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文/王密

臺兒莊原名臺家莊,簡稱臺莊,系以姓氏名村,其可考歷史可追溯到西漢晚期,時為蘭旗侯國東南隅的一個普通村落。東漢時期,蘭旗國除,併入蘭陵縣。唐宋時期,蘭陵縣併入承縣。金元時期,承縣更名蘭陵縣,明清及民國時期又更名嶧縣。臺家莊先後隸屬之,初為集鎮,後建城邑。1948年至1953年,臺兒莊一度為蘭陵縣駐地。1962年至今,臺兒莊為棗莊市臺兒莊區政府駐地。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一、臺兒莊古城的歷史淵源

臺兒莊一帶在漢代即有人類居住。位於東門裡的鳳凰臺,傳說為漢代遺址,是臺兒莊已知的最古老建築。2010年修復陰溝(今稱月老河)水系時,曾發掘出一批屍骨,根據墓葬的形態判斷,應該是一處漢代平民墓。據考,臺兒莊的老戶人家臺家就居住在東門裡至陰溝一帶。此外,位於小北門外西北方向的花橋,為臺兒莊老戶人家花家所築,其兩端橋墩內側各鑲有一塊石板畫,傳說為漢元帝時期丞相匡衡所作。2003年,在花橋東南側一帶發掘出一處漢墓群,出土有陶豬圈、陶罐、陶磨、帶鉤、五株錢等具有東漢時期葬俗特徵的文物,從墓葬的規格和文物的特徵分析,應是一個大型東漢貴族家族式墓葬群,不排除是花家的墓葬。

相傳臺兒莊原名“臺花莊”,為臺、花兩家最早定居、繁衍形成,可能就是在這一時期。 唐朝開元年間,準提菩薩信仰開始在中國迅速流傳。臺兒莊大北門外榮橋西側即建有準提閣,是臺兒莊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築。“臺家莊”始見載於準提閣碑文。此外,唐梁之際藥學家、蘭陵人蕭炳亦葬於臺兒莊。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1966年,順河街尚存蕭炳墓碑一通。 北宋時代,狄青、蘇軾等人先後主持大規模開發徐州(古稱彭城)利國鐵礦,臺兒莊瀕臨的柤水開始擔負利國鐵礦石外運的功能,至此被稱為彭河,俗稱運鐵河、新河、中心溝,明萬曆年間京杭運河避黃改道經過臺兒莊時即借彭河通漕。期間,臺兒莊逐漸發展成為集市,稱為“臺家莊集”,陸續新建有三皇廟、玄帝廟、泰山行宮等建築。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工部尚書劉東星主持開通泇運河,當年有十分之三的漕船北上經過臺兒莊。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工部右侍郎李化龍又主持泇河上下游的改道工程,當年八月正式通航,時有十分之八的漕船北上經過臺兒莊。開泇時,李化龍在臺兒莊南運河上興建了臺莊船閘,在船閘南沿河興建了臺莊公館。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為保證泇運河的航運秩序和防務安全,工部右侍郎曹時聘又奏請添設臺莊閘官閘夫,新置臺莊巡檢司。至此,臺兒莊始有閘官署、巡檢署等官署見載。

明末清初,臺兒莊又相繼建有兗州府泇河通判署、嶧汛縣丞署、臺莊閘汛千總廳等河政機關衙署,以及沂州鎮標前營(後更名臺莊營)遊擊署(後改建為參將署)、守備署、把總署、沂州鎮總兵行署(後先後改建為登州鎮總兵行署、兗州鎮總兵行署)等綠營衙署。崇禎十二年(1639年),揚州兵備道在邳州黃林莊樹運河防務碑一通,始載“臺兒莊”一稱。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二、臺兒莊古城興建的背景和過程

泇運河的開通和臺莊閘的設立,促使臺兒莊迅速成為南北客貨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同時,因處於山東省和南直隸的邊境地帶,各級政府控制薄弱,動亂時頻遭攻掠,嚴重威脅著漕運和居民的安全。有史可考的事件主要有: 崇禎十三年(1640年)冬,“運河南賊起,守土者不時撲滅,因致燎原,韓莊以東數十里遂皆盜區”(光緒本《嶧縣誌》);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初六,“泰安州土賊數千人,掠臺兒莊,焚殺甚慘”(光緒本《嶧縣誌》); 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王俊義軍南下臺兒莊,攔劫運河漕運; 順治元年(1644)八月,清軍南下佔領臺兒莊; 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王俊義軍一度攻佔臺兒莊。王俊義軍盤踞在嶧費山區,聲勢浩大,應者雲集,他們聯合滕縣、嶧縣農民軍及魯西南榆園農民軍共同抗擊清軍,曾兩次攻克嶧縣城,致使“官僚枕戈城頭”,惶惶不可終日。

長期的動盪使臺兒莊人口由兩千戶銳減一半。清初邑人李狄門追述稱:“兗州之域有臺莊,山左隱僻處也。自泇河既導,而東南財糈跨江絕淮鱗次仰沫者凡四百萬有奇,於是遂為國家要害雲。其地平衍四徹,民風樸淳。考諸傳為鄫子國,善猶有鄫子氏之遺風焉。頻年以來,寇聚於垣,嘯則過市,頓戟一怒,併吞無遺,既無與畫地作營,亦豈能背水而陣?每當風鶴一警,四出崩奔,婦子童昏,流離道路,糧艘停泓而不進,商舡搖櫓以紛靡,加之舟航所通,播揚易遠,駭惑吳越,震驚京師。察其風聲,不止患苦一方而已也”(《募建臺莊城引》)。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順治四年(1647年)秋,山東按察使司僉事、分巡沂州道蔣鳴玉到嶧縣巡視,臺兒莊“交走騖驅之子,聞風還集者前後相屬於路”。蔣鳴玉曰:“民實我歸,而棄之中野,非計也”(《募建臺莊城引》),遂與兗州府通判曹氏、嶧縣知縣何文澄共謀修建臺莊城,上下鹹協無異,即命封人慮事量功。於是“四方之民垂涕相賀”,無不對蔣鳴玉感恩戴德。 繼之,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沂州道祝思信主持興修臺莊城。他知人善任,委託嶧汛縣丞雷烇全權辦理。逾年工竣。城邑傍泇河而建,東西長1.1公里,南北寬1公里,佔地0.68平方公里。 圩牆環村一週(含運河護岸牆)。自底沿而上向內傾斜,寬約3米,高約4米。

