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 關愛零距離

“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 關愛零距離

案例分析

“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 關愛零距離

高翔教授

IBD發病機制不明確

要說克羅恩病,就不得不先說炎症性腸病(IBD)。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共同導致了疾病的發生。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IBD發病率已達到十萬分之三。值得注意的是,IBD在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病率尤為突出。

“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 關愛零距離

胡品津教授

其中,克羅恩病是可累及自口腔至肛門胃腸道全層的慢性疾病,以多節段腸道潰瘍為最主要臨床特徵。

克羅恩病臨床表現

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體重減輕及肛周病變等。同時,相當一部分人還會出現累及眼部、關節、皮膚的腸外表現症。甚至有部分青少年患者,雖然沒有任何腸道症狀,最終卻因為生長髮育遲緩最終才被診斷該病。克羅恩病常發生於15至35歲的青壯年人,但老年人和兒童也可患病。

“5.19”世界炎症性腸病日 關愛零距離

郅敏教授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表現

郅敏教授解釋,潰瘍性結腸炎是累及結腸和直腸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變侷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和黏液膿血便,重症者全身中毒症狀較重,也可有皮膚、黏膜、眼、關節、肝膽等腸外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只累及胃腸道的結直腸,病變通常始於直腸,但炎症也可連續性影響整個結腸。可見於各個年齡段,但主要集中在30-50歲人群。

“其實,IBD並非很可怕,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進食、休息、用藥規律,定期隨訪監測病情,IBD是可以控制的。”高翔教授安慰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