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文/王密

台儿庄原名台家庄,简称台庄,系以姓氏名村,其可考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晚期,时为兰旗侯国东南隅的一个普通村落。东汉时期,兰旗国除,并入兰陵县。唐宋时期,兰陵县并入承县。金元时期,承县更名兰陵县,明清及民国时期又更名峄县。台家庄先后隶属之,初为集镇,后建城邑。1948年至1953年,台儿庄一度为兰陵县驻地。1962年至今,台儿庄为枣庄市台儿庄区政府驻地。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一、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渊源

台儿庄一带在汉代即有人类居住。位于东门里的凤凰台,传说为汉代遗址,是台儿庄已知的最古老建筑。2010年修复阴沟(今称月老河)水系时,曾发掘出一批尸骨,根据墓葬的形态判断,应该是一处汉代平民墓。据考,台儿庄的老户人家台家就居住在东门里至阴沟一带。此外,位于小北门外西北方向的花桥,为台儿庄老户人家花家所筑,其两端桥墩内侧各镶有一块石板画,传说为汉元帝时期丞相匡衡所作。2003年,在花桥东南侧一带发掘出一处汉墓群,出土有陶猪圈、陶罐、陶磨、带钩、五株钱等具有东汉时期葬俗特征的文物,从墓葬的规格和文物的特征分析,应是一个大型东汉贵族家族式墓葬群,不排除是花家的墓葬。

相传台儿庄原名“台花庄”,为台、花两家最早定居、繁衍形成,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 唐朝开元年间,准提菩萨信仰开始在中国迅速流传。台儿庄大北门外荣桥西侧即建有准提阁,是台儿庄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筑。“台家庄”始见载于准提阁碑文。此外,唐梁之际药学家、兰陵人萧炳亦葬于台儿庄。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1966年,顺河街尚存萧炳墓碑一通。 北宋时代,狄青、苏轼等人先后主持大规模开发徐州(古称彭城)利国铁矿,台儿庄濒临的柤水开始担负利国铁矿石外运的功能,至此被称为彭河,俗称运铁河、新河、中心沟,明万历年间京杭运河避黄改道经过台儿庄时即借彭河通漕。期间,台儿庄逐渐发展成为集市,称为“台家庄集”,陆续新建有三皇庙、玄帝庙、泰山行宫等建筑。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工部尚书刘东星主持开通泇运河,当年有十分之三的漕船北上经过台儿庄。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又主持泇河上下游的改道工程,当年八月正式通航,时有十分之八的漕船北上经过台儿庄。开泇时,李化龙在台儿庄南运河上兴建了台庄船闸,在船闸南沿河兴建了台庄公馆。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为保证泇运河的航运秩序和防务安全,工部右侍郎曹时聘又奏请添设台庄闸官闸夫,新置台庄巡检司。至此,台儿庄始有闸官署、巡检署等官署见载。

明末清初,台儿庄又相继建有兖州府泇河通判署、峄汛县丞署、台庄闸汛千总厅等河政机关衙署,以及沂州镇标前营(后更名台庄营)游击署(后改建为参将署)、守备署、把总署、沂州镇总兵行署(后先后改建为登州镇总兵行署、兖州镇总兵行署)等绿营衙署。崇祯十二年(1639年),扬州兵备道在邳州黄林庄树运河防务碑一通,始载“台儿庄”一称。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二、台儿庄古城兴建的背景和过程

泇运河的开通和台庄闸的设立,促使台儿庄迅速成为南北客货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因处于山东省和南直隶的边境地带,各级政府控制薄弱,动乱时频遭攻掠,严重威胁着漕运和居民的安全。有史可考的事件主要有: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运河南贼起,守土者不时扑灭,因致燎原,韩庄以东数十里遂皆盗区”(光绪本《峄县志》);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初六,“泰安州土贼数千人,掠台儿庄,焚杀甚惨”(光绪本《峄县志》);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王俊义军南下台儿庄,拦劫运河漕运; 顺治元年(1644)八月,清军南下占领台儿庄; 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王俊义军一度攻占台儿庄。王俊义军盘踞在峄费山区,声势浩大,应者云集,他们联合滕县、峄县农民军及鲁西南榆园农民军共同抗击清军,曾两次攻克峄县城,致使“官僚枕戈城头”,惶惶不可终日。

长期的动荡使台儿庄人口由两千户锐减一半。清初邑人李狄门追述称:“兖州之域有台庄,山左隐僻处也。自泇河既导,而东南财糈跨江绝淮鳞次仰沫者凡四百万有奇,于是遂为国家要害云。其地平衍四彻,民风朴淳。考诸传为鄫子国,善犹有鄫子氏之遗风焉。频年以来,寇聚于垣,啸则过市,顿戟一怒,并吞无遗,既无与画地作营,亦岂能背水而阵?每当风鹤一警,四出崩奔,妇子童昏,流离道路,粮艘停泓而不进,商舡摇橹以纷靡,加之舟航所通,播扬易远,骇惑吴越,震惊京师。察其风声,不止患苦一方而已也”(《募建台庄城引》)。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顺治四年(1647年)秋,山东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沂州道蒋鸣玉到峄县巡视,台儿庄“交走骛驱之子,闻风还集者前后相属于路”。蒋鸣玉曰:“民实我归,而弃之中野,非计也”(《募建台庄城引》),遂与兖州府通判曹氏、峄县知县何文澄共谋修建台庄城,上下咸协无异,即命封人虑事量功。于是“四方之民垂涕相贺”,无不对蒋鸣玉感恩戴德。 继之,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沂州道祝思信主持兴修台庄城。他知人善任,委托峄汛县丞雷烇全权办理。逾年工竣。城邑傍泇河而建,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公里,占地0.68平方公里。 圩墙环村一周(含运河护岸墙)。自底沿而上向内倾斜,宽约3米,高约4米。

