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丑陋:恐惧死亡和恶謚的“炸药大王”— 诺贝尔

大人物的丑陋:恐惧死亡和恶謚的“炸药大王”— 诺贝尔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在世时人称"炸药大王"。他一生致力于烈性炸药的发明研制,共获发明专利355项。由于他的卓有成效的发明,使炸药在军事上和工矿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诺贝尔不仅具有发明的天才,而且还擅长于企业的经营。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庞大企业体系掌管着分布于5大州2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分公司,是当代"跨国公司"的先驱。靠着为各国提供军火定货,诺贝尔积累起了巨额财产。他无疑是19世纪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是在事业上获得了辉煌成就的人。然而,他却远不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一他曾试图发明一种自杀方法,以了结自己的生命。

诺贝尔自幼身体赢弱,曾患有胃病、肋膜炎、关节炎心脏病、头痛病等多种疾病,一生饱受病痛折磨。他性格孤僻,自认相貌丑陋,讨厌社交应酬,在爱情上屡遭挫折,终身未娶。到了晚年,虽是拥有数千万瑞典克朗的巨富,却仍难以摆脱冷漠孤寂之苦。

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随着健康状况的逐渐恶化,他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他害怕自己在孤独中死去,尤其害怕在未死之前被人家活埋掉。他极希望身边能有个和他有血缘和爱情关系的人,用同情和安慰来减轻他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处在死亡恐怖之中的诺贝尔,常常产生自杀的念头。他甚至考虑过设计一种自动装置,准备自杀时把一枚特制的硬币投放进去,人就立刻会被电流击毙。后来只是由于警方出面干涉,才打断了他的这一"发明"。

作为一个科学发明家,诺贝尔更大的恐惧和担心倒不仅在于对死亡的恐惧,而在于人们在他死后对他一生的评价。当时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只知道诺贝尔是个靠制造炸药发了财的富豪,而并不是首先把他看做一个献身科学的发明家,更不知道这个"炸药大王"实际上还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当然,诺贝尔的和平观点是与众不同的,甚至听起来有些荒谬。他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武器的威慑力量来最终避免战争。他对从前的情人、《放下武器》一书的作者贝尔塔说过,他的制造烈性炸药的工厂将比她的和平大会更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

1888年,诺贝尔的二哥卢多维希病逝,新闻界误以为死的是艾尔弗雷德·诺贝尔,通过报上的"讣告",诺贝尔明白了自己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甘油炸药大王"、"军火商"( a merchant of death直译为"死亡商人")、"一个靠兜售杀伤力不断提高的武器发财的大实业家。"这些恶谥使他触目惊心。为了表明自己纯真的心迹,为了不在后世留下一个骂名,1895年11月,诺贝尔立下了他那令世人瞩目的遗嘱。在遗嘱中,他把自己的遗产(价值总数为3300万瑞典克朗,合900多万美元)的绝大部分指定用于诺贝尔基金会,用这笔巨款的利息来奖励世界上在科学、文化和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金"的由来。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因患脑溢血与世长辞。临终前的情景,正是他生前所十分担心的,"没有一个好心的亲友替我合上眼皮,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一句诚恳、安慰的话。"

不过,在另一方面,诺贝尔倒是应该感到安慰。由于他的慷慨馈赠,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金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有权威的一种奖励,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与和平事业的发展。人们当然也理解了诺贝尔,把他的名字与人类的进步事业永久地联系在一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