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華爾街》業餘投資者怎樣科學的選股?

關於作者

彼得·林奇,美國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家。他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堪稱美國證券界的巨星。林奇結合自己的投資經歷,先後出版過《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彼得·林奇教你理財》等暢銷書。股神巴菲特非常欣賞林奇,曾公開推薦過他的書。

關於本書

《戰勝華爾街》這本書最早出版於1993年,當年在美國是第一暢銷書,後來多次再版。書中記錄了林奇的投資經歷和取得的業績,也總結了他股票投資的25條黃金法則。

核心內容

林奇投資策略的三個觀點:第一,想要多賺錢就最好投資股票,而且要堅持自己獨立選股;第二,選股的方法,是藝術、科學和調查研究的有機結合,不能偏離任何一方;第三,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股票,除了那些通用的方法,還要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採取相應的選股策略。

前言

《戰勝華爾街》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1萬字,我會用31分鐘的時間來為你介紹美國著名投資家彼得·林奇的投資秘籍。

彼得·林奇是美國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家。他15歲就開始炒股賺學費。在1977年到1990年的13年時間裡,他擔任美國富達公司麥哲倫基金經理,一共投資了15000多支股票,資金規模從最開始的0.18億美元,漲到最後的140億美元,創造了華爾街的奇蹟。這13年裡,他每年都實現了盈利,而且每年的投資業績都跑贏了大盤。憑藉這樣的投資業績,彼得·林奇獲得了美國《時代》雜誌 “全球最佳基金經理”和美國基金評級公司“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等榮譽,堪稱美國證券界的巨星。

跟股神巴菲特一樣,彼得·林奇也是價值投資者。所謂價值投資,就是主張股票投資實際上是對一個公司投資,買股票買的實際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權,重點要關注的不是股價的起伏,而是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未來發展,所以,要找到那些有發展潛力的好公司,然後堅持長期投資。林奇在自己的書裡會時不時提到巴菲特,巴菲特也非常欣賞林奇,曾經公開推薦過林奇的書。

彼得·林奇結合自己的投資經歷,先後出版過《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彼得·林奇教你理財》等系列暢銷書。這期音頻要說的《戰勝華爾街》,最早出版於1993年,當年在美國是第一暢銷書,後來多次再版。林奇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不再擔任麥哲倫基金的經理,成了一名業餘投資者。他在這本書裡記錄了自己的投資經歷和取得的業績,也總結了自己股票投資的25條黃金法則。

書中,林奇總結了25條股票投資的黃金法則,我把這些法則融會貫通,把它們歸納成三個方面:第一,想要多賺錢就最好投資股票,而且要堅持自己獨立選股;第二,選股的方法,是藝術、科學和調查研究的有機結合,不能偏離任何一方;第三,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股票,除了那些通用的方法,還要根據它們的各自特點採取相應的選股策略。

第一部分

下面我們先來看第一點,想要多賺錢就最好投資股票,而且要堅持自己獨立選股。

在林奇看來,把錢投到股市獲得的收益,要遠遠高於投資債券等其他證券的收益。即使是在20世紀的美國,大部分時間處於熊市,還常常伴有經濟危機,股票也仍然是最終的大贏家。

比如,在1926年至1989年這60多年的時間裡,只有在30年代股票的投資收益率比債券的低,其他時間都比債券高。如果你在1926年有1000美元要投資,那麼43年後,投在長期政府債券上的1000美元會增值到160萬美元,而如果投在股票上,哪怕只是標準普爾500指數代表的基準收益,最終也會增值到2550萬美元。

因此,林奇建議,如果你真想多賺錢,那就投資股票吧,而且要把大部分資產投到股票上,即使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熊市,你也仍然要這麼做。

