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逻辑:唯有虚空,妙用无穷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的逻辑:唯有虚空,妙用无穷

”,是指空虚的意思。如“大盈若冲”,还有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冲虚道长”,皆是形容其空虚之意。因为道,是无影无形的一个事物,它没有形体,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用“空虚”来形容它。虚而冲之,形容其形体空虚而又有运行之实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那么一个“空虚”的东西,我们又是怎么来使用它的呢?杯子,我们使用的就是它空虚的部分;碗、房子,我们使用的也是它空虚的部分。杯子我们用来装水,碗我们用来盛饭,房子我们用来住人,所以对于空虚的用法,我们是用“”来填充它。

杯子,装一杯水也就满了,空虚被盛满了,它的作用也就消失了,功用也就穷尽了。同样的,碗、房子,它们的空虚之用,都是有限的,可以被用完的。

但是“”这个空虚的大容器,我们能用完它吗?不可能的,不管我们用多少东西去填充它,它都不会被装满,连天地它都盛得下,所以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

而用之或不盈”的由来。为什么会用“不盈”,来形容道的功用之大。

《老子》的逻辑:唯有虚空,妙用无穷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这个“渊”和“湛”,都是指“深”的意思。深不可测,深不见底,这就是道。

道就像一个幽深的大海一样,我们谁也无法探测到它的极限,摸清楚它的根底。所以庄子也用“北冥”、“玄水”来形容它,就像一汪深不见底的黑水一般,不可以目视之,不可以尺量之,不可以意测之。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十二个字,在《道德经》另外一个章节也有出现:《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两章的这段话,主语是不一样的。本章的主语应该是“道”,而第五十六章的主语应该是“人”。

《老子》的逻辑:唯有虚空,妙用无穷

因为本章主要是讲道之功用,道除了造生万物的功用之外,还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功用。在道的“冲刷”之下,万事万物都会被“和光同尘”,向着道的方向发生转化。

挫其锐,天下各种初生时尖锐的事物,会慢慢被挫平,打磨掉棱角。

解其纷,天下各种初生时乱纷纷的事物,最终会呈现出有序。比如沙漠会有纹路,山石会有纹理地貌等等。

和其光,太过耀眼的光芒,会慢慢变得柔和。就像骤风暴雨也不能长久,而会慢慢平息一样。

同其尘,高下会被夷平,大小会被消解,最终就像尘土落在桌面上一样,均匀而大小无差。

所以人如果效法道,用道来打磨自己,最终就会让自己处于一个“

玄同”的境域。无锋锐,不迷乱,不刺眼,而守于中正。

这个道啊,深湛无比,似乎存在,却又让你捉摸不到。我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造生了它,我只知道,它先于天地万物,先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初始而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