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藤盘结,摇曳多姿,黄慎草书七言对联

吴学良

清朝上半叶,社会经济相对稳定繁荣,地处长江之北,淮河之南,西为京杭大运河,东临大海的扬州,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引来本地以及外来的许多知名画家在此各显身手。

作为“扬州八怪”之中重要一员的黄慎中年寓居扬州,卖画为生。出了绘画外,他还擅长草书,工诗,是个涉猎广泛,诗、书、画堪称三绝的画家。他的书法源自二王,初学怀素,兼取孙过庭、颜鲁公笔法。行笔沉稳,结体潇洒;笔力遒劲,顿挫分明;收笔停顿如杵,形成苍劲浑厚的独特风格。不论单行还是长篇,无不布局严整有法、大小错落有致。

这里展现给大家的是黄慎的一幅七言对联,对联的内容为:夜静斗撑僤剑月,秋高风洗读书天。落款:闽中黄慎。

苍藤盘结,摇曳多姿,黄慎草书七言对联

这幅作品行笔沉稳,顿挫明显,转折圆浑,融北碑于其中。字与字之间时断时连,血脉相承。用笔中锋、侧锋兼用,摇曳多姿。如“剑”、“月”、“高”等字均有大量侧锋用笔。并且,这幅作品巧妙地通过线条的变化,使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联中的意境相融,真可谓“诗”、“书”、“画”相合,这恰恰是这幅作品的巧妙之处。

在这幅书法中,作者通过线条的用墨变化,使之对角呼应,于谐调之中,使上、下两联达到整体的统一,另外,同一联的字与字的上下的呼应变化,以及上、下联的字与字的横向的呼应变化,使整幅作品更加趋于完美。

这幅书作,绵延直下,有一气呵成之势。如跳珠走丸,俊爽流丽;如苍藤盘结,摇曳多姿。

黄慎(1687—约1770),福建宁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初名黄盛,字公懋、躬懋,曾用名江夏盛。康熙六十年(1721)起更名黄慎,雍正四年(1726)起改字恭寿,别号瘿瓢山人,简称瘿瓢、瘿瓢子。黄慎在三十七岁那年(1723)来扬州定居,卖画为业。他同时擅书法,工诗,堪称诗、书、画三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