另外,作為一名業餘投資者,你要堅持自己獨立選股。你只要花少量時間,研究自己熟悉行業中的幾家上市公司就可以。在林奇看來,專業投資者比如基金經理,大多數都是科班出身,他們熟悉大盤,瞭解金融投資領域的各類指標和操作技巧,在這一點上,業餘投資者遠遠比不上他們,但是,專業投資者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他們對某一個行業或公司的熟悉程度,可能就比不上這些公司的員工或這些公司產品的用戶,所以,這些公司的員工或者用戶有獨特優勢。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或者經常使用的產品非常熟悉,所以,只要投資這些領域的股票就好了。

這點我們也好理解,如果你是騰訊公司的員工,你對騰訊的發展和運營情況肯定要比專業的基金經理瞭解得要多;或者,你是蘋果公司的忠實用戶,你對蘋果產品就會有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為了說明這一點,林奇在書中專門舉了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一些七年級的學生模擬炒股,選出了一個由14支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包括沃爾瑪、耐克、迪士尼、做棒球卡的託普斯公司和生產彩色筆的彭太克公司等。孩子們選這些股票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但都是經過一起研究討論以後決定的。比如,選擇沃爾瑪,是因為沃爾瑪的發展速度特別快;選擇迪士尼,是因為幾乎每個孩子都看過迪士尼動畫;選擇耐克,是因為孩子們穿著耐克的鞋,很舒服;選擇託普斯,是因為幾乎每個孩子都交換過它的棒球卡;而選擇彭太克,是因為它生產的一種兩用筆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等等。

事實證明,這個投資組合在兩年內取得了70%的收益率,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也就是股票的基準收益率是26%,孩子們選出的投資組合成績顯然高很多。雖然這是模擬選股,但用的是真實企業和股票數據,所以,如果這些孩子真的到股市按這個組合操作,那業績也會很不錯。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一個全國投資者協會。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協會的大部分俱樂部會員都跑贏了大盤,而同期,有3/4的股票基金沒有跑贏大盤。這些俱樂部會員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堅持定期定額投資,也就是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進行投資,比如,每月1日投入一萬元。他們始終堅持這個投資策略,即使當時流言滿天飛,像股市要崩盤、世界末日要到來,他們都不為所動,一直堅持定期定額買入股票。那麼,他們是怎麼選股的呢?具體來說,投資俱樂部每月聚一次,每個會員負責研究一兩家公司,然後在開會時互相交流,決定下次買什麼股票,這個決定必須是大多數會員都投票通過才能實際操作。

這種集體決策雖然有弊端,但是避免了個人對股市的盲目猜測,也減少了個人因為衝動而買入賣出的愚蠢行為,這樣,他們買的大部分都是業績突出的成長股,這些公司運營好,盈利逐年增長,很容易產生大牛股,也就是股價漲幅很大的股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持有10年以上時間,這些大牛股就可能獲得10倍、2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

林奇多次提醒業餘投資者,千萬別買那些你不瞭解的股票,要專注於你所熟悉的幾家公司,就限定在這幾隻股票以內。他有個原則,叫5只股票原則,也就是說,要把自己的投資組合限制在5只股票左右。不要太多,否則你精力有限,根本關注不過來;也不要太少,因為這個組合不能保證每隻股票都是大牛股,但只要有一隻大牛股,能夠漲上10倍,那麼,即使其他4只股票都沒漲,你的這個組合整體也相當於上漲3倍。所以,要儘量在你所熟悉的領域發現一些大牛股,哪怕10年裡只找到兩三隻賺錢的大牛股,也非常值了。

這就是我們要分享的第一個觀點,要想多賺錢就投資股票,而且要堅持自己獨立選股。把大部分資產投到股票上,獲得的收益要遠遠高於投資其他證券的收益。業餘投資者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只要花少量時間,研究自己熟悉領域中的幾家上市公司,就有可能超過華爾街那些專業的投資者。

第二部分

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觀點:選股是科學、藝術和調查研究的有機結合,不可偏離任何一方。我分別給你解釋一下。

