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艦,戰略艦,驅逐艦是怎麼區分的?

桃花匪

如何區分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這些在海軍軍事愛好者和軍迷看來都是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對這些不是很懂和剛剛接觸軍事的愛好者可能有些困難。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區分1:看噸位。從英國無畏級戰列艦開始我們所熟悉的戰列艦才是真正的“戰列艦”。其噸位都至少在2萬噸以上,而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噸位達到6.7萬噸,和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差不多一樣大。而後無論是“超無畏艦”和“高速戰列艦”都是在無畏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噸位都是巨大無比。但二戰之後由於航母取代了它的主力地位,所以現在各國都不研製戰列艦了。


密蘇里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

而巡洋艦在不同時期也經歷過不同的發展。在一戰前的巡洋艦都是在8000噸一下。而巡洋艦家族也出過一種大艦。那就是“戰列巡洋艦”,由於它是比較特殊的,就不列入巡洋艦這裡了,因為它是戰列艦和巡洋艦的雜交,但無論外表,主炮都和戰列艦長得差不多。而一戰之後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後,由於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受到限制,於是大家便把研究轉向巡洋艦。而後來又有條約對巡洋艦做出規定,1萬噸左右的巡洋艦叫重型巡洋艦,而8千噸以下的稱為輕型巡洋艦。而在戰後由於導彈代替艦炮成為主要攻擊武器後,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概念開始模糊。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是老毛子的“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


日本青葉級重巡

俄國彼得大帝級導彈巡洋艦

而驅逐艦最初是當成魚雷艦用的,所以剛開始噸位都不大,800噸以上都可以稱為驅逐艦。但後來為跟隨主力戰艦遠洋,驅逐艦開始大型化,二戰前最大的驅逐艦差不多是在2千噸左右。而在戰後由於導彈代替艦炮成為主要攻擊武器後,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概念開始模糊。驅逐艦開始大型化,噸位也開始飆升,直至超過以前規定巡洋艦的噸位,中國的055都過萬噸了,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都飆升到1.5噸了。



美國基林級驅逐艦

美國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萬噸級)

區別2:主炮數量和口徑。戰列艦主炮是最多的,指向同一方向至少6門,最多為14門。而主炮口徑最少在280mm(11英寸)以上,而且擁有大量的副炮和高射炮,高射機槍分佈在兩側。有著十分強悍的對空,對艦,對陸打擊能力。

而巡洋艦在規定後最大口徑203mm(重型巡洋艦),而輕型巡洋艦為155mm,而且不同時期主炮數量和分佈位置都不一樣。但口徑最大為203mm。主炮最多為10門。

驅逐艦口徑一般為127mm或者以下。最多也只有6門,但現在的驅逐艦一般只裝一門主炮,口徑一般為127mm.或者76mm,當然中國學老毛子的130mm主炮,也有57mm的。

這兩個是區別它們最主要的方法,但還有一個不是很明顯的方法,那就是航速。

早期燒煤的時候,利用率不是很高,所以噸位越大航速越慢,所以標準的艦隊航速在20節左右,而噸位小的可以飆升到40節左右。後來由於技術的改進,戰列艦航速也越來越快,最高也能跑到30節以上。而所以這個方法不是很明顯。在現代,由於導彈的出現,攻擊速度非常快,所以艦船航速快慢就沒什麼意義了(你能跑得過導彈嗎),所以現在一般為了節省燃料一般跑20多節,但是如果想飆車,30節還是能跑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現代軍事裝備如此多樣化的,不同武器功能互相重疊的,形勢下。基本上可以說,海軍艦種的區別已經不大了。

首先回答者戰略艦是什麼意思?應該指的是戰列艦,或者是一些軍事理論新提出來的“武庫艦”,要麼就是指有核彈道導彈的核潛艇。我來簡單區分一下。

驅逐艦:一般指的是噸位較小的作戰艦艇,能夠執行的任務,相對的單一化,基本上其任務都會側重於防空,反潛,反艦,三者其中之一。(不過現代海軍強國的驅逐艦基本上都能做到兩個方面面側重)

雖然現代的驅逐艦基本上,三個方面都能兼顧到,但是早期的驅逐艦,基本上是很難勝任兩種以上的任務的。早期的驅逐艦排水量,基本上都在3000噸以下。現代的驅逐艦往往排水量都是在5000噸以上,像中國的055已經是萬噸驅逐艦,比早期大多數的巡洋艦噸位還要高。

