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驢得水》裡面張一曼為什麼自殺?

一個戰士55555

作為電影《驢得水》中活的最肆意瀟灑的人,張一曼的自殺是電影最大的悲劇。

自殺是對人性的幻滅,是對堪比烏托邦的小學的絕望,是對現實世界的極度恐懼。

張一曼一直是個異類,她浪漫不作為,享受不偽裝。比起偽善的校長、膽怯的鐵男、虛偽的魁山,她是活的最通透和無畏的人。

因為作風問題遠離大城市,她深以為這座小城市能寄託自己所有的“異”。

但她不懂,容不下她的,不是時代,而是人心。

在被鐵匠報復的時,她可以顧全所有人狠心扇自己耳光,也可以忍受所有人的咒罵,連帶著差點被侵犯,她都可以吞下所有的委屈。

但當鐵匠提出要剪去她的長髮時,她才如夢初醒,這裡是容不下她的了。

開始瘋,開始癲,開始精神上的自我毀滅。

最後開槍自殺在我看來是一種極致的解脫,一曼在這個荒唐的世界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

聰明通透如她,與其做個活死人,不如就死的絢爛一點吧。

別忘了,她可是《驢得水》中唯一浪漫無畏的人啦。


皮皮電影

這部電影每個角色都帶有代表性和極端性,以呈現他們在不同時期的狀態和變異,進而擴大到社會和時代這樣維度的哲思。

校長是最執著卻也脫不開自私怯懦的理想主義者,裴魁山功利而現實,周鐵男是虛妄的勇者,校長女兒天真卻勇敢,專員虛偽陰狠並且強大,銅匠純良被屠戮後展露了內心的扭曲暴戾。

但這裡面最有趣的角色是張一曼,片中看似最放蕩的角色卻也是最單純善良的角色,也是受傷害最深的一個。

上述學校中的其他角色,都在動盪中扭曲變形,只有張一曼沒有,她是始終如一的。

校長訓斥別人自己也挪用經費,維護職員維護教育卻第一個拜倒在金錢權力之下,同意捧銅匠做教育家,親手剪掉一曼頭髮。裴魁山和銅匠一個愛而不得一個愛而受辱,都轉為仇恨與毀滅。跪在槍口下的周鐵男不用多說,校長女兒含淚扮演新娘。

但是張一曼沒變,對,她是瘋了,但那是無法承受現實破滅寄託坍塌的精神崩潰,單純善良嚮往自由的內核並沒有變,反而還被放大了,山間採花,安靜地在屋裡縫衣。

她到處睡男人,只因為她天性如此,她就是喜歡性,也許是個性癮者也許不是。她秉承著雙方自願的原則,不要挾什麼也並無所求,同時不給對方虛假的承諾或幻想。她乾脆地拒絕了心生幻想並能提供好處的裴魁山。睡銅匠其實是源於看到大器後的本能衝動,一直惦記著,說服拍照什麼的只是個藉口。事後的溫存源於憐惜也源於利用對方的過意不去。

她行為像個綠茶,但本質卻不是,因為她不像綠茶那樣有所圖。

她為尋求滿足與平衡而逃避著外界壓力,來到象徵自由不羈的西北邊陲。她本以為終於在這個刻薄冰冷的塵世中找到了偏安的一隅,這寄託了她全部的希望,這也是她拒絕西南聯大,也並未把幾萬法幣真正放在心上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個寄託,在她的頭髮被剪掉的一瞬間破滅了,這一刻,世外桃源扭曲融成了殘酷現世,她畏懼的、逃避的東西都一股腦的衝到眼前。銅匠說她的頭髮好看,頭髮也是她的屏障與自尊,剪掉的時候,她不止是變醜了,而是要赤裸裸的面對世俗屠刀。

所以她瘋了。之後還險些被強姦,在曾經最“勇敢”也是她最真心愛慕的,萎縮在牆角的周鐵男眼前。是的,一曼是喜歡鐵男的,一開始她總是主動找他說話,調侃他的暗戀中不乏醋意,而跳舞時也第一時間請他當舞伴。

但這個時候她沒有自殺,一方面沒有機會,一方面學校諸人還能維持著粉飾出的平靜,她也採花縫衣,未必不是心存一點幻象,也許努一努力,一切還能回到從前。

直到那場婚禮鬧劇,一切徹底崩壞了,她真切覺得一切再也無法挽回,而恰巧,槍就落在了手邊。

(文/Y)