這裡所說的科學,主要是指數據分析,包括查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計算比較各類指標、比率等。這是公司基本面研究必須要做的一項工作,畢竟買股票關注的是公司業績。但也要記住,不能總是鑽在一堆數據報表中出不來。所謂基本面研究,就是對國內國外的宏觀經濟形勢、整個行業和具體公司的基本情況等進行分析。即便是散戶,也不要盲目炒股,而要堅持先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再進行投資,這樣能對整個產業和這家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瞭解深入,有助於把握時機。科學選股,更強調依據數據做判斷。

那麼,該如何進行科學選股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新聞了解宏觀經濟形勢,看公司的財務報表研究特定時期的淨利潤、負債額以及市盈率等等。市盈率,是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不是合理的一個指標。如果市盈率過高,就意味著這隻股票的價值被高估,股價貴了;市盈率偏低,說明股票被低估了。林奇認為,一般情況下,股票的市盈率越低越好。科學選股用到的一些財務數據,一般在各個證券公司或互聯網上都能查到。林奇在書裡也給出了一些投資技巧。

比如,判斷一隻股票的價格是高還是低有一種簡單方法,就是比較這家公司的股價走勢跟它的收益狀況。如果股價等於或低於收益,就可以買進股票;如果高於收益,就意味著有風險,建議還是不要買入了。

再比如,要把一家公司的發展看成是一個連貫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斷斷續續的過程。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最初判斷一家公司有投資價值,但是因為賣早了或沒及時賣出最後損失較大,你也不必因此就痛心,或者遠離這隻股票,畢竟,價值投資需要關注的是企業的長期發展。

林奇認為,如果你確實認可一家公司,建議你還是要時時關注、重新審核這家公司的發展,不要錯過公司任何新的變化或者轉折,然後,最好能堅持每6個月和每24個月都重新檢查一下你所選擇的股票。畢竟,林奇提倡的是價值投資,而不是短期投機。如果你選好了一個公司的股票,就最好能夠長期持有,短則幾個月,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市場會隨時變化,需要你時時關注,適時調整,所以,定期檢查你的投資組合就很有必要。這個定期檢查,並不是僅僅看股票價格的變化,而是遵循市場行情,重新評估目前這隻股票的價格是不是比收益高;公司收益如果能持續增長,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等等。相當於重新進行一次選股審查。你需要關注的是公司的發展狀況,分析投資組合中每一種股票的公司基本面,如果總體判斷沒有大變化,就不要隨意調整;但如果發生了變化,就需要根據情況及時作出調整。

比如,人們總是嚮往牛市,但是林奇認為,熊市反倒是入場的好機會。在林奇看來,股價變低,並不一定買入,股價漲高,也並不一定就賣出。當經濟衰退、股市下跌到谷底時,恰恰意味著有很多物超所值的便宜股票可以投資,等到經濟好轉,這些被低估的好股票通常會大幅反彈,但在牛市,股價一般過高,就很難找到值得買的便宜股了。所以,對老練的投資人來說,熊市才是入場的好時機。

此外,對於短線操作,林奇還給出了一個簡單的賺錢之道,就是利用“一月效應”。美國有個政策,投資虧損當年可以避稅,於是,每到十一、十二月,一些投資者為了利用這個政策,會低價拋售股票,導致一些股價大幅下跌,這時候你趁機買入,到第二年的一月份,這些股價總是會反彈,你就可以賺上一筆了。這種年末下跌、來年年初反彈的現象,就是一月效應。通常,這種效應會在小盤股,也就是市值比較低的個股上,反映得比較明顯。

說完了科學和藝術選股,接下來要介紹林奇如何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強調的是實地走訪,瞭解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對此,林奇應該最有發言權,他被稱為“勤奮的兔子”。

