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擡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 丨 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熟了

思念也跟著熟了

兒時的枇杷

是最奢侈的時光

它甜得有些驚恍

輕輕剝皮,大快朵頤

鮮汁飛迸,果香肆溢

兒時的枇杷樹

綠得有點明媚

嫩綠的葉子之間

青黃交接的枇杷果子

裝滿了人世間最美的情愫

青澀是最初的稚嫩

金黃是滿心的期許

等幾次夜雨,等幾次豔陽

不經意間,它已成熟

甘甜清爽,壓彎枝頭

與初夏撞個滿懷

抬頭,一樹青

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它溫潤如木末君子

生性優雅,食性溫和

一串串,一粒粒

圓溜溜,脹鼓鼓

輕輕的咬一口

還未入喉

唇齒之間,滿口生津

喜歡它細皮嫩肉的外表

瑩瑩玉粒,金冠束髮

繼而入口

囫圇大食,饕餮難待

喜歡它甜中帶酸的味道

鮮而不膩,爽而不淡

人世間匆匆一面

足以令人心生惦念

既欣羨你好看的皮囊

也愛慕你好吃的靈魂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樹,既長果子,也結思念。睹物思人,明代散文家歸有光應該最懂其中之味了吧。他的傳世名篇《項脊軒志》中,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當年枇杷結果,院中飄香,歸有光與結髮之妻,應該也有世間天倫吧。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當風吹襲,樹梢搖曳,寫不完的惦念,灑落大片濃蔭,鋪天蓋地。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除了味美,形色俱美,自古而來,它成了文人入詩畫吟詠的題材。唐朝白居易寫道:“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 宋代楊蟠有詩:“何日枇杷苦筍熟,卻遊未減去年春。”詩人因為枇杷,而有年華流逝之想。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裡對枇杷有獨到的論述:“枇杷,株葉皆可愛,色如黃金,味絕美。” 枇杷枝葉四季蓊鬱,臨霜而不失色,有“質貞松竹”之節氣,果熟時有“玻璃葉底黃金族”之格致,畫家以墨作畫,如近代的齊白石,趙之謙,吳昌碩等,以聊託心志。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宋代 《枇杷山鳥圖》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清末 吳昌碩 《枇杷》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近代 齊白石《枇杷》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渾身是寶,源自它集結了四時的氣息:“秋萌、冬花、春實、夏熟”,備天地之氣,成人間風物。《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能潤五臟,滋心肺”,除了果實能供人食用,枇杷的花、核、葉、皮、根等都有獨到的功效。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枇杷膏了,以花、葉為原料,熬成的枇杷膏,有止咳潤喉、清肺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離鄉多年

已經不能目睹四季的枯榮

看不見你花發

看不見你葉落

看不見枇杷樹下

少年痴痴望著你

等著第一顆枇杷果悄悄落下

我只記得你

身上長滿了四季的氣息

秋日蓄養,寒冬吐蕊,春天結子,夏初成熟

看不見你金黃透亮

看不見你鳥雀來食

看不見綠葉亭亭

少年已換了身影

如今的枇杷

已成了街邊

物候的時令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枇杷|抬頭一樹青,低眉一捧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