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相思》,究竟是在思念谁?

迷死哥罢

王维的一首《相思》可谓妇孺皆知。但当人们吟诵如流地念叨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时,可知晓这首诗因何而作、因谁而思呢?先通晓诗意我们再来一番浅析。



全诗言浅而意深。起句看似仅交代了红豆的产地,殊不知,红豆正象征相思之意,所以此时也有思念之情起于南地之意;承句提示,到了春天万物生发之时,思念也如生长旺盛的春枝般愈发繁茂,可是当思念已如疯长的野草般恣意横生时,应该怎么办呢?诗人高明的转句早已作好完美对接:你就多多地采撷红豆吧!而合句就更高妙了:一句应答解决了上述所有的问题,生了思念怎么办?思念让人寝食难安而且还呈愈发愈盛之势时怎么办?为什么要采撷红豆——多多采撷红豆既缓解了相思,又寄托了相思!真真佩服诗人手法的高妙,看似平山浅水,却处处暗含玄机!

此诗表达思念无疑。可
思念如潮时是谁在思?在思谁?其实,“相思”一词在古汉语中不单只代表男女间的爱情之思,也指友人间的友情之思,因为此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所以,解析至此,我们已十分清楚, 这首诗表达的是李龟年跟友人的浓浓思念。但他在思念谁,为何而思呢?我们继续往下解析。

王维与李龟年可是有同好之谊的。王维受其母影响,从小就接受了专业而系统的音乐训练,其音乐造诣不亚于他的诗、画。早年为前途曾流连于京城名门贵胄间时,在他诗情还不为认知的情形下,对音乐的精工便成了他的敲门砖。而那时李龟年正是名满京城的明伶乐工,也经常出入于豪门大宅(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已作了力证)王维擅词曲,李龟年善歌,同为顶尖高手,两人间的合作必是珠联璧合,于是他们间的深情厚谊势在必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而这首《相思》就是他的曲中最爱,他每每演唱,必令听者动容。安史之乱令王维受到牵连,使他不再热衷仕途经济,便有意寄情山水,过起半官半隐的生活。顾念好友李龟年急转直下的身世,遥寄一首《相思》深情相慰,寄方以诗传情,受方唱诗表思,至此疑问顿解:《相思》于作者来说表达的是王维对李龟年的深切思念;于受者深情吟唱来说,表达的则是李龟年对好友王维的深深感佩了。


一家之言。朋友若有不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贵墨!


风西夜昨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可是一旦提到诗人在诗中,思念的人到底是谁?貌似千百年来都始终不得而知。

历来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歧最大的地方在于诗人所言“相思”,到底是不是爱情?

后人的认识中,就有一种理解,将视之为爱情之作,如《唐宋绝句选注析》中,就认为这首《相思》,是古代爱情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诗。

另一种理解是,这首诗表达的是友情。如《唐诗300首新编》中,则认为这首诗是寄给朋友的诗,只不过可能是南方的朋友,才借用了南方的植物,红豆,来表达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之所以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是,古今汉语体系中,“相思”的常用含义,区别非常大。在现代汉语中,相思一般是指恋人之间的感情,很多时候甚至都有一种专属的意义。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相思一词的常用意义有很多。第一种含义是友情。如李白的“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李商隐的“竹坞无尘水欖清,相思迢递隔重城”,孟浩然的“预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等等,这些诗句中的相思之情,都不是指男女恋情,而是朋友之间的友情。

第二种含义,和现代汉语比较接近,都是指爱情,如明代诗人郑燮的“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李商隐的著名无题诗中,有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再如刘禹锡的“终日望夫夫不至,化为孤石苦相思”等等,都是表达男女之间的思念之情。


第三种,化用相思的对象。如薛涛的“夜深闲共说相思”,李白的“长相思,在长安。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摧心肝”,这里的相思,可以是薛涛的把牡丹视为恋人或友人,也可以是李白的政治想象。这种情况在古代诗歌中比较少见。

实际上,王维的很多诗歌作品中,都出现有相思的字眼,如“相思深不深?”是赠送友人裴迪的。“何处寄相思?”是送友人赴职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送友人归乡的。似乎都和爱情无关。

有人通过整理,发现王维一生中,所有创作的诗歌,无论用没用到相思,大量作品除了奠定他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即山水田园诗歌,其他都是用来抒发友情的。几乎找不到,有明确指向的爱情诗歌。

还有一个依据是,通过考证,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此时的王维,早已丧妻独居多年。若是表达爱情,有不符事实的嫌疑。


于是就以此为据,断定王维的这首《相思》,是表达友情的,而不是爱情。

类似于李商隐的诸多著名无题诗,千百年来没有人知道,诗人在作品中,所说的人到底是谁?王维的相思诗,同样如此,可以通过其他作品来类推,但是不能作为判定结论的依据。

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候,通过更全面的资料,或是更新的出土文献,为我们更准确地揭开这个谜底。

不同了解,欢迎交流。


坡后梨花开

抛砖引玉,聊聊我的看法:

要知道王维究竟思念谁,必须得了解他创作《相思》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第一、王维是多大年龄创作这首诗的?据《全唐诗画》载:安史之乱后,李龟年南奔湘中,曾在某官邸席上演唱本诗。而安史之乱是啥时候发生的呢?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那时,老王(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已经50多岁来了。



第二、王维创作的思想动态变化。老王壮年时,有理想有抱负,具有知识分子的正义感。但开元25年(737年),宰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自此后,唐朝奸臣专政,朝政日非。王维也有“此身虽在堪惊”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场,又过不惯清贫的日子,他只好亦官亦隐,半官半隐,心在山林,身在魏阙,而且老王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再加上安禄山的叛变,种种原因相加,让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已不抱任何希望,导致他晚年所写的诗基本是山水田园诗,这种心境的转变,也铸就了他“田园诗人”和“诗佛”的盛名。



