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雲的十四年行醫路

青海新聞網訊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村民們看個病不容易,治病儘量少花錢。”這是都蘭縣香日德鎮得勝村鄉村醫生王多雲信奉的行醫準則。今年41歲的他紮根鄉村行醫,14年如一日,不管颳風下雨,隨叫隨到。

王多雲坦誠地說,現如今有點本事的人都離開農村進城打工,自己如果去城市發展也可以賺更多的錢有更好的發展,但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離開,村民看個病很不容易,他們認可我的醫術,我就願意一直為他們看病,能幹到老就幹到老。

王多雲之所以會這麼堅定的紮根在農村和他從小的經歷和這麼多年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在王多雲還在上學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給他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重創,這場意外不僅讓家裡失去了唯一的頂樑柱,也讓王多雲從此失去了父愛的呵護。雖然家庭一度受創,但母親仍然支持他完成了學業,1998年6月份王多雲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衛校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回到母親的身邊。

王多雲說:“完成學業,回到家鄉不僅可以照顧年邁的母親,而且可以在家鄉完成自己的夢想,為家鄉的老百姓奉獻自己卑微的力量。”

畢業的王多雲知道自己所學的還是遠遠不夠,每天除了正常上下班外,他經常到香日德中心衛生院學習,積極參加上級衛生部門舉辦的各類培訓,努力學習掌握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技術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不斷更新和充實了自己的業務水平。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12月王多雲被選為都蘭縣香日德鎮得勝村村醫。

在王多雲的筆記本上第一頁就寫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這幾個字是王多雲當上村醫後,一直以來堅持行醫的精神力量。

這十幾年來,王多雲一直兢兢業業,除了自己本職工作外,他經常給德勝村的殘疾人、孤寡老人等義務就診。並且還主動承擔村裡的孕產婦、兒童系統管理及預防保健等基本醫療服務,使得勝村的公共衛生工作得到全面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德勝村免疫規劃疫苗接種覆蓋率連續多年達100%,住院分娩率達100%,村民的健康保健意識大大增強。

王多雲說:“為更好地服務農村衛生醫療工作,我利用空閒時間努力學習業務知識,訂閱醫藥雜誌,不斷更新知識,積累臨床經驗,提高診療水平。同時注重醫患關係,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基層衛生工作經驗。”

德勝村村民方有財說:“王醫生每個星期都會來家裡為全家人量血壓,講一下醫學常識,十年來如一日,只要有王醫生在村裡我們就不怕生病。”

2017年隨著海西州美麗鄉村建設政策在各個村子的落地,王多雲也沒有閒著,為改善得勝村村民生活衛生環境、提高村民健康意識,王醫生每天都在村民家裡宣傳衛生健康知識,協助村委會清除汙水和垃圾,消滅衛生死角,鼓勵村民建設衛生廁所,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在王醫生的努力下,得勝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

十四年來王多雲共診治患者一萬餘人次,從未發生過任何醫療事故和糾紛。王多雲說,我熱愛自己的職業,更熱愛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依然會選擇留在這裡守護著村裡人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