驅逐艦現在已經是目前各國海軍的

主體艦種,可以大致理解為坦克中的主戰坦克,早期的坦克也分輕型坦克(40噸以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60噸以上)。坦克越重,火力也越強,具體表現為炮口口徑越大(120毫米以上),裝甲也越厚重。但是現如今,主戰坦克可能重量只有中型坦克的重量,但是火力可以達到以往的重型坦克強度,於是就出了個新名詞,主戰坦克。 現代 驅逐艦現在已經類似於,主戰坦克的概念,主流海軍的驅逐艦都已經遠遠超過早期的巡洋艦噸位。

巡洋艦:巡洋艦可以簡單理解為噸位較大的作戰艦艇,可以進行遠洋作戰,具備多重的任務性質,除了上述所說的三大任務(防空,反潛,反艦),一般還會配備一些佈雷,掃雷,等次要任務,通常也會配備功率較大的雷達和直升機等。

不過隨著體系化的作戰水平不斷上升,像直升機逐步成為驅逐艦的標配,和更為優秀的雷達網的建立,以及大型補給船隻的普及。這一切都相對削弱了巡洋艦的地位。可以說,巡洋艦和驅逐艦在世界範圍內的區別已經不大了,只能說在某

一國的海軍內部可能巡洋艦和驅逐艦,還有一些噸位上或者是任務性質上的區別。

戰略艦???

戰列艦:就是以火炮為主要武器的作戰艦艇。往往有著厚重的甲板和除航母以外最大的噸位。

毫無疑問,導彈已經取代了火炮成為主要的海軍作戰武器,所以戰列艦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

戰列艦因為它在作戰時往往是一整列的向敵軍開火,所以被稱為戰列艦。

戰列艦曾經是一戰時期的主力艦種,二戰前,航母就已經開始取代戰列艦成為主要艦種,戰列艦就開始逐步淪為航母的帶刀護衛。世界上最後一種戰列艦於海灣戰爭結束後退役(美國,阿依華級戰列艦)

武庫艦:由美國軍事專家提出的一種未來新型戰艦,美國軍事專家提出這種艦的特徵為,非作戰時處於半潛狀態。每艘艦艇擁有上百個導彈發射井,上千枚導彈。每艘艦艇配備的人員不超過200人。(反正截止二零一八年我不相信有哪個國家造的出來)

美國專家稱這種艦艇會取代航母成為新一代的戰略武器,具體什麼樣子不清楚。反正也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不知道提問者是不是問的是這種艦?

戰略核艦艇:戰略核潛艇就是搭載有彈道導彈核彈頭的潛艇。

潛艇的話就很好區分,就是平常都是潛在水底下的,一般配備有十枚以上的彈道導彈,比如美國的俄亥俄級和,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

這種潛艇一定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性武器,其帶來的成果是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是極其巨大的。剛好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有,也是唯一獨立擁有此類潛艇的五個國家。


尚旬

看我答得這麼優秀,就知道我玩遊戲也很厲害。那麼指揮官們,為什麼不關注一下我,然後下個遊戲跟我一起甜蜜雙排呢~

不是戰略艦,是戰列艦啦。

區分巡洋艦、戰列艦和驅逐艦一般來說,是看噸位和主炮口徑。

按照噸位,一般來說大於20000的被稱之為戰列艦;介於20000和8000之間的,被稱之為巡洋艦;大於800,小於8000一般來說被稱之為驅逐艦。

按照主炮口徑,一般來說203mm和127mm是三種類型主炮口徑的分界線。

當然也會有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305mm的美國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130mm的蘇聯列寧格勒級驅逐艦等。

在遊戲中如何區分呢?巡洋艦縮寫為CL或者CA,戰列艦縮寫為BB或者BC,驅逐艦縮寫為DD。符號則按照下圖區分就是了~


戰艦世界

首先得更正一下:是戰列艦,不是戰略艦。

驅逐艦是中型戰艦,出現於19世紀90年代,其特點是綜合作戰能力強大,有“海上多面手”稱號,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中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給作戰編隊提供防空、反潛和護衛保護。現代驅逐艦還能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提供有效支援,並在作戰時從事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驅逐艦航速一般在28—38節左右,比護衛艦速度快。目前的驅逐艦主要有導彈驅逐艦和反潛驅逐艦,按照現代戰爭的需要,驅逐艦發展方向正朝著大型化、模塊化、信息化、多用途化方向邁進。目前國外著名驅逐艦有美國的阿利伯克級、英國的45型、俄羅斯現代級,我國最新型驅逐艦是有“中華神盾”美譽的052D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裝備有64單元新型導彈垂直髮射系統、70倍口徑130毫米新型單管隱身艦炮、新型綜合指揮作戰系統、新型紅旗-9反導防空導彈系統、攻陸巡航導彈、新型遠程反艦導彈和某新型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其滿載排水超過7000噸。2014年12月,我國開始開工建設055型,首艦已於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