咸丰七年(1857年),圩练长尤训光倡捐在土坯墙上端用砖新砌垛口,次年十月因捻军攻掠而一度中断,至咸丰九年(1859年)工始竣。 圩沟在圩墙外9米。自小南门外起,逆时针环邑半周余,至西门外止,两端通运河。长约5.7里,宽约10米,汛期深约2米,旱时水深约1米。

城邑东、西、南、北四面共有城门5座,内外道路相通。城门外立面内侧皆有题字,东门题曰仰升,西门题曰台城旧址(相传台儿庄为“梁王兵败于台城”之地,故名),南门题曰惠迪吉,北门题曰中正,小北门题曰承恩湛露(传说清高宗乾隆皇帝曾由此门进城巡游,故名。后题字改为敬湖)。后为方便运河商旅进出,又增设小南门,题曰迎祥。城门均为用砖头圈起来的半圆形圈门,除大南门外,砖头皆泥以沙灰。东、西、南、北4门还各建有两层门楼,高约7米。小南门建有两层炮楼,专员防守。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顺治八年(1651年)初,王俊攻克峄县城后,复进军台儿庄,不克,遂转攻徐州,在德胜闸截获清政府船队。雷烇因此事遭牵连解官,去职之日,至无以为归装。雷烇在任期间,不仅修筑了台儿庄城池,而且还因调试有方,使运道大通,曾受到巡漕御史的举荐。及其去职,邑人皆为之抱冤。

三、台儿庄古城的兴亡和重建

清代前中期,政局稳定,人口渐丰。受惠于泇运河航线的开辟,台儿庄再度繁盛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峄县的经济中心,俗称“天下第一庄”。及至乾隆、嘉庆年间,台儿庄城内人众房密,有常住人口5千户(共约2万余人),房屋约1.5万间;城外水畅路通,除依傍泇运河外,还有两条通往峄县城的南北向官道,以及一条在拖梨沟连接津浦驿道的东西向官道。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曾三次攻掠台儿庄。咸丰八年十月初一(1958年11月5日),张乐行、刘天福曾率捻军“长驱直入,纵掠三日乃去”。九年(1859年)四月十五日,刘天福率捻军复攻台儿庄,不克。十一年(1861年)秋,北汉王刘平亲率10万幅军,再次攻下台儿庄,并在这里设立军营。十二年(1862年)二月,清军始克复台儿庄。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战役前夕,在国民政府的有效组织下,古城内的居民几乎全部撤离古城。战后,基于故乡情结和现实生活的需要,迁出古城的居民大多返乡,自发在故居旧院残存墙基的基础上重建家园。 1939年,水路、铁路运输恢复正常,台儿庄市场渐趋繁荣,新兴商号不断出现,各行商家达75户,从业人员600多人。仅货栈就有12家,总容量达800吨,总营业额为8000元(银圆)。

1945年10月下旬,台儿庄镇政府组织群众将圩墙和铁路一并拆除。此后,虽经多次破坏和修葺,但古城的街巷、水系肌理仍然保存完好,古城繁盛时期的面貌和传说故事也为人们津津乐道并代代相传。一些老人精心收集、珍藏的老照片、旧物什,以及根据记忆绘制的战后台儿庄城区地图,同战争遗址一起成为古城繁荣过去的见证。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1948至1949年,台儿庄大批青年学生、仁人志士追随南京国民政府徙居台湾,致使部分文物流落异地,人文记忆出现残缺。六十年代,城乡各地开展“破四旧”运动,清真寺、泰山行宫等庙宇残存建筑,以及昔日富户留下的碑冢等历史文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过程中,许多老建筑被拆除,碑刻被挪用,都造成了台儿庄历史街区的二次破坏。

2009年,枣庄市政府开始重建台儿庄古城,在科学保护明清水工设施等历史遗存的基础上,恢复城池及城内因战争等人为因素毁坏的建筑。基于历史认知限制和现实功能诉求,重建的古城建筑打破了原有的时空格局,选择性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华建筑融为一体,重新规划,根据审美需要艺术性地穿插古典建筑、园林或街景,以求做到外观上的和谐统一和旅游经济的效益实现。同时隐性配置现代化的水电管网系统,以求重建后的建筑可以更好的发挥现实效益。

2013年,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告竣,并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A级景区,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共有10条主街、72条小巷,道路总长18华里;有10条河流,10处汪塘,水域总面积21.7公顷,水系总长22华里;有单体建筑1088座,院落218栋,桥梁108座,码头120个,各具形态,精工考究。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充分做到了历史原真性、审美艺术性和社会功能性的完美结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台儿庄古城,被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