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韜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揚州江都)

史正志(1119—1179),字志道,宋時江都人,後居丹陽。

史正志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中進士,授歙縣尉。當時,宋偏居江南,與金對峙,防禦金兵南下成了國家的首務。史正志博覽兵書,通曉歷史,撰寫了《保治要略》8篇,指出:“國家根本在荊襄巴蜀,防守利害在江淮”,並作《兵鑑》10篇,《邊問》2篇。 宰相陳康伯讀後,認為其觀點精當,便將其推薦入朝,任樞密院編修。期間,史正志以孫權築濡須塢為據,上奏築和州城堡的建議,獲准實施,次年遷司農寺丞。

回到建康後,史正志悉心觀察金陵的山川形勢,深感金陵戰略地位之重要,即向高宗進言:“三國、六朝時形勢已與今日不同。要當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需幸建康。”高宗聽後,大為贊同,要求群臣集議,大家一致認可史的觀點。史正志又遷奉議郎。

紹興三十二年(1662)元月,高宗禪位,孝宗接位,授史正志承奉郎,召之內殿聽對。史提出了江淮防守的策略和“守成先恭儉,平亂在智勇”的觀點。對於史正志的建議,孝宗非常重視,以密諭形式專送兩淮帥守執行,並命史正志赴江防前線催築塢壘,建置搬運倉,鞏固長江防線。史正志這時升為員外郎。

後來,史正志自請去地方辦些實事,得到孝宗應允,於隆興元年(1163)任江西路轉運判官,後又改福建路。在任運判期間,他開源節流,削減冗餘費用,不僅府庫充盈,而且剩錢四千萬、緡米五萬石以助國用。

任職期滿後,史正志被召回任左司兼檢正,併兼執吏刑、兵、部侍郎。由於他在地方上親見官貪民窮、民生凋敝的狀況,便又專門上書反映“太倉無一歲儲,左幣無三月積,九穀散於飢歲,百姓兇於豐年”的實情,以期朝廷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孝宗覽後為之動容,特地召其入內殿,命座賜茶,認真聽取他關於“最急宜先者八事:御將、抑奸、節財、謹法、士風、軍政、均用、畏天”的上疏。

乾道三年(1167),史正志知建康府。在職3年時間,他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設船場,造戰船。根據《宋令要稿》稱:史曾造過100噸的戰船,以提高宋兵水上戰鬥力。二是修築城牆,增強禦敵防守能力。三是修《建康志》10卷,成為歷史上第一部建康志。

胸懷韜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揚州江都)

網師園原為南宋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 號稱"漁隱園"

胸懷韜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揚州江都)

網師園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故址

胸懷韜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揚州江都)

網師園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故址

胸懷韜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揚州江都)

胸懷韜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揚州江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