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課上,她會與同學們深入地討論人工智能問題: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力?我們是否太依賴人工智能?是否應當警惕人工智能對我們的異化?她希望與同學們的討論能結合日常生活,兩者能產生一定的關係。在授課過程中她希望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一種習慣而不是隻接受別人給出的答案。例如一個新事物的出現,會對我們當下有什麼改變?做為一個讀書人是不是要隨波逐流——大家說好我就說好,大家說壞我就覺得壞?是不是應該不假思索地熱情擁抱這個東西或者完全抵制這個東西?並不然。她說應該有獨立的思考,“不要讓大學的課終止於一個課堂”。

她就是來自陝西科技大學設藝學院副教授——楊素秋。

“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楊素秋,1984年生於陝西安康。文學博士,現為陝西科技大學設藝學院副教授。曾於2013年和2017年兩次獲得我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特等獎,2014年獲得陝西省教育廳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2015年獲得陝西衛視“超級老師”稱號,並受邀參加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節目,發表演講《無用之用》,反響強烈。發表散文隨筆若干,代表作品《陝西師大的先生們》等。

幾十年與書籍相伴,楊素秋老師看起來那麼文藝大方!

小時候,楊素秋老師的父親很喜歡買書,即使母親把錢管的很緊,父親也會想辦法偷偷買書,買不起新的,就買舊的。印象中,八十年代的屋子裡放了近五千本的書,二十平米的房子,每一面牆上,床底下,灶臺邊上到處都是書,相當嚇人。

在楊素秋老師的回憶中,童年美好的場景就是每年暑假父親會把全部的書整理一遍。因為每年父親會把新買到的不成套的書插進舊書裡,整成一套,再一整套一整套地把書包起來,外面做上標記,方便尋找。也正好夏天可以曬書防蟲蛀,於是,每到暑假,家裡就亂的插不進腳,陽臺上,桌子上,地上,全是書。

“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因為整理書目,小素秋暑假每日與書相伴,都不操心吃什麼,到現在,讀書已是她的一種習慣,一天不讀書都難受。大概是書本在楊素秋老師的身上施了魔法:在她身上我們看不到任何歲月留下的痕跡,只感受到文學給賦予她的獨特魅力與氣場,那是一種初見之刻,你便會被她深深吸引的氣質。

其實,楊素秋老師以前只喜歡讀文學,不喜歡讀科學,讀歷史,父親就會批評,說這樣不好。當時楊素秋老師並沒有聽從父親的教導,但到了十七八歲以後,她發現自己的閱讀習慣很成問題,只讀文學,使得知識面特別狹窄,這之後素秋老師也會刻意去讀科學類歷史類的書。15歲的她就進入了大學中文系,到了十八九歲時她發現自己對於科學還蠻感興趣,也許也可以讀讀理工科呢?但這時候再轉專業就有點來不及了。

只聽過挖掘機哪家強,沒聽過學美學哪家強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楊素秋老師“只聽過挖掘機哪家強,沒聽過學美學哪家強”這句話?這是

楊素秋老師在《我是演說家》中演講《無用之用》編的梗,這段精彩的演講之中,她用生動形象的例子論證了人文課程和科學技術課程一樣,都有它們各自存在的重要意義。

是什麼樣的際遇讓楊素秋老師寫出這篇文章的呢?

“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在此之前楊老師參加了一個旅遊團,團友得知楊老師在大學教美學,就說:“這門課的名字聽起來好沒用啊。”素秋老師一點也沒生氣,而是在想

現在的社會是如何理解“有用”和“無用”的。有一次在按摩頸椎的時候,師傅與她聊天,“我覺得世界上最沒用的書就是小說。我媳婦吧,要是看個菜譜書、縫紉書、或者教育孩子的書,我覺得還有用,我一看見她看小說,我就想給她扔了,那破玩意有什麼用啊,純粹浪費時間!”素秋老師笑笑沒吭聲。

楊素秋老師認為,“小說無用”這就是社會上的人的普遍見解。但在大學的課堂裡,我們應當讓學生懂得小說的“無用之用”。

人們說不知道讀什麼書,一半是真誠,一半是藉口

文學的意義是什麼?楊素秋老師說,文學的意義它不是立竿見影的,現今社會,人們過著快餐式的生活,特別喜歡買那種《五天學會繪畫》、《當好父母的一百條原則》,試圖通過幾天的閱讀就變成一個優秀的畫家或者是一個偉大的父母,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恰恰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持久的,看似看不到目標的一種閱讀,在這個閱讀中,夾雜些許難度,或者這個閱讀對我們既往的價值觀提出了挑戰,然後讀完這本書,會發現我們的內心發生某種改變。

並非今天讀了這本小說,你就可以考一個證拿去找工作。與技術性的層面的學習不同,文學給人的的這個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一個人閱讀了很多很多的文學書籍,漸漸地,他對於人性、對於世界有了更多的體察。同樣,上大學的我們,不能僅僅膚淺地去考慮我學的課程以後能不能幫我找到工作。知識,總有它發光的一天。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也有很多人都急功近利”,楊素秋老師說道,“他們看不到立竿見影的變化就放棄,永遠去讀那個《八分鐘看完世界名著》這樣的書,最後直到老了,實際上也是個對某些領域沒有深入瞭解的一個人。”“我們還是推薦大家去看經典出版社的讀物,不建議大家在有很多版本的選擇時隨便挑一個”,在談到同一本書選擇不同的版本去閱讀會對思維有何改變時,楊素秋老師說道。“有兩類書,一種是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的譯本很重要,誰翻譯的這個書,質量差異還是挺大的,通常我們會幫助學生去選擇一些較好的出版社,出的譯本相對來說比較權威一些。另外一個就是古代文學,因為版本不同和校勘註釋的問題所以也會有一些出入。”

“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但往往很多大學生不是很喜歡讀書,更多的是不知道去讀什麼樣的書。楊素秋老師說,其實人們說不知道讀什麼書,一半是真誠,一半是藉口。各個領域的經典書目,只要想讀,隨便找一下都能找到。但是一流的書籍往往比較難,可以先從二流的讀起,慢慢地積累。素秋老師說:“當去碰觸一流的東西后發覺很難,很多人就沒有耐心去嘗試二流的,而直接掉到八流,那種片面的,雞湯的或者是那種‘10萬+’沒有什麼閱讀難度的東西,大家都喜歡這種,為什麼呢?不是因為那個東西好,是因為它簡單,所以大家都喜歡去看。”

我更願意上課,選擇與學生交流,因為它更自由

楊素秋老師很少發朋友圈,她喜歡在微博裡記載著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有時候寫日記來記錄生活。有人問素秋老師,您將來會去山裡隱居嗎?她說:“這世界上有幾類讀書人,有的是沉思默想的,有的是積極入世的。也就是說,有人去山裡隱居修行,而有人在社會中積極改變周圍的世事。我並不覺得前面那一種就高於後面那一種,或者說後面那一種就比前面那種好。”楊素秋老師說道,“這只是一個人的不同選擇而已,我更願意上課,選擇與學生交流,因為它更自由。

“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無論我們將被生活的浪潮打磨成一個怎樣的人,當我和世界初相見,當我曾經是少年。願我們都能勿忘初心,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努力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女神”擔當!作為80後副教授的她,受邀參加《我是演說家》反響強烈

楊素秋老師僅是陝西科技大學優秀師資團隊的一個代表,作為“十二五”期間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陝西科技大學現擁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近600人。

學校始終按照國家和陝西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建設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深化改革為動力、黨的建設為保證,深入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