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矛盾为什么那么深?

懂得之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军统和中统的恩怨情仇,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明朝的东厂和西厂,大家都是皇帝的狗,不过一个姓军,一个姓中,何必狗咬狗一嘴毛呢?这其中既有两者职能交叉的客观因素,也有他们共同主人蒋介石的政治权术,防止一家独大。

首先说说中统和军统的渊源,两者师出同门,曾同属于“老军统”。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前身是“励进社”和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Central Club的简称,即中央俱乐部)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5年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军统)第一处(党务处);1938年,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第一处完全独立出来,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为中统,中统局正式成立。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前身是“复兴社”和军事委员会密查科,1935年被并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军统)第二处(情报处)。1938年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第二处完全独立出来,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为军统,军统局正式成立。

由此可见,中统和军统在形式上是有渊源的,原来同属于“老军统”,同一年各自独立出来成为全新机构,算得上本是同根生。

军统和中统两者职能有交叉,履行职责难免产生摩擦,这是导致他们矛盾冲突不断的客观因素。

中统局主要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重心是在党政机关内部,同时负责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监控社会舆论、思想言论等,尽管后来中统局几经更名,但职责基本维持不变,仍由蒋系中央掌控。

军统局主要负责对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尽管后来军统局几经改组更名(改组为保密局),但职责基本维持不变,始终为特务机关。

本来军统跟中统的职责泾渭分明,互不干涉,但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内外形势一度严峻,军统也开始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进行监控,插足了中统的“地盘”,不可避免引起了双方的利益冲突,影视剧中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这种利益冲突的体现。

军统局和中统局都干了不少坏事,但军统局负责对外情报安全工作,干的坏事更多,进行了大量的监视、破坏、逮捕和暗杀活动,蒋介石撤退时,军统留下了很多特务从事颠覆活动,而中统由于工作对象在国民党内部,因此随着国民党撤到岛内,在大陆上的力量基本消失。

蒋介石让中统和军统相互牵制,防止一方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这是导致他们矛盾冲突不断的主观因素。

蒋介石设立中统和军统的初衷,是为了通过设立秘密特务机构,巩固国民党和自己个人的绝对地位和权威,不过深谙中国政治斗争历史的蒋介石十分明白,这些特务机构必须完全忠于自己,服从自己的绝对领导,一旦某个特务组织“尾大不掉”,将会形成对自己的威胁。

当中统势力不断膨胀,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代表的CC系势力越来越强大时,蒋介石就要扶持军统势力,让以戴笠为代表的黄埔系势力得到增强,与中统形成相互牵制局面,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居中调节,两手操控,稳坐钓鱼台。


狄飞惊

中统喜攻心弄文,军统擅动手弄武,这两个特务机构原本是一个单位的两个处室,矛盾的加深也非一日之寒,大抵还是国民党内部擅长“窝里斗”的缘故,窝里斗的结果是丢失了大陆,到台湾后被蒋经国一勺烩了。

一,南昌机场大火案开双方缠斗之门。

1934年6月,南昌机场发生大火,营房、仓库和几架飞机被烧毁。因空军是很多华侨和各界捐款所建,社会反响巨大,蒋介石大怒,命调查课长邓文仪成立密查组,查清原因追究责任。因机场负责人徐培根是蓝衣社成员,cc系为打击蓝衣社和攫取邓文仪手中调查课的权力,故意混淆视听,将一起邓文仪定性完的过失案利用舆论试图搞成贪腐案 ,蒋十分被动。

蒋当时的首系智囊杨永泰看破天机,力荐第三方------特务处戴笠复查此案,戴笠亲赴美国调查证明徐培根无贪腐行为,并在华侨界展示证据以正视听,蒋介石大喜,手令调查课近千名专家和特工划归特务处指挥,戴笠由此发迹,军统渐成雏形。

陈立夫阴谋不成,到手的鸭子落到戴笠盘里,恼羞成怒暗杀杨永泰于武汉,自然对戴笠也是左看右看不顺眼,两家水火势成,应该说这第一枪是中统开的。



二,蒋介石故意玩弄二臣争宠的把戏。

陈氏兄弟是国府元老,叔父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非常,cc系在国民党政界势力庞大,与二陈相比戴笠就是个没有背景的小字辈,见面也得恭敬着。但是蒋介石是个权术高手,他信任却不希望中统权势过大,便有意提携戴笠壮大军统,让双方争权夺势自己居中仲裁,从而保证两个机构对自己的忠诚。

