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县解放(一)

「烽火张垣」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县解放(一)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解放,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县解放(一)

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解放

西柳林位于万全县西北部,是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三面环山,沟壑纵横,树木茂密,是万全、尚义、张北三县结合部,更是通往坝上的交通枢纽。顺大青山往西北是尚义县,往西南是怀安县境的东洋河、西洋河、渡口堡,正北出大青山是辽阔的张北大草原。这里敌伪鞭长莫及,控制较松,统治较弱,八路军决定在西柳林建立万全县抗日革命根据地。

「烽火张垣」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县解放(一)

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解放

1945年5月中旬,晋冀察军区十三分区从各军分区和部队抽调一些团、营、连、排干部、侦察员、老战士组成武工队,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扩大解放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晋冀察军区十三分区派李政军、郑兰亭(郑平)、王来书(王桓)、白文升、李富山、佟文、卓义、沈平、乔华、刘汉武、刘汉斌、李玉山、任振亮、刘国安等16人来万全县开展工作。李政军等人经怀安县一堵墙、万全县柳沟、洗马林、瓦窑,绕行来到西柳林,同李国华、杨世考取得联系,在西柳林建立了万全县抗日革命根据地,并成立抗日武装队伍——万全支队即路北支队(平绥路以北支队)。为扩大影响,壮大声威,路北支队对外称为八路军的一个支队。李政军任支队长,王来书任支部书记。后深入到黄土梁、白龙洞山一带向群众做宣传工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路北支队在万全打开了工作局面。

「烽火张垣」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县解放(一)

西柳林根据地建立及万全解放

6月17日,中国共产党冀察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指示,决定开辟察北地区,建立中共察南地委察北地分委、办事处和察北支队。同时,中共冀察区党委委派和愚、李春林、吴一夫、郑越等赴察北,开展张北、尚义、兴和、万全4县工作。尚万办事处主任郑越兼支队政治委员。从此,郑越领导的尚万办事处和李政军领导的路北支队汇合在一起,抗日武装力量更加壮大。路北支队队员300多人,活动地域从东柳林、西柳林向西南发展到堰家沟、黄土梁、柳沟;向东南发展到永安堡、顾家沟、万全城、辛窑子。所到之处发展交通员,建立联系点。柳沟有胡文林,堰家沟有董有德,黄土梁有闫尚,辛窑子有杨宽,洗马林有杨贵堂,西柳林有杨世考,东柳林有赵士林,顾家沟有靳贵福等。这些交通员冒着风险送情报、当向导、摸敌情,为解放万全县做出了贡献。(未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万全县志》《张家口地方史》《中国共产党万全县历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