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為什麼在揚州抵抗了很短時間就失守了?

蘆方文

1645年四月十七日,清軍緊逼揚州,在城外二十里處紮營。四月二十四日夜間,清軍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便於四月二十五日告破,為何江北重鎮僅僅堅持了不到一天?是史可法太無能?史可法雖然不是軍事家,但是也不應該堅持不到一天,但是為何揚州只一天就告破了呢?

史可法

南明弘光帝登基後,根據史可法的建議在江北設立了四鎮,駐守徐、泗的高傑部,駐守鳳陽、壽州的劉良佐,駐守淮、揚的劉澤清,駐守滁州、和州的黃得功,這四鎮是南明除駐守在南昌的左良玉部之外最強的戰鬥力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設四鎮時,每鎮額兵三萬,但是各鎮擁有管轄地的財政權,所以各鎮都有各自的私募兵,所以實際兵力會遠超三萬。據史料記載,1645年閏六月,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的南明軍隊就多達二十三萬八千餘名之多,由此可見,四鎮相加兵力應有數十萬之多。

江北四鎮

江北四鎮看起來實力雄厚,但是對防守揚州卻沒半點幫助。首先掉鏈子的是高傑,高傑還算有進取心,1645年初在史可法的指揮下挺進黃河流域,配合清軍對大順軍進行清剿,但是在睢州被睢州總兵許定國暗殺,高傑死後,他的部隊成了其他三鎮吞併和排擠的對象,最終高傑部率先分崩離析。

然後是劉良佐部和黃得功部,他們兩支部隊被奸臣馬士英調去打內戰去了。駐守在武昌的南明寧南侯左良玉為了逃避被清軍追趕南下的李自成大軍,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矛頭直指奸臣馬士英,左部於1645年三月二十三日順長江東下,向南明首都南京而去。

左良玉

南京城中的馬士英慌了神,一旦左良玉到了南京自己恐怕將死無葬屍之地,為了擋住左良玉,馬士英不惜犧牲江北的防守,調動劉良佐和黃得功部前往南京上游抵擋左良玉部,於是原本江北四鎮只剩下劉澤清一部在原本的駐地之上。

而這個劉澤清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軟蛋,據《爝火錄》記載:“大清入淮安,總兵劉澤清遁。澤清聞北兵至,遂大掠淮安,席捲輜重西奔,沿河竟無一人守禦。”可見,清兵剛剛到淮安,還沒來得及交戰,劉澤清就已經逃跑了,這還不算,劉澤清在逃跑之前還搶劫了淮安城,最終淮北重鎮淮安就這樣不戰而失,至此,江北四鎮全部脫離了自己的駐地,江北只剩下了督師史可法一個光桿司令,還有幾千軍隊守著江北重鎮揚州。

揚州城

1645年四月十七日,清豫親王多鐸率清軍趕到揚州城下,隨後完成了對揚州的包圍。在此後的幾天之內,有兩支明朝部隊進入了揚州城。一支是由甘肅鎮總兵李棲鳳和監軍道高岐鳳,於四月二十一日率四千兵馬入城,但是這支部隊的目的並不是幫助史可法守揚州,而是企圖劫持史可法降清,最終被史可法發現,李、高二人帶部隊離開了揚州城,同時還帶走了原本揚州城內的胡尚友、韓尚良部一起投降了清軍。

而另外一支進入揚州城的部隊則是來幫助守城的,兵部職方司主事何剛和提督總鎮劉肇基各率數百人進城,這支部隊精神可嘉,但是由於兵力有限,所以對守城並無實質性的幫助。

四月二十三日,清軍的紅衣大炮到達揚州城下,四月二十四日夜間,多鐸下令開始攻城,在紅衣大炮的轟擊之下,揚州城多次倒塌,雖然經過城防部隊的全力搶修,但是終於抵不過清軍的大炮,四月二十五日,揚州一日便告失守,從此南明首都南京門戶大開,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紅衣大炮

南明初年,史可法在江北佈置了四鎮數十萬兵力,可惜由於高傑的魯莽、馬士英的錯誤指揮以及劉澤清等人的不戰而逃,最終跟隨史可法守禦揚州的只有很少的兵馬,不敵清軍已是意料之事,但是史可法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明知揚州不可守還帶數百兵馬京城的何剛、劉肇基同樣也值得我們懷念。


