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曾國藩風水祖山扶王褒忠

曾輔臣夫妻合葬墓龍脈來自哪裡?地質結構上,說法不一。

湘鄉位於曾輔臣墓東北,現版《湘鄉縣誌》認為,縣境南陲為越城嶺自零陵縣向東北延伸的餘脈。主山嶺挺拔逶迤,是漣水與涓水的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北斜臥,其左、右兩側各有一支峰嶺,形狀約略如向右傾斜的“山”字。按此描述,曾輔臣墓龍脈似來自西南方向的越城嶺。

《雙峰縣誌》認為,縣境山脈走向分為西北、東南兩支。西端為龍山餘脈(雪峰山系)的豬婆大山,從西往北一直逶延至與湘鄉市接界的石笏大山。東南部由衡山山脈(南嶺山系)由南向北有黃龍大山、劉立寨、梅龍山等。兩山系分別盡於石笏大山、銅梁大山等山地。按此描述,曾輔臣墓龍脈只能是兩走向山脈中的一支。

如此一來,兩本縣誌至少提供了分屬西、西南、東南三個方向的山系,何為曾輔臣墓龍脈呢?

從風水上看,越城嶺限於湘江,無力北上,可以排除;雙峰縣西北龍山餘脈(雪峰山系)、東南衡山山脈(南嶺山系)兩支山脈亦張冠李戴。曾輔臣墓為獨立另起之脈,不在南嶽72峰之列。

天作之合,曾國藩風水祖山扶王褒忠

曾氏祖墳宏觀衛星攝像圖

曾輔臣墓龍脈發自雪峰山系,但非經龍山餘脈西來,而是自石笏大山南入雙峰縣境。

石笏大山以其鮮明的姿態,開帳中透,南下至測水、漣水匯合處過峽。其龍則起自北部的褒忠山、再西北的芙蓉山。

雪峰山因山頂長年積雪而得名。山脈主體位於湖南中部和西部,為資江與沅水的分水嶺。湖南地形基本上以雪峰山為界,以西為全國地勢的第二階梯,以東為第三階梯,自西向東交替過渡。

芙蓉山一名青陽山,位於安化縣東南部,處雪峰山北段,群峰競秀,恰似一朵盛開的芙蓉,故名芙蓉山。山系近南北走向,山脈重巒疊嶂,海拔1000米以上者有芙蓉山、螞蝗山、扶王山、錫杖山、雲霧山、天罩山、大峰山等。其中,南緣海拔1228.8米的扶王山便是曾輔臣墓的太祖山。

天作之合,曾國藩風水祖山扶王褒忠

扶王山

芙蓉山主峰精彩紛呈。錫杖山、雲霧山高耀,為火星;扶王山稍變,作參天木,尖有焰,木火有透天之明。(清)同治《安化縣誌》卷五第5頁載:“金壺山,一曰扶王山,峰巒卓立,列岫如屏。”相傳北宋間,梅山瑤人左甲首領扶漢陽,曾率眾在此設寨,後人為紀念他,在山上建有扶王殿。

扶王山北南走向,兩翼展勢。山左,大溈山一脈東去;山右,數脈競飛。主脈徑直南下,略經跌宕後,逶迤東南,入湘鄉境,重起褒忠山,復為曾輔臣墓太祖山。

褒忠山,曾名“貞女山”、“大尖峰”,海拔802米。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蒼穹,雲繚霧繞,古稱“湘中第一山”。承繼扶王山走勢,褒忠山接力往南迤東,逐漸向南嶽靠攏。與大溈獨自東去嶽麓不同,扶王山、褒忠山的目標是東南方向的衡山。

天作之合,曾國藩風水祖山扶王褒忠

褒忠山

奇特的是,芙蓉山五星體變規律再一次在褒忠山上演。褒忠山上,尖峰銳立,先起火星,繼為木星。透天之火明耀於北,插天巨木擎拄於南。山體走向北南,繼大尖峰後,二尖峰海拔793.2米,三尖峰(又名白沙峰、白沙井山)海拔807米,遙遙相對,高秀排比。登頂環顧,四圍之山如群臣叩首,匍匐腳下。

褒忠山向南略一頓挫,過渡為雙峰縣石笏大山。龍脈中透,起金紫峰,毓為金星貴人華蓋峰。然後在兩翼夾護下,過漣水,是為臺星峽。漣水南山曲意逢迎,於對岸蜿蜒相接。

天作之合,曾國藩風水祖山扶王褒忠

臺星峽

千年堪輿中,尼山夫子洞孔子出生地來龍過脈處亦為臺星峽。與其相比,曾氏龍身上的臺星峽,除了星峰高大端正外,多了緊密扈從,左右隨侍,給臺鼎大人的峽形加上了特定的符號。

(待續,本文選自桐源居士著作《千年堪輿——二龍爭珠》第四章“刀劈芙蓉”一節。)

你可能不懂風水,但不會拒絕風水……

學習傳統文化,從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