在書裡,林奇介紹了他在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時,是如何利用各種機會進行調查研究的。比如,他給目標公司的管理層打電話、直接走訪上市公司、到公司的門店去現場體驗以及購買公司的產品試用等。通常情況下,林奇每年會閱讀700份年度報告,每天午餐跟一家公司的代表交流,一天要跟幾十個經紀人通電話。此外,他每年要走訪200多家公司,一年的行程超過16萬公里,摺合到每個工作日就是400英里,相當於600多公里。就連跟妻子外出度假,他也是以當地有沒有上市公司作為選擇依據的。有一次他和妻子到歐洲,卻沒有同去威尼斯,因為在林奇看來,威尼斯雖然風景優美,卻找不到一家值得拜訪的上市公司。林奇的勤奮和痴迷程度可見一斑。可以看出,選股其實並沒有什麼簡單的訣竅或一用就靈的公式,只有把科學和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再加上調查研究,炒股贏利才有希望。

這就是我們要分享的第二點,選股是科學、藝術和調查研究的有機結合,不可偏離任何一方。個人投資者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各種數據信息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再結合自己的經驗、判斷進行投資。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取得股票投資的最大利益。

第三部分

下面,我們來分享第三點: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股票,除了那些通用的方法,還需要根據它們的各自特點採取相應的選股策略。

林奇在1990年退休後,關注並推薦的股票明顯減少。以往他每年都要推薦上百隻股票,但是1992年,他只為當時很有名的財經雜誌《巴倫週刊》推薦了21只股票。這21只股票涵蓋了零售業、房地產業、金融業、週期性行業、公用事業及餐飲業等不同行業,並針對它們的各自特點提出了相應的選股方法。下面,我們重點介紹林奇關於零售業、低迷行業和週期性公司的選股策略。之所以選擇這三個領域,是因為這些領域的情況和特點在中國也比較普遍,這些領域的選股策略對中國的投資者來說有比較大的參考價值。下面,我們來分別看看林奇的選股策略。

先說零售業的選股之道:就是邊逛街邊調研,邊逛街邊選股。

在林奇看來,大型綜合購物中心就是一大堆上市公司充分展示的舞臺,也是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最佳場所。逛街的時候,你就能發現哪家公司的產品受歡迎,顧客盈門;哪家公司的業務日漸衰落;哪家公司正在轉型。而購物中心的員工,就更有內部人的優勢了,他們每天都能觀察到哪家公司的生意好、哪家公司的生意冷清,還可以從同行那裡瞭解到更多情況。購物中心的經理們,還可以看到每月各家門店的營業收入,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渠道。林奇認為,很多大牛股往往就來自於這些購物中心。

當然,僅靠逛街瞭解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其他指標來分析。對於連鎖零售業或餐飲業來說,推動收益增長和股價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就是它們迅速擴張的狀況。如果每家單店的營業收入在持續增長,公司的負債不高,而且正按照公司年報所描述的發展規劃進行擴張,那麼長期持有這隻股票就肯定會大賺。

比如,美體小鋪就是林奇在購物中心發現的一隻大牛股。

美體小鋪是一家英國公司,專賣各種化妝品和護膚品。有一次,林奇陪三個女兒去購物,孩子們進了購物中心後第一個就衝進了這家店。通過觀察,林奇發現,這家店可以說是購物中心生意最好的三家店之一,店裡的顧客擠得水洩不通,他的女兒們一次買了好幾瓶香蕉沐浴液。當時,林奇還想起來,麥哲倫基金的一位分析師曾推薦過這隻股票,還有一位曾經的同事放棄高薪和高職,投資開了一家連鎖加盟店。林奇進一步調研瞭解到,美體小鋪的股票剛上市的時候,每股發行價是5便士,8年以後每股股價漲到325便士,漲幅超過了60倍。而且美體小鋪倡導健康和環保,產品全部由天然原料製造,也是重視社會責任的體現。當時,整個美國的經濟都不景氣,但世界各地的美體小鋪單店的平均營業收入卻都在持續增長。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這家公司在經營擴張上非常小心謹慎。當時,林奇的那位前同事已經成功地在美國開了一家美體小鋪連鎖店,她還想在別的購物中心再開一家店,結果,美體小鋪的董事長親自出馬,從英國飛到美國進行實地考察,評估這個人的經營能力。

