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在清代历史中,最具争议的人物大概就是李鸿章了。

一方面——

李鸿章是腐朽操蛋的晚清朝廷中,少数能拿得出手的靠谱名臣

他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

也是洋务运动的领袖。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因为一系列力挽狂澜的高端操作,李鸿章收获了大量的荣誉

比如——

他和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组成了一个名为中兴四大名臣的男子政治天团。

还与俾斯麦和格兰特组成立了一个跨国人气男团:

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慈禧老太太则称呼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

如果说得粗暴一点,大概就是——

老李,你他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也是非常赞赏。

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然而,被各方大佬争相夸赞的李鸿章,却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

因为他曾代表清政府,先后签下了好几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比如,清政府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

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逆袭之路。

从一个苦逼的穷困岛国,变成了一个斗殴实力非常强劲的军事强国。

日本获得了对外装逼的资本之后,选择的第一个摩擦对象就是朝鲜

没事儿就派出撕逼小分队,跑到积贫积弱的朝鲜进行流窜作案。

朝鲜被揍得鼻青脸肿,于是找清朝老大哥帮自己出气。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然而——

因为闭关锁国的自杀性政策,清朝这个昔日老大哥已经有些自身难保了。

根本就罩不住呼爹喊娘的朝鲜。

于是,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

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

从现在起,咱们都是朝鲜的大哥。

能吵吵咱们就尽量别动手。

但清政府没有想到——

这个共建和谐关系的条约,其实是日本制造撕逼借口的套路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后来,悲催的朝鲜祸不单行,境内又爆发了大范围的农民起义。

本来就很混乱的场面一度失控。

朝鲜政府一看Hold不住了,便又找清朝大哥帮自己镇场子。

上一次帮朝鲜铲事儿的时候,清政府就因为不给力而丢了面子。

这一次,清政府决定找回自己身为大哥的尊严——

日本我打不过,一帮装备落后的反革命暴民我还打不过吗?

于是,清政府果断出兵,帮助朝鲜平定内乱。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结果——

清兵刚一进入朝鲜,日本就以保护大使馆为由派兵入朝。

然后突袭了清政府的北洋舰队。

清政府被打得一脸懵逼,只好硬着头皮迎战。

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了解——

北洋水师覆灭,日本陆军更是一直打到了山东威海。

清政府一看打不过,便再三求和。

最后,李鸿章作为清朝代表,前往日本议和。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然而,李鸿章的背锅之旅才刚刚开始。

后来,清政府的昏聩无能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一群敢于玩命的神棍宣称自己刀枪不入。

然后成立了一个“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武装组织。

并最终扩大至“百万拳民”。

而他们的目标就是,打跑一切不远万里前来装逼的洋鬼子。

拳民们经常一言不合就冲进教堂,将里面的洋人全部干掉

慈禧老太太近些年被洋人欺负得够呛,也想出一口恶气。

她看这帮拳民耿直而且生猛,便把他们定义为爱国组织。

让他们放手去干,可劲儿折腾。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

义和拳粗暴的“爱国行动”,引发了西方列强的不满。

于是,列强们决定联起手来,合伙教育一下认不清形式的清政府。

慈禧这一次没有选择认怂。

反而下发了名为“向全世界宣战”的红头文件。

一向顾全大局的李鸿章当时就懵逼了——

卧槽,慈禧这老太太疯了吧?

这种强行装逼的诏书发出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于是,李鸿章非常委婉地抗了旨:

此乱命也,粤不奉召。

不过,这种迫于无奈的理智行为,也让李鸿章成为了民众眼中的卖国贼。

再后来,慈禧为自己的狂躁付出了代价——

被八国联军打得抱头鼠窜,一路撤退到西安。

这时,李鸿章又被推出来收拾烂摊子

跟西方列强谈判,并签订了《辛丑条约》

虽然李鸿章拼尽全力,替清政府留下了最后的遮羞布。

甚至因为心力憔悴而数次吐血。

但在民众眼中,李鸿章就是不可原谅的卖国贼。

李鸿章签了《辛丑条约》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背着那口让他喘不过气来的大黑锅,去了另一个世界。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李鸿章曾将处于崩盘边缘的清政府比作破屋——

明知为纸片糊裱……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

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

大概意思就是——

清政府这个烂摊子,就像是一个年久失修的破房子。

只能用纸片把漏洞都糊上。

虽然治标不治本,但起码能看得过去。

可如果想要破而后立,重新改造,恐怕是不行了。

因为没有准备装修材料,也没有制定重建的计划。

到时候就会变得不可收拾

连装都装不下去了。

李鸿章无比辛酸地将自己称为“裱糊匠”。

还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字里行间的无奈,不禁让人为之心酸。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其实——

李鸿章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在积重难返的落后局面下,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

利用有限的条件,创办了许多现代企业——

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

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这种近乎“无中生有”的操作,让近代中国实现了工业化雏形。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政府积弱落后的面貌。

甚至还影响着当代社会

比如,李鸿章曾创办了一家保留至今的企业。

那就是轮船招商局,现在的招商局集团。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轮船招商局成立以后,曾做了不少开拓革新之事,比如——

架设了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投资创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数次改名,规模不断扩大。

当年旗下的两家子公司,也逐渐发展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1987年,招商局发起成立招商银行

如今,招商银行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2016年时排名第186位。

1988年,轮船招商局与工商银行合资成立平安保险

如今,平安保险也名列《财富》世界500强。

2016年时排名第41位。

他被称为卖国贼,却“留”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总得来说——

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实在是万般无奈之举。

他只是个帮清政府收拾烂摊子的职业背锅人。

只是个在操蛋的大环境下,苦苦挣扎的良心大臣。

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最大的贡献

这样一位曾为中国付出过自己心血的先人。

实在不应该被这样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