捕魚小分隊

張一曼因為男女問題,城裡待不下去,來到這個三民小學校擔任會計和數學老師。會說幾句英文,留著一頭長長卷卷的頭髮。歌唱的好,舞跳的好,浪漫,身材好,腿長胸大,貌美不見得,可是一雙眼睛也著實撩人。
開始,是張一曼撩的裴魁山,而裴魁山就深深愛上張一曼。想娶她一起過日子,也為了未來而計劃,不在小學了,就去昆明聯大當助教,那裡氣候更宜人。
張一曼:你覺得我是能和你過一輩子的那種人嗎?

裴魁山:我覺得你是啊

張一曼:你第一天認識我啊?

裴魁山:我不是第一天認識你,所以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別人那麼說你是因為他們不瞭解你,但是我瞭解你啊!你根本不是放蕩,你就是太單純了,所以你誰都相信……

然而,張一曼拒絕了裴魁山的表白。這個拒絕,顯得漫不經心,是一個慣經風月的女人對青澀小男人的拒絕。“”我只是開開心,你卻當真了?”。很顯然,張一曼是看不上裴魁山的。雖然同為鄉村教師,但裴魁山是不浪漫,不男人,自私,也著實不那麼可愛。對於就想自由自在生活的張一曼來說,可以容忍你沒文化,可以容忍你髒亂,可是性無能,大約是真的不能接受吧!如果裴魁山行, 估計後面也沒銅匠什麼事了?

銅匠出現,順利扮演“”呂得水“”成功躲過了第一天的檢查,第二天的照相死活不樂意,因為會短命!張一曼出現了,自告奮勇的“”我來睡服他“” !這裡有個主動被動的關係,到底是因為 非要留住銅匠,張一曼就此“”犧牲“”自己,被動“”睡服“”呢,還是原本就有這個打算,剛好遇到困難,順水推舟的打著幌子主動“”睡服“”呢?

我覺得,主動“”睡服“”可能性更大。對於張一曼來說,本意並不是傷害誰,而是易動情。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女人,可是這樣的女人,往往會被慘罵,而且總是被冠以悲劇的結局。單純的女人易動情是悲劇,而有些手腕的女人易動情,段位就要高得多!抬上各種高度,而且似乎也混得還不錯。

張一曼,此時內心大約也是有些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雖然在這小鄉村,自己仍然是有魅力的,能夠通過自身達成一些小目標的!她深信,自己是美麗的,有魅力的,男人對他的迷戀讓她很享受這種捧高,並願意為了這種自我的滿足感付出擔負罵名的代價。

這種捧高,堅信自己是美麗的,大約是張一曼活下去的動力。那一天的到來,卻那麼快!與自己“”一夜夫妻“”的銅匠,站在講臺上,要將罵自己是“牲口”的張一曼打入萬劫不復之地,先是罵, 裴魁山出馬,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發洩著對張一曼拒絕的不滿。

“你就是個臭婊子,你就是個過街老鼠,你真不要臉,你配嗎”

“你走到今天,都是你自己作的,你是活該,這是你的報應!報應!”

“我當初怎麼看上你了?我當初怎麼瞎了我的狗眼……賤貨,賤貨張一曼!”

銅匠看著被慘罵的張一曼,還是不解恨。對啊,越罵越是不解恨,“憑什麼你這樣的女人還敢罵我?”

接著便是打,誰都不敢上前。是的,平時那麼可愛的同事,怎麼可以下手呢? 於是,張一曼又一次的顧全“大局”,自己來,一巴掌一巴掌的打在自己的臉上。

這時的張一曼,內心已經很絕望了。平時說情說愛,愛自己,一起規劃前途未來的男人,原來在他心裡自己是如此的不堪。明明是兩廂情願,毫不吃虧的銅匠,關鍵時候居然不依不饒,把自己往死裡整。