巡洋艦,顧名思義,它不是代表某一種特定的軍艦類型,而是代表軍艦所要擔負的任務。從19世紀未開始,“巡洋艦”才成為一種專門被設計用來執行單艦作戰的軍艦名稱。巡洋艦火力強、用途多,屬於大型水面艦艇,由於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巡洋艦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它的主要任務是給航空母艦和戰列艦提供護衛。二戰時期是巡洋艦發展的頂峰時期。二戰以前,巡洋艦分為重巡洋艦、輕巡洋艦和輔助巡洋艦三種類型。其中重巡洋艦的噸位達到2-3萬噸,航速為32-34節,續航力達到1萬多海里,艦上一般裝有八九門203毫米口徑的艦炮,射程都在20海里以上,巨大的炮火威力可以在戰時既可以用來攻擊敵水面艦艇,也可摧毀敵方岸基目標。美國二戰中的阿拉斯加級巡洋艦就是巡洋艦中的傑出代表,其排水量達30000多噸,裝有9門304毫米的艦炮。重型巡洋艦和戰列艦一起,它們共同構成了威力強大的海上堡壘,曾經稱雄于海洋達一個多世紀之久。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巡洋艦也開始走向衰落,二戰後各國已基本不再建造,進入21世紀後,巡洋艦逐漸被驅逐艦所取代,巡洋艦將和戰列艦一樣將成為歷史。

戰列艦和巡洋艦屬於姐妹型號,戰列艦體積略大,速度相對要慢,但火炮要比巡洋艦猛。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厚重裝甲的防護力、高噸位使它一度是各大國海軍作戰艦艇的主角。戰列艦在19世紀晚期開始復興,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始終是各國海軍的主力艦種。在二戰前的若干世紀裡,戰列艦曾經雄霸世界海洋,獨領風騷,是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二戰後,因為航母、導彈、甚至是核子技術的出現,削弱了戰列艦的存在,其戰略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上世紀的海灣戰爭中,美國還有戰列艦參戰,1992年3月,美國最後一艘戰列艦"密蘇里"號退出現役,現停放在珍珠港,即珍珠港事件中被炸沉的"亞利桑那"號殘骸旁供人們參觀。

按噸位排序,戰列艦最大,其次是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按速度,驅逐艦和護衛艦最快,巡洋艦次之,戰列艦最慢;按火力來講,戰列艦最猛,然後是巡洋艦,再就是驅逐艦,護衛艦。


社會我亮哥

很簡單,從船型號是以船體噸位大小(排水量)船上搭在的主炮組口徑(150以下是dd,150_155之間包括155是cl,155_203是ca,203以上是戰列艦,然後203開始排水低或者類似於bb.航速可以幹到33以節左右的是戰巡,其他都是戰列)

從任務上是bb主要是火力打擊,火力覆蓋,消滅對方主力艦隊。ca,cl是護航,偵查,突襲,火力支援,火力打擊,掩護己方,打擊對方主力和消滅對方巡洋艦,驅逐艦,補給艦。dd主要是偵查,搜索對方主力,分之艦隊,騷擾、偷襲、突襲、配合己方針對+消滅對方主力巡洋,驅逐,和打擊補給艦。


垂死的新娘

歐洲海軍軍艦劃分的一大標誌性等級制度是16世紀大英帝國海軍提出的海軍戰艦分級。

最初的版本中,軍艦依據噸位,炮位等從一級到五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戰列艦,然後就是沒有級別的近海艦和巡航艦。

而之後一次世界大戰前期,根據海軍軍備限制條約,全世界海軍用噸位和火炮口徑,排水量為基準,對於戰艦進行了分級。

也因此,從原則上,依據這兩者我們可以得出,海軍軍艦的分級主要是以噸位(和排水量不屬於同一類的概念)和火力(火炮數量,主炮口徑,其他)為依據來進行劃分的。

所以一般來說,這些劃分有著明確的數據,戰列艦和高速戰列艦(非戰略艦)主要體現在口徑大,排水量大,而比戰列艦主炮口徑小,航速快,噸位小的次一級遠洋艦則大多劃分為巡洋艦,而更小的,就是驅逐艦,但是這些區分,是要以時代為依據的。

現今的萬噸大驅,如果不是主炮口徑小,放在一戰前則完全可以屬於戰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