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藤盤結,搖曳多姿,黃慎草書七言對聯

吳學良

清朝上半葉,社會經濟相對穩定繁榮,地處長江之北,淮河之南,西為京杭大運河,東臨大海的揚州,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引來本地以及外來的許多知名畫家在此各顯身手。

作為“揚州八怪”之中重要一員的黃慎中年寓居揚州,賣畫為生。出了繪畫外,他還擅長草書,工詩,是個涉獵廣泛,詩、書、畫堪稱三絕的畫家。他的書法源自二王,初學懷素,兼取孫過庭、顏魯公筆法。行筆沉穩,結體瀟灑;筆力遒勁,頓挫分明;收筆停頓如杵,形成蒼勁渾厚的獨特風格。不論單行還是長篇,無不佈局嚴整有法、大小錯落有致。

這裡展現給大家的是黃慎的一幅七言對聯,對聯的內容為:夜靜鬥撐僤劍月,秋高風洗讀書天。落款:閩中黃慎。

蒼藤盤結,搖曳多姿,黃慎草書七言對聯

這幅作品行筆沉穩,頓挫明顯,轉折圓渾,融北碑於其中。字與字之間時斷時連,血脈相承。用筆中鋒、側鋒兼用,搖曳多姿。如“劍”、“月”、“高”等字均有大量側鋒用筆。並且,這幅作品巧妙地通過線條的變化,使作品的表現形式與聯中的意境相融,真可謂“詩”、“書”、“畫”相合,這恰恰是這幅作品的巧妙之處。

在這幅書法中,作者通過線條的用墨變化,使之對角呼應,於諧調之中,使上、下兩聯達到整體的統一,另外,同一聯的字與字的上下的呼應變化,以及上、下聯的字與字的橫向的呼應變化,使整幅作品更加趨於完美。

這幅書作,綿延直下,有一氣呵成之勢。如跳珠走丸,俊爽流麗;如蒼藤盤結,搖曳多姿。

黃慎(1687—約1770),福建寧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初名黃盛,字公懋、躬懋,曾用名江夏盛。康熙六十年(1721)起更名黃慎,雍正四年(1726)起改字恭壽,別號癭瓢山人,簡稱癭瓢、癭瓢子。黃慎在三十七歲那年(1723)來揚州定居,賣畫為業。他同時擅書法,工詩,堪稱詩、書、畫三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