綜上,林奇判斷,美體小鋪的單店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擴張計劃穩妥推進,資產負債表穩健,沒有過多負債,總體每年盈利增長20-30%,這些指標都非常好,值得投資,並進行了推薦。

說完零售業,再來說說低迷行業。在低迷行業中,往往能發現優秀公司。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優秀公司就是那些熱門行業的有名公司,而林奇則認為,選擇優秀公司,最好從低迷行業中去尋找。

林奇跟巴菲特一樣,很少去碰互聯網、生物科技等熱門領域的股票。他認為,這些股票實在是太熱了,關注的人多,競爭就很激烈,結果會導致整個行業都不好賺錢。林奇認為,相比熱門行業,那些低迷行業發展緩慢,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會被淘汰,而倖存者就會逐步擴大市場,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優秀公司,所以,選擇優秀公司,最好在低迷行業中尋找。林奇認為,通常情況下,這些低迷行業的優秀公司都有一些共性,比如,運營成本低;管理層都很節儉;儘量不借債;公司內部沒有等級制度;員工的待遇都不錯,有股份,還能分享公司成長創造的財富;能夠在大公司忽略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從而形成壟斷優勢;雖然處在低迷行業,卻能快速增長;等等。

比如,陽光電器公司就是林奇從低迷行業中找到的。

在1990到1991年間,美國經濟不景氣,住宅市場低迷,很少人買新電器,所以,當時的家電領域可以說得上比較低迷。但是,林奇發現,在俄亥俄州中部有一家大型折扣家電零售企業,叫陽光電器公司,主要經營各種小家電、冰箱、洗衣機等,它僅僅在哥倫布市就有7家分店,計劃未來一共要開22家分店。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哥倫布市周圍500英里的範圍內集中了近一半的美國人口,而且還有逐步增多的趨勢,這就意味著市場很有潛力。林奇通過進一步瞭解發現,這家公司當時的負債不到1000萬美元,每年的收益增長率為25%-30%,股價為18美元,市盈率只有15倍,是被低估的。當林奇給這家公司的總部打電話,想進一步瞭解公司的第一手資料時,公司的總裁很快就接通了電話,這說明公司內部沒有什麼等級制度。所以,林奇向《巴倫週刊》推薦了這隻股票,並認為它1992年還會增長,事實證明了林奇的判斷是正確的。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投資週期性公司,要選擇合適時機,最好在經濟開始衰退時入場。

所謂週期性公司,就是像鋁業、鋼鐵、汽車、化工及航空運輸業等產業,會隨著經濟的繁榮與蕭條起起落落、循環往復。一些精明的投資者,會在週期性公司即將復甦的時候,先於市場一步行動起來,所以,投資週期性公司,更需要技巧和能力。

剛才介紹過,對於大多數股票來說,低市盈率是件好事,但對於週期性股票來說就不一樣了。如果週期性公司的市盈率變得很低,就可能預示著這輪週期已經接近尾聲,一些精明的投資者開始拋售股票。當股市上大量賣出股票時,股價可能持續下降,從而導致市盈率下降,這就容易給普通股民造成迷惑,以為低市盈率意味著公司已經度過危險期,從而買進股票,結果有可能會損失慘重。所以,對於週期性公司來說,高市盈率反而是個好事,這意味著公司已經走出困境,業務將持續改善,可以建倉買入了。

選擇週期性股票更需要藝術,也就是直覺,還需要雙倍的技巧和足夠的能力。買入過早或拋出過早,都是很大的風險。對於週期性公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它的資產負債關係是不是穩健,能不能抵禦接下來的低迷期,所以,林奇告誡我們,如果沒有這個行業的相關經驗,摸不準脈,還是慎重進場。