可是還沒完呢? 銅匠還要求減掉張一曼的頭髮,柔柔卷卷的頭髮,對張一曼意義非凡。因為那是大上海歌女的同款呀,張一曼心裡有個美好的夢,就是去大上海當歌女,沒“周璇”什麼事。雖然只是夢,但是想想也是很美好的。浪漫的頭髮,精心的裝扮,隨處可採的鮮花,高叉的旗袍,對張一曼都是意義非凡的。然而,為了所謂的大局,校長親手一縷一縷的剪了。。。

張一曼原來以為,自己是受歡迎的,捧高的。雖然女人不愛,但她也沒想過要破壞別人的婚姻。這發生的一切冰冷冷的提醒她,原來男人的好是可以翻臉不認人的,今天捧高明天貶低轉瞬即來,而且更狠更絕情。校長他們認為的重要的事情,崇高的事情,對於張一曼來說,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自由一些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

至此,張一曼明白了。原來自己過去看中的,所做的,引以為重的,對於男人來說,是沒有意義的。而自己,也為了各種目的被徹底犧牲了。無法接受現在沒有長髮的自己,無法面對過去不堪的生活,於是她瘋了。。。即便是瘋,仍然是很可愛。愛美,愛花,聽話,善良。這樣可愛的張一曼,終於還是自殺了。

這部電影裡的張一曼,讓我想起了日本的一部電視劇《被嫌棄的松子一生》。女主松子跟張一曼一樣,也都是個善良、美麗、有才華的女人。生活在男權社會里,易動情,追求和喜好圍著男人而改變,不過是希望得到“高看一眼”的捧高。最終結局一樣是瘋了然後被他殺。

這種結局,總覺得是有意為之的。也是令人迷惑的!為什麼不符合男性審美,普世觀念的女人,在現實還有文藝作品中結局往往不好?


書香滿屋漫讀書

電影《驢得水》裡面張一曼為什麼自殺?

去年看完電影《驢得水》最直觀的一點感受是:衝突太強烈了。

大概也是因為本身《驢得水》是部話劇,所以在電影語言中衝突處理有點太突出了。

電影中最傲慢的人成了最順從者,

曾經善於理解的老實人成為了逐利的小人,

而最希望得到自由,不接受條條框框的女人瘋了。

前後對比強烈,但是放在這部話劇形式的電影裡其實倒也不算突兀。

說是喜劇,可是誰也笑不出來。

劇情裡,校長對已經瘋了的張一曼說了一句:“別管外面的事情,校服做好了再出來。”

而婚禮上槍聲響起,張一曼做好了校服,原來她所理解的“再出來。”是完全的赤裸的解放。

是死亡。

這是她內心渴望的解放嗎?

解放,或者說是解脫。

從這個束縛的人世間離開,對於一個對抗世俗不被理解的自由靈魂而言,是一種真真切切的解脫。

因為即使是在今日,我們大眾也確實很難去理解一個這樣的女人所謂的自由。她約炮,可心不壞,我們今天的社會該容納她嗎?

但電影裡我們不該過多評判一個角色的內心,而是找到編劇想要我們知道的東西。

這大概是編劇所掌握的最好的襯托悲劇效果的運用。

所謂告別,是一聲槍響後的寧靜。畫面切換,長鏡頭給到已經做好的嶄新校服。

所謂離開,是再也不會回來。

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洞悉什麼是真正的離開。


張一曼為什麼自殺?不如問,這樣的人憑什麼,靠什麼,才能活下去?


阿放先生

一曼太純真了,只嚮往性自由,對錢財沒有追求,佩山性無能,校長太老,總算來了個銅匠可以滿足。周圍的人都是那麼自私,一曼只是放蕩算得了什麼,還被別人害那麼慘。就算一曼上了我老公我也會原諒他,因為她善良啊


暴走的珂達鴨

因為是自找的,電影《驢得水》上映,在國內一片叫好聲,不知道是不是國王的新衣,只要說不好就被說成沒文化看不懂,不說電影,就說張一曼,電影中這個女人的所做所為,與她的結局完全是對應的啊,睡同事——她還嫌奎山功能不強,睡銅匠——是因為在換衣服時看到銅匠“雄偉”下體,主動請纓去“睡服”銅匠幫忙,後面銅匠老婆來鬧,她一臉無所謂的表情,說銅匠是牲口……有人說這是性解放,我說這是耍流氓,這樣的女人到什麼時代都不會有好下場,就算放到現在滿街都是打胎廣告的“性開放”時代,她也要為她所做所為付出代價的,性開放不是濫交的藉口,張一曼“放蕩”是做到了,可惜“不羈”沒做到,最後被剃頭時崩潰了,這個人物的結局都是自找的,說實話,電影表達這一切並不成功,既不想笑,也不想哭。


