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歷史上票房最差的電影有哪些?

梁鵬飛

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有很多偏文藝類的劇情片,有的票房還不錯,比如第2屆許鞍華《投奔怒海》,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2項大獎,這也是劉德華電影生涯的處女作。許鞍華的電影一般都是文藝片,這部電影票房卻不錯,在1983年獲得了1500萬票房。

但有的文藝片票房就比較一般。

總的來說,金像獎歷史上既有《功夫》、《無間道》和《英雄本色》這樣商業和藝術兼顧,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經典電影,也有冷門的文藝片。

金像獎有的時候頒給票房口碑都不錯的電影,有的時候就頒給偏文藝的冷門電影,比如許鞍華一共獲得6個金像獎最佳導演,每部電影都是文藝片。

電影節青睞文藝片也是一種傳統。

但是金像獎在2016年最佳電影就有點問題,片名和陳奕迅著名歌曲一樣,大家都懂的。最終票房大概600萬港幣。是近年來票房最差的金像獎獲獎電影。

除了這個,金像獎早期歷史上有一些文藝片的票房也不是太好。1994年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的《籠民》,票房只有184萬,算是金像獎歷史上最少的一部。不過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的話,1994年的200萬港幣其實也不少了。

還有1984年最佳電影《半邊人》,也讓方育平獲得最佳導演,票房是226萬。這個成績在1984年來說還算不錯的。

1985年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嚴浩,同時讓斯琴高娃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電影《似水流年》當年票房455萬。

至於金像獎文藝片專業戶王家衛,由於每部電影都有大牌明星加盟,所以票房都不錯。比如《阿飛正傳》票房超過千萬。

其它的《重慶森林》啊,《春光乍洩》啊,都有接近千萬的票房。

大概就是這樣。

不過金像獎要還是一直堅持只為“香港人的電影”服務,立足於一個小獎,我看以後獲獎的電影票房都不會太好啊。


梁鵬飛

電影的門類很多,催生了很多職業,特別是導演,而他們的理念的也不一樣,有的以商業市場為導向,拍的都是些快餐文化娛樂性電影,而還有些導演就是為拿獎而拍的,哪怕沒有一個人看得懂。

票房與獎項如魚和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真正很好兼顧的很少,但是拿獎票房差的不難找,這種電影多以文藝為主,本來受眾很少,票房低也是命中註定,按照題主的標準,我找了幾部比較符合:

2.《客途秋恨》,在當年香港的票房排名第90位,這部自傳式的電影節奏相當緩慢,一般人受不了這個味道,特別不適合影院上映,但是我卻酷愛此部,淡淡的憂傷,無盡的哀思。

3.《東邪西毒》這部不用多說,文藝大導王家衛的另類武俠電影,投資:1000萬港幣 票房:900萬港幣,當年許多人看完睡著了,典型的血虧文藝電影,但是看來確實部神作。

4.《一念無明》這部反映香港本土生態的作品,在去年的金像獎上大放異彩,但是票房僅有469.3萬元,《一念無明》的排片佔比最高為3.5%,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5.《相愛相親》這部出自才女張艾嘉的最新作品,一貫文藝氣息,且更具有生活氣息,這種電影註定與影院上映格格不入,在席捲了各類電影獎項後,以不到千萬的票房匆匆下線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