咸豐七年(1857年),圩練長尤訓光倡捐在土坯牆上端用磚新砌垛口,次年十月因捻軍攻掠而一度中斷,至咸豐九年(1859年)工始竣。 圩溝在圩牆外9米。自小南門外起,逆時針環邑半周餘,至西門外止,兩端通運河。長約5.7裡,寬約10米,汛期深約2米,旱時水深約1米。

城邑東、西、南、北四面共有城門5座,內外道路相通。城門外立面內側皆有題字,東門題曰仰升,西門題曰臺城舊址(相傳臺兒莊為“梁王兵敗於臺城”之地,故名),南門題曰惠迪吉,北門題曰中正,小北門題曰承恩湛露(傳說清高宗乾隆皇帝曾由此門進城巡遊,故名。後題字改為敬湖)。後為方便運河商旅進出,又增設小南門,題曰迎祥。城門均為用磚頭圈起來的半圓形圈門,除大南門外,磚頭皆泥以沙灰。東、西、南、北4門還各建有兩層門樓,高約7米。小南門建有兩層炮樓,專員防守。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順治八年(1651年)初,王俊攻克嶧縣城後,復進軍臺兒莊,不克,遂轉攻徐州,在德勝閘截獲清政府船隊。雷烇因此事遭牽連解官,去職之日,至無以為歸裝。雷烇在任期間,不僅修築了臺兒莊城池,而且還因調試有方,使運道大通,曾受到巡漕御史的舉薦。及其去職,邑人皆為之抱冤。

三、臺兒莊古城的興亡和重建

清代前中期,政局穩定,人口漸豐。受惠於泇運河航線的開闢,臺兒莊再度繁盛起來,逐漸發展成為嶧縣的經濟中心,俗稱“天下第一莊”。及至乾隆、嘉慶年間,臺兒莊城內人眾房密,有常住人口5千戶(共約2萬餘人),房屋約1.5萬間;城外水暢路通,除依傍泇運河外,還有兩條通往嶧縣城的南北向官道,以及一條在拖梨溝連接津浦驛道的東西向官道。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曾三次攻掠臺兒莊。咸豐八年十月初一(1958年11月5日),張樂行、劉天福曾率捻軍“長驅直入,縱掠三日乃去”。九年(1859年)四月十五日,劉天福率捻軍復攻臺兒莊,不克。十一年(1861年)秋,北漢王劉平親率10萬幅軍,再次攻下臺兒莊,並在這裡設立軍營。十二年(1862年)二月,清軍始克復臺兒莊。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戰役前夕,在國民政府的有效組織下,古城內的居民幾乎全部撤離古城。戰後,基於故鄉情結和現實生活的需要,遷出古城的居民大多返鄉,自發在故居舊院殘存牆基的基礎上重建家園。 1939年,水路、鐵路運輸恢復正常,臺兒莊市場漸趨繁榮,新興商號不斷出現,各行商家達75戶,從業人員600多人。僅貨棧就有12家,總容量達800噸,總營業額為8000元(銀圓)。

1945年10月下旬,臺兒莊鎮政府組織群眾將圩牆和鐵路一併拆除。此後,雖經多次破壞和修葺,但古城的街巷、水系肌理仍然保存完好,古城繁盛時期的面貌和傳說故事也為人們津津樂道並代代相傳。一些老人精心收集、珍藏的老照片、舊物什,以及根據記憶繪製的戰後臺兒莊城區地圖,同戰爭遺址一起成為古城繁榮過去的見證。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1948至1949年,臺兒莊大批青年學生、仁人志士追隨南京國民政府徙居臺灣,致使部分文物流落異地,人文記憶出現殘缺。六十年代,城鄉各地開展“破四舊”運動,清真寺、泰山行宮等廟宇殘存建築,以及昔日富戶留下的碑冢等歷史文物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此外,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人居環境的改善過程中,許多老建築被拆除,碑刻被挪用,都造成了臺兒莊歷史街區的二次破壞。

2009年,棗莊市政府開始重建臺兒莊古城,在科學保護明清水工設施等歷史遺存的基礎上,恢復城池及城內因戰爭等人為因素毀壞的建築。基於歷史認知限制和現實功能訴求,重建的古城建築打破了原有的時空格局,選擇性地將不同歷史時期的精華建築融為一體,重新規劃,根據審美需要藝術性地穿插古典建築、園林或街景,以求做到外觀上的和諧統一和旅遊經濟的效益實現。同時隱性配置現代化的水電管網系統,以求重建後的建築可以更好的發揮現實效益。

2013年,臺兒莊古城重建工程告竣,並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AAAAA級景區,總建築面積達35萬平方米,共有10條主街、72條小巷,道路總長18華里;有10條河流,10處汪塘,水域總面積21.7公頃,水系總長22華里;有單體建築1088座,院落218棟,橋樑108座,碼頭120個,各具形態,精工考究。重建的臺兒莊古城充分做到了歷史原真性、審美藝術性和社會功能性的完美結合,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家文化遺產公園。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臺兒莊古城,被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