比如,林奇投資通用汽車公司,就源於他對汽車這個週期性行業的精明判斷。

在林奇看來,只要還沒有出現更好的交通替代品,美國人就一定會持續選擇購買汽車。畢竟,汽車作為一種代步工具,每年都會有新的需求,而汽車也會老化,總會有人更新換代。林奇研究發現,在汽車行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汽車每年的實際銷量跟市場的潛在需求量之間不會完全相等,通常會有一個差值。其中,這個潛在需求量,是根據當時的人口、前一年的銷售量及其他一些因素估算得出的。當實際銷量小於潛在需求量時,二者之間的這個差值就成為被抑制的需求量,就是說市場的潛在需求沒有被滿足,而是被抑制了。林奇進一步發現,通常情況下,當實際銷量連續4到5年落後於潛在需求時,這個情況就會出現反轉,也就是說,實際銷量會慢慢跟潛在需求量持平,或者超過潛在需求。

具體以1983年至1988年這個週期來看。1983年是汽車銷售的繁榮時期,汽車銷量增加到1230萬輛,但是,當時預估的潛在需求量是1340萬輛,就是說,1983年的被抑制需求量是110萬輛,再加上之前幾年的被抑制需求,市場的被抑制需求量達到了700萬輛。到了1984年,實際銷量增長了200多萬輛,消耗掉了一部分潛在需求量。隨後幾年,每年的實際銷量都在上升,而潛在需求量增長很少,被抑制的需求量就被逐年消耗掉一部分。直到1988年,被抑制的700萬輛才基本被消耗掉。這個從繁榮到蕭條的週期是5年左右,所以,如果你購買了汽車股票,那麼出售汽車股的最佳年份應該是1988年,而不是之前的幾年。之後,汽車股開始衰落,這種被抑制的需求再次開始累積。林奇判斷,到1993年可能會積聚560萬輛的被抑制需求量,那麼根據週期性規律,汽車的銷售繁榮很可能會在1994到1996年間出現,所以,在1992年進入市場就是合適的。

此外,林奇認為,選對了行業還需要選對公司,否則還是會虧錢。1991年,他研究通用汽車公司的三季報時發現,通用在美國的汽車銷售業績確實萎靡不振,但通用的總體收入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這恰恰表明,通用不需要在美國賣出更多的汽車也能成功,原因就是它的金融、電子數據系統等分公司的業務已經更有盈利價值,業績也都非常出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美國市場的不景氣。因此,林奇判斷,通用汽車公司在業績恢復後,每股收入有望達到10美元。事實最終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這就是我們要介紹的第三點,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股票,要在通用的方法上採取相應的選股策略。選擇零售業的股票,你可以邊逛街邊調研,邊逛街邊選股;從低迷行業入手,你可以發掘優秀公司;投資週期性公司,需要在經濟開始衰退時就入場,還需要更多技巧和能力。

總結

全球最佳基金經理”彼得·林奇,通過自己的選股實戰,為業餘投資者提出了基本的股票投資法則,我們總結成了三點:

第一,如果想投資賺錢,就把更多的資產放到股票或者股票基金上,並堅持自己獨立選股。只要花少量時間,研究自己熟悉行業中的幾家上市公司,業餘投資者就有可能戰勝華爾街那些專業的投資者。

第二,選股的方法,是藝術和科學加調查研究。既要重視數量分析,又要結合經驗積累,還要進行調查研究。只有把這三者結合起來,炒股贏利才有希望。

第三,除了那些通用的方法,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股票,還要採取相應的選股策略。如果選擇零售業的股票,逛街就是最好的市場調研;不要輕易去碰那些熱門股票,從低迷行業入手,反倒可以發掘出卓越公司;投資週期性公司,需要更多技巧和能力,如果對這行不瞭解,還是不要輕易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