白紙上的黑字

驢得水我倒是看了,所以大概說說我的理解。

張一曼並不完全是一個單純女子的典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不能因為她最後悲慘的命運就把她強行美化。

電影裡面提到了,貌似校長對她有恩,所以她會好好回報校長。

她對於性的看法屬於很開放的那種,所以會跟自己看的上眼的人上床(貌似電影裡幾個重要的人物除了特派員都上過?)。

這種思想在當時乃至現在的中國是格格不入的,尤其對於男人,現在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何況當年。

她單純,因為她想的東西不夠多,而她對於性的渴望也比想象的多。

她不瞭解人性的醜陋!

她和裴魁山當過床伴,結果裴自以為動了情,想娶她。可是裴性無能,很明顯她不可能答應。

她睡服銅匠,然後在銅匠走的時候,和銅匠來了一個小說式浪漫的離別,這說明她對於浪漫是很著迷的——而銅匠也因此上了心。

後來特派員過來,她繼續幫校長勸說銅匠扮演驢得水,繼續為學校的捐贈圓謊,可惜銅匠的老婆發現了銅匠的不正常(做愛姿勢不對了),找到了學校,隨時都有可能使捐款穿幫。

可是先給銅匠來了一個睡服,又給了他一個浪漫的離別,這讓銅匠自以為愛上了她,所以銅匠毫不猶豫的拋棄了糟糠之妻(雖說不但醜而且彪悍),選擇了一曼。

於是一曼毫不猶豫的痛罵銅匠,怎麼難聽怎麼罵,說實話,誰是當事人,都會心寒。

這裡我覺得挺關鍵,從這裡開始,一曼被逼瘋已經成為了既定的未來。

一曼為了捐款,為了銅匠的夫妻和睦,於是痛罵了一番,可是她完全沒考慮銅匠的感受。就像當年她睡服了銅匠,完全沒考慮到銅匠接下來可能的發展。

說實話,我覺得一曼有這樣的結果,真的算是她咎由自取!銅匠確實不是個東西,拋棄糟妻,但是一曼所承受的,就是她當年睡過的!

結局,是她睡男人開始的。

她睡得裴,而後拒絕裴的表白,裴對她報復;

她睡了銅匠,而後狂罵銅匠,銅匠對她報復。

一句話,在我看來,她的行為,導致了她的結局。

但是,她除了性開放,基本沒啥缺點。或者說,她儘管性開放,但她不是心機婊,不是違背誓言的混蛋!她為了自己的性開放,從城裡轉到鄉下,做一個小小的鄉野教師。

她只是在追求她自己的自由,她不為別人的陽光限制自己的行動。她也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不過恰恰是她追求的自由害了她。

而害了她的另一件東西,就是她的單純。

她以為對她表達過愛慕的男人,都不會傷害她,可惜,偏偏就是那兩個口口聲聲說一輩子都愛她的男人,親手把她推向了懸崖。

裴是個混蛋中的典型,表白失敗,於是瘋狂報復,這種人現在也有很多,他屬於數倍放大後的直男癌的集合。當然,這種事理解但不支持,炮友就是炮友,不喜歡不能真在一起當日子過啊。

銅匠是個混蛋中的敗類,看起來老實敦厚,但是先出軌妻子在前(沒有在一曼睡服他時把持住),而後拋棄自己的妻子選擇一曼,這種人擱到現在,有條件了也一定會有小三。

他在拋棄自己妻子時說自己深愛著一曼,可是後面卻成了將一曼逼瘋的最大的黑手!(當然,我還是覺得這裡一曼要負起責任,畢竟她對銅匠說的話也很過分,先勾引人家,在銅匠拋棄自己妻子的時候又說只把人家當牲口)。

