清末中國難得的一次外交強硬

清末中國簽署的條約大都是在列強的槍炮下被動簽署的。但有些時候,清朝還是體現了一些國家尊嚴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清朝面對列強難得一見的外交強硬。


清末,伊犁領主阿布爾奧格蘭起兵反清,自立為蘇丹。俄國立刻向清政府提出“助剿”,清政府不予理會。1870年,在沒有清政府許可的情況下,沙皇俄國悍然出兵伊犁,雖然伊犁人民做了艱苦卓絕的抵抗,但還是沒能擋住沙俄。五個月後,俄國佔領伊犁。清廷得知消息後多次與俄國交涉交還,但均無結果。這是的清廷也在是否棄伊犁展開討論,陝甘總督左宗棠提出必須收復伊犁,最終光緒帝採納左宗棠收復新疆之議,派左宗棠以湘軍為主力西征。

清末中國難得的一次外交強硬

左宗棠

左宗棠在伊犁先擊敗了企圖分裂新疆的阿古柏政權,隨後全力對付俄國。清廷此時派出大臣崇厚與俄國商議,崇厚擅自與俄簽訂《交還伊犁條約》,條約完全按照俄國的想法,中國受害嚴重。朝中大臣大部分都不允許簽約。最後,慈禧太后將崇厚革職問罪,改派曾紀澤前往俄國重訂條約。俄國對此十分惱怒,在伊犁集結軍隊向清政府示威,並派遣二十餘艘軍艦封鎖大沽口,由山海關登陸,直逼京城。對此清廷立刻備戰,雖然它的目的是求和,但是能夠積極備戰已經是有了進步了,至少這一次它首先想的不是求和,而是備戰。左宗棠更是以七十高齡,攜帶棺材進抵哈密,準備與俄國決一死戰。

清末中國難得的一次外交強硬

曾紀澤

清廷終於體現了一次國家尊嚴。而且在談判中曾紀澤更是直言:“中國不願有打仗之事,倘不幸有此事,中國百姓未必不願與俄一戰。中國人堅忍耐勞,縱使一戰未必取勝,然中國地方最大,雖數十年亦能堅持,想貴國不能無損。”可見,這時的清廷在一定程度上是強硬的,不願俄國割走土地。最終曾紀澤代表清廷與俄國簽訂了《中俄改訂條約》。雖然中國成功收回了伊犁等地,但是俄國也獲得了鉅額賠款和許多侵略特權。強硬只是一時的,之後俄國又通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將新疆七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走。雖然這次的強硬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畢竟清廷這一次沒有直接認輸,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