两边也都不是傻子,尤其戴笠深知自己资历浅薄,更以绝对拥戴领袖为军统宗旨,处处与中统邀功争宠,矛盾日深。



三,徐恩曾落马让双方图穷匕见。

对,就是著名卧底钱壮飞的领导,中统调查首任科长徐恩曾,留美的清华高才生,二陈的表亲。1938年成为中统局副局长主持工作,跟戴笠这个军统副局长类同,徐利用顾顺章大肆破坏上海党组织,重用叛徒,给地下党造成巨大危害,蒋介石对这条忠实的鹰犬还是基本满意的。

徐的缺点是贪财好色,为捞钱利用权势参与中印缅边境走私案,纵容前妻打着中统招牌大发国难财,结果被戴笠一一落实了黑材料奏上一本,蒋介石本就对徐的工作有所不满,盛怒之下于1945年1月手令“解除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这对中统来说简直奇耻大辱,戴笠板回一局。



四,两个机构业务范围有所重叠。

按理,中统负责行政和地方党务的调查,军统负责掌控军队防止异党,好像是各司其职。但是在对付我们党这一领域里,双方的职能是完全重叠的,经常是一个案子两家伸手,谁也不想丟了功劳,甚至于互相设局子使拌子,一度搞的城市里乌烟瘴气,带“统”字的特务横冲直撞,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比较而言,由于军统掌握着不少特务武装和军中要职,在争斗中略占上风。但蒋家天下陈家党,戴笠是不敢摸到二陈这个级别屁股的,所以中统和军统一直是斗而不破的关系。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各界掀起反对特务统治的浪潮,蒋介石迫于压力将其分别缩编为党通局和保密局,而随着徐恩曾免职和戴笠身亡,双方的争斗也消停多了。


度度狼gg

这个得先从中统与军统的前世今生说起。

中统是国民党最早的特务组织。1928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组建党务调查科,即为中统前身,由陈立夫领导,徐恩增直接指挥。中统的工作对象及监控目标主要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党羽遍及全国。中统了辉煌的成绩是1931年抓捕了顾顺章,因为顾的叛变,中共地下党遭到巨大破坏,如不是“龙潭三侠”及时出手,身处上海的中共中央几遭灭顶之灾。

军统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有人称蓝衣社),1932年4月1日,复兴社设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为处长,即为军统前身。所以,”愚人节”这一天,就是军统的成立庆祝日。

两大特务组织一度同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前军统局),“前军统局”设有两个处,一处为徐恩增领导、二处就是戴笠领导。

戴笠与蒋介石

1938年,蒋介石正式将这两个特务组织正名化,将一处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管党内党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报工作;将二处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管军事方面的情报工作,但双方的情治活动多有交叉。至此,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正式组建完善,双方之间的争斗也进入了白炽化。

徐恩增

这两个特务组织之间无休无止的争斗,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就是蒋介石打击异己、控制社会的两个工具而已。所以,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争宠主子、压倒对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军统在军事情报方面绝不允许中统介入,中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也从不让军统插手,双方斗得乌鸡眼似的。

在中统局与军统局正式分家时,矛盾已是很深。当时,戴笠就拒绝将一些本应分给中统的业务交出来,而中统也对军统的要求敷衍了事。1938年,“中统”第3组组长卢斌到胶东任国民党鲁东行辕主任,卢斌到任后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并打压军统。戴笠一怒之下,竟派人在胶东高密袭击卢斌,将卢斌与二十多名中统人员杀死,这是中统与军统第一次公开的大打出手。此事一度令中统与军统的对立达到了极点,闹得蒋介石也对戴笠十分恼怒,后因为所谓的证据不足,双方不了了之。

1940年,军统暴出“军统电台案”,即军统重庆总部的电讯组七名成员竟全是中共地下党,这让戴笠很没面子。徐恩增当然也不会放过以此事攻击军统的机会,一时搞得双方人马见面不是嘲笑就是开骂,有时场面都让人看不过去。时任行政院长的林森就当面大骂他们是一群“疯子混蛋”。

1945年,徐恩增利用自己兼任交通部次长的职位之利,放纵她的前妻利用中统特权假借抗战物资运输大发国难财,被戴笠抓住了把柄,一纸告到蒋介石那,老蒋大怒,撤去了徐恩增中统局副局长之位。从此,徐恩增谈出国民党特务组织,中统也从此元气大伤。

纵观整个军统与中统之争,前期,中统尚占上风,但后期特别是抗战开始后,军统完全压过了中统。但从这两组织的行事风格来看,中统表面行事低调一点,特务更善伪装、成员多在学生、知识层面发展;而军统则更血腥、更崇尚暴力,所以在抗战中与日特、汪伪76号交手最多。让人唏嘘的是,徐恩增虽然在与戴笠争斗中落败,丢官削职,却最后经商发了财得以善终;而戴笠则不明不白的命丧岱山,军统也走到了末日。