最後,銅匠以驢得水之名要挾特派員,裴在旁邊幫腔,剪掉了一曼的頭髮(頭髮是一曼的夢想,這髮型與上海歌女同款,一曼夢想是成為上海歌女)。

原本一曼以為自己是很受歡迎的,結果現在最追捧自己的兩個男人用罪惡毒的語言對她辱罵。

原本一曼以為自己是自由快樂的,可是為了捐款,她苦心幫助的校長在一旁坐視不理,曾經將感情和正義掛在嘴邊的周鐵男被嚇破了膽,當一曼被人強姦時,他在旁邊裝死。

原本一曼有一個縹緲的,相當歌女的願望,結果自己夢想的象徵——方便麵卷的頭髮被人剪掉了,而指使自己剪掉頭髮的真是口口聲聲宣稱永遠只愛自己的男人。

她失去了原本“愛著她”的人,失去了原本純真的感情,失去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夢想。

她的世界崩塌了。

所以,她瘋了。

最後,所有人為了錢上演了更加荒誕的鬧劇,她最喜歡的小妹妹孫佳為了揭穿所有的虛偽,差點落到了更加悲慘的結局。一切在禮堂中人仰馬翻,一切鬧劇落下了帷幕。

最後,一聲槍響。

不論一曼是死是活,她所代表的的那種“一曼”是真的死了。


一次兩次三次半

驢得水中,張一曼是最明白自己要什麼的人。

校長要的是錢,和女兒的幸福生活,但他讓女兒看到了醜惡,看到了死亡,失去了原有的堅持。

裴魁山要的是錢和自我,但他最後的嘴臉和嫉恨毀了他愛的人,也毀了他自己。

周鐵男要的是孫佳,努力保護著她,最後卻為了利益逼孫佳去做她感覺可恥的事情。

匠要的是張一曼,最後卻毀了張一曼

張一曼自始至終在屏幕上都是一個浪蕩的女人,跟許多男人做愛,沒有道理,只有睡服,用身體交易解決一些事情。但是她是最瀟灑的一個人,她無慾無求,不愛上誰,也不祈求被誰愛。

我反倒覺得她是如此美妙的一個人,而美好的東西就要保存下來。當她瘋了之後,世界的醜惡與雜亂就應當與她無關,她留給這個世界的應該是她最美好的一面。


暖樂影視

張一曼是那個時代敢於衝破封建束縛,勇敢追求內心的人,可以說這樣的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非常大膽和讓人不齒的,在周圍全是柴米油鹽的世俗裡很難生存下去,所以她跑到深山裡當了一名教師,在那裡她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無憂無慮,隨心所欲,就算隨隨便便與男人發生關係,她依然能得到最起碼的尊重,這是她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在電影中,我們知道她是一個漂亮,又非常注重自身外表的一個人。後來,銅匠為了報復她,讓人把她的頭髮全都剪掉了,我們知道,當時女人的頭髮的重要性,就相當於穿在身上的衣服,那是怎樣的奇恥大辱,就算張一曼是一個比較前衛的人,但是她是一個女人,就算現在如果一個女孩的頭髮讓人剪得光光凸凸的也受不了,何況那時候的人們,所以她就瘋了,但是她自殺,可能因為瘋的原因,也可能想擺脫所遭受的侮辱。


長業友寶

《驢得水》

好像是喜劇的樣子:

影片一開始,驢棚走水,拿著笤帚打的周鐵男一馬當先,張一曼把火挑地上,可惜是草地,自己置身火堆不聽勸。裴魁山一個勁得往火裡填土,渾然不顧張一曼也在裡面。校長扛著棉被一句,大喝一句:都聽我指揮!

於是驢棚最後變成熊熊大火,煙消雲散……

最後趕來的孫佳,用少得可憐的卻要供五個人用的水去救火,最終在眾人的阻攔下放棄……

開頭很好得詮釋了兩個成語:抱薪救火,杯水車薪。


然後銅匠來了,修好了電鈴(?)。看到了上個月的電報,得,驢得水老師的事情要暴露了。

……

為了不劇透,更多內容請去電影院瞭解。

這個劇確實壓抑,講真,演員演得太用力了,全然沒有想過,觀眾能不能承受這樣力道的衝擊,只是想把對社會對人性,無盡的諷刺演繹淋漓。

這樣的演員是敬業的,這樣的電影應該支持。


這本該是個笑話,可很多人都看哭了,或者心裡哭了。


這是一個悲劇。


更可悲的是,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悲劇。


這種悲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是所有人的悲劇,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