第三、最后才是讨论王维思念谁的问题。从老王心境的变化,我认为他思念的是他过去的生活状态。以“红豆”比喻过去的生活状态,对过去美好生活状态的怀念。




村痞秀才

王维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因为是奸臣一直把持朝政,皇上一直被蒙蔽。所以王维写这首《相思》,是希望皇帝礼贤纳士,不要忘了他们这些忧国忧民的国家的栋梁之材。




京东千里行书法

《江南赠李龟年》(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赠李龟年》(李端)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

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

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老李面子可真大!!!诗佛、诗圣等都争相为之作诗。


普舍斋

答案:李龟年。

为什么是他,请听我道来。

李龟年何许人也?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相思》里的名句。如你你把这里的相思理解成情侣之间的相思那就大错特错了。古时候,相思可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以说成相思的。从相思你不会知道作者是在想谁,但是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江上赠李龟年》这样答案就明朗了。那么,读者不禁又要问了,李龟年何许人也?能叫我们的大诗人这么思念呢?这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代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这里面的两个人物岐王和崔九。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好学爱才,擅长音律。

崔九:唐玄宗宠幸的官员,当时的大姓之家。

可见这个李龟年是多么的红。她其实就是著名的乐师,受唐玄宗宠爱一时,相当的红啊,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了就流落江南,卖艺为生了。古代这种女的很多,比如著名的“秦淮八艳”也是引得众多诗人留诗相赠。至于王维和这个乐师之间有怎样的千丝万缕关系并不得知。



因物起兴,富于想象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鲜红的红豆啊,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春天到了,不知道它发了几个枝啊。作者想象这南国的红豆,实为想人。关于红豆又有一个凄美的故事。说古代有一个女子因为她丈夫死在外地她就在树下哭死了化为一颗红豆。所以人们也把红豆称为相思子。红豆也成了相思的代名词。



设问寄语,遥托思念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希望你多才一点红豆吧,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相思的化身。看见红豆就似看见我一样。王维擅长将生活中的点滴用朴素的言语去描写,但是要表达思想感情却很深。所以这首诗是眷恋想念朋友的名篇。



文|一生最爱古诗词


一生最爱古诗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的这首《相思》一直传诵至今,几近家喻户晓。

后人多以为它是抒发对恋人的相思,其实不然,它是诗人为友人李龟年所作的

1)《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

这首诗多以《相思》的题目流传,殊不知它的原题是《江上赠李龟年》。

所以千百年来大家只知恋人之思,不知友人之思。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受到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也描述了这个情况


据说李龟年在江南就曾演唱过《相思》这首诗。

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传唱江南的流行名歌。

2)”相思“其实是个名词,指的是相思子红豆

红豆产于南方,果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于边疆,于树下哭泣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王维诗中的“南国”既是红豆的产地,又是好友李龟年所在之地。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的常用手法。

王维的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可句句不离红豆这个”相思子“,读起来真是曲折动人。

他嘱咐远方的友人李龟年珍重友谊,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看见红豆,就想起我的一切吧。”

我是爱好文史的猫熊姐姐,谢谢你的阅读。


猫熊姐姐

我个人认为诗人王维的诗歌《相思》中,思念的是远方的友人。

这是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红豆生南国”: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语句虽然简单,却极富想象力。

“春来发几枝”: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长出多少?用设问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

“愿君多采撷”: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暗示珍重友谊。

“此物最相思”:小小红豆引人相思。最后一句切中题意,婉曲动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最朴素无华。王维这种素朴而又典型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可谓是语浅情深。


忠哥

尾二句一劝一解,“劝君多采撷”笔锋陡转,原本一味在照物临摹,而这一劝,则点了题,传了神,似乎在血肉之中树了筋骨,“此物最相思”末一句解答,则之前构建的血肉之躯,一下灵与魂就都在了!不愧为流传千古的大师之作啊!

至于“相思”是王维思念谁而作,普遍的说法是写给好友李龟年的。但是,既然题为相思,我想当年的诗人,应该也是写给一个藏在心底,秉月貌擅风情红袖添香的红颜知己吧?这也未可知,再说咱也不好去请教他老人家了,管他思念谁去,咱只保着自己在相思某人时,能及时背这首诗给听下,那不是最好?哈哈。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作品,从古唱到今,已是人尽皆知。欲知道诗中所思人物,且先了解以下内容:

一:全诗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二:白话文

那鲜红美丽的红豆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南方,春天到来之时,不知道又会新发多少?

希望人们多多去采集,因为这小小红豆最能代表人的思念。



三:浅析

这首诗读来很像是在写爱情,因为诗的题目是相思,全篇中所写的红豆也是典型的爱情代表之物。但是恰恰相反,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作品。

红豆产于南方,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不少唐诗中常用它来寄托相思之情。不过古代的“相思”不仅仅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的情感与思念也照样用相思来表达。例如:“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就是表达友情之意。

“南国”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据《云溪友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王维之友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在座人皆分分落泪,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而且《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进一步可以得知:诗中所思念的人物,正是李龟年。



四:关于李龟年

李龟年是唐时乐工,曾受唐玄宗恩宠,被流放江南后,每至良宵便会吟唱几曲,曲之乐意很是感人。他吟唱过王维的很多作品,其中《相思》尤为盛名;有次在长《伊川歌》时突然昏厥,四天后抑郁而死。

所以诗人在《相思》中借红豆寄托对友人李龟年的思念已是情理之中了。



以上分析乃是本人之拙见,如果友们有更深入的见解,欢迎分享,待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