天涯看點歷史號

史可法一介文官,毫無軍事指揮能力可言。雖然寧死不屈,丹心可鑑。但是,史可法的所作所為,其實愧對於明朝。而揚州城的淪陷,他是要負絕大部分責任的。正是在大敵面前一再的軍事失誤,最終讓南明失去江北這個重要的戰略要衝。

首先,在左良玉部東下、清軍南下的緊急情況下,作為大明督師的史可法,如果能權衡利弊,有效調度,江北局勢其實不會如此迅速的惡化。然而,在危機時刻,他卻朝令夕改。當時一部分南明軍隊駐於高郵,史可法一天之內三次發出令箭,上午令邳宿屯田道應廷吉“督一應軍器錢糧至浦口會剿”左良玉部叛軍;中午令“諸軍不必赴泗,速回揚州聽調”;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諸軍至天長接應”。本來局勢就惡劣,結果史督師還這般折騰,使得明軍無法構築其有效的防線。

再說,史可法居然放棄淮河防線,退守揚州這個無險可守之地,這本身就是導致局勢最終崩潰的重要原因!

然而,退守揚州後,咱們這位史督師又瞎指揮了一遍。據史書記載,當清軍初抵揚州城下時,總兵劉肇基曾建議乘敵大眾未到,立腳未穩,出城一戰。然而,史督師卻說:“銳氣不可輕試,且養全鋒以待其斃。”

不出戰,那就專心守城吧。但是,史可法不僅沒有妥善的部署守城力量。而且還將部將的合理建議置之不理。但是,將領們建議“舊城西門地形卑下,城外高阜俯瞰城下,勢若建瓴,且為興化李宦祖塋,樹木陰,由外達內,絕無阻隔,枝幹回互,勢少得出。諸將屢以為言。”

然而,史督師又以“李氏蔭木,不忍伐也。”為由,拒絕移守的建議。最後,揚州城就這麼被清軍攻破,試問,不怪史可法,怪誰?


這些歷史要讀

史可法為左光斗的學生,繼承了東林黨的傲氣,當初高傑被內鬥所殺,高傑老婆原李自成夫人邢氏想讓兒子認史可法為義父,把高傑的部隊歸史可法統領,被史可法給拒絕了,高傑的部隊是當時南明最強的四鎮之人。史可法到揚州堅守,卻手下無兵可用。靠少數守軍和城中居民對抗多鐸的清軍和投降的漢人部隊,悲劇可想而知。


歸家的綿羊

史可法在揚州抗清迅速失敗原因有三四。一是史可法手無兵權,揚州各鎮援兵未能及時援助,盱眙守軍降清,致使揚州被圍困。二是揚州守軍過於薄弱,清軍兵壯糧足,還有攻城利器紅衣大炮。三是揚州之戰打響後李本深,劉良佐,張天福等各路明軍紛紛降清。四是守城軍民面對多鐸虎狼之師,人心渙散,史可法也無心戀戰,守城十天即被攻潰。

史可法明知揚州之戰無勝算,但做到了以死明志,光照汗青。


風之子10

我給你講原因吧,史可法能力太差,人際關係調節也差,其實我認為南明與東晉面臨的形式幾乎一模一樣,比如,皇帝都一樣無權無勢無能力,兵馬錢糧地盤南明還優於東晉,敵人都是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而且將領,統帥都差不多,前秦強於滿清,部隊都是各族組成的聯軍,烏合之眾,但是主政者階層的能力差別太大,謝安,謝玄能壓服所有的勢力,親自組建北府軍,而南明不能,史可法不過是一個嘴炮,北府軍遠遠強於南明的江北四鎮,網上好多人瞧不起門閥士族,其實他們的能力遠強於後面的官僚階層,南宋有士族的北府軍的話,金軍打得過長江嗎,南明有士族的北府軍的話,會滅亡嗎,哎,中國人真可悲,


天帝6567211

史可法精神可嘉,軍事無能。一介文人,飽讀詩書,深明大義。卻空有文韜,沒有武略。他以極大的感召力動員力,得到幾千名毫無戰場經驗和能力的市民商販等老幼百姓來堅守城池。這些可憐百姓手無縛雞之力,甚至拿不動兵器,談何拒敵於外?當時就有明軍將領指責史可法不惜用老百姓的生命以卵擊石來換得其後世美名。事實正是如此,揚州城一擊即潰,史可法青史留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