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韬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扬州江都)

史正志(1119—1179),字志道,宋时江都人,后居丹阳。

史正志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中进士,授歙县尉。当时,宋偏居江南,与金对峙,防御金兵南下成了国家的首务。史正志博览兵书,通晓历史,撰写了《保治要略》8篇,指出:“国家根本在荆襄巴蜀,防守利害在江淮”,并作《兵鉴》10篇,《边问》2篇。 宰相陈康伯读后,认为其观点精当,便将其推荐入朝,任枢密院编修。期间,史正志以孙权筑濡须坞为据,上奏筑和州城堡的建议,获准实施,次年迁司农寺丞。

回到建康后,史正志悉心观察金陵的山川形势,深感金陵战略地位之重要,即向高宗进言:“三国、六朝时形势已与今日不同。要当无事,则都钱塘;有事,则需幸建康。”高宗听后,大为赞同,要求群臣集议,大家一致认可史的观点。史正志又迁奉议郎。

绍兴三十二年(1662)元月,高宗禅位,孝宗接位,授史正志承奉郎,召之内殿听对。史提出了江淮防守的策略和“守成先恭俭,平乱在智勇”的观点。对于史正志的建议,孝宗非常重视,以密谕形式专送两淮帅守执行,并命史正志赴江防前线催筑坞垒,建置搬运仓,巩固长江防线。史正志这时升为员外郎。

后来,史正志自请去地方办些实事,得到孝宗应允,于隆兴元年(1163)任江西路转运判官,后又改福建路。在任运判期间,他开源节流,削减冗余费用,不仅府库充盈,而且剩钱四千万、缗米五万石以助国用。

任职期满后,史正志被召回任左司兼检正,并兼执吏刑、兵、部侍郎。由于他在地方上亲见官贪民穷、民生凋敝的状况,便又专门上书反映“太仓无一岁储,左币无三月积,九谷散于饥岁,百姓凶于丰年”的实情,以期朝廷进行经济政策的调整。孝宗览后为之动容,特地召其入内殿,命座赐茶,认真听取他关于“最急宜先者八事:御将、抑奸、节财、谨法、士风、军政、均用、畏天”的上疏。

乾道三年(1167),史正志知建康府。在职3年时间,他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设船场,造战船。根据《宋令要稿》称:史曾造过100吨的战船,以提高宋兵水上战斗力。二是修筑城墙,增强御敌防守能力。三是修《建康志》10卷,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建康志。

胸怀韬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扬州江都)

网师园原为南宋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 号称"渔隐园"

胸怀韬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扬州江都)

网师园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

胸怀韬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扬州江都)

网师园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

胸怀韬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扬州江都)

胸怀韬略的南宋文臣史正志(扬州江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