50后男人

1938年3月,蒋介石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后来所说的中统,5个月后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

军统

从性质上看,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主要职能是对内,而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两者有点类似与美国的FBI和CIA,分工明确,各归其责。

但这两者关系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一度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例如1939年发生的“鲁东行辕事件”,鲁东行辕主任卢斌和副主任厉文礼分属中统和军统,两人关系不和并激化,厉文礼指使部下胡鼎三与莱阳县长王海如带兵偷袭卢斌以及部下,掳走之后趁着黑夜用乱石击杀,中统死亡十余人。

再比如1942年,军统四大金刚的赵理君为了一己私欲,活埋中统行政督察专员韦孝儒,影响恶劣,最终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为什么两家斗的这么厉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1)争宠

主政中统的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陈氏兄弟是陈其美的侄子,陈其美是蒋介石的结拜大哥,革命领路人,可以说是蒋介石结结实实的自己人,关系铁,起步早。与之对应的是军统老大戴笠,位高权重却很少有人知道戴笠并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忠于主子蒋介石,所以蒋介石重用他,但两者之间的争斗在所难免。

(2)蒋介石的权术

做老大的都不希望下属铁板一块,适当的争斗才能凸显老大的价值,蒋介石一生迷恋权术,自然也乐的两者有限争斗,所以精彩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养蛊态度,变现计划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3)任务有重合

虽说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但抗战时期两者之间的任务重合有时不能避免,比如“色戒”原型郑苹如刺杀汉奸丁默邨,郑苹如就出自中统。而对日本的任务主要由军统完成,所谓同行是冤家,两者之间为了任务也容易发生冲突。



日慕乡关

军统和中统是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两大特务组织,作为蒋介石佩剑的他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可以说是笼罩在当时四万万同胞心上的阴影。但这两个组织之间却也是斗得不亦乐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这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不外乎有这几个原因。

其一,蒋介石的特意安排。

蒋介石这个人心胸狭窄,对手下是万分猜忌,最怕底下人的实力尾大不掉,因此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制衡,安排两个情报部门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蒋介石就是要这两个部门斗,只有让他们相互竞争,才能保证对自己的绝对忠心。因此对于军统和中统的争斗只要不过火,蒋介石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他们,因为他自己本身就不想化解这两个部门的恩怨。

其二,背后的势力斗争。

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内部可以说一直是纷争不断,几个派系之间一直就相互斗争,连蒋介石本人都被弄下台三次,可见斗争之凶。而军统和中统的背后绝对不是只站了一个蒋介石,他们的背后还另有其人。

中统全称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只要涉及党的都逃不过“CC”系的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毕竟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呀。而军统呢?军统的头目是戴笠,戴笠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所以它的后面是“黄埔系”。


这么说大家应该清楚了不少吧,其实军统和中统的斗争说到底还是“CC”系和“黄埔系”的斗争,这两者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军统和中统也是水火不容。

其三,各自的生存。

蛋糕只有那么大,情报只有那么多,双方不斗争,怎么保证自己能生存下去呢?如果自己总是搞不到情报,总是另一方捷足先登,那么蒋介石不就会觉得自己的无能吗?虽然被撤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想要得到蒋介石信任的机会也就小了许多,所以双方的斗争也是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


随着历史的前行,这两个臭名昭著的特务部门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但他们得所做所为,我想应该要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一树梅花一放翁

首先先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历史!


中统即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正式成立于1938 年8月,为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陈果父兄弟所掌握,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


军统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领导人依次是戴笠、毛人凤,他们负责的工作主要是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

从性质上讲,中统和军统都是特务组织,但是军统是属于军队而中统是属于党部,刚开始,中统及其前身的地位高于军统,加上控制了邮政系统,能获取到大量的情报,因此立功无数。但军统趁着战争爆发,急速发展势力范围,还获得了资源的倾斜,地位上超越了中统,就连国民党高级将领,也畏之如虎,谈军统色变。两者为了争权夺利,各自邀功一直明争暗斗。


可以说矛盾一直存在,但是要说最大的矛盾还是因为蒋介石,因为中统隶属于党部即陈果夫陈立夫的cc派,实际不听从蒋介石的指挥,而军统属于军队其领导人戴笠对蒋是言听计从,因为政治的需要蒋则更偏向于军统一些,另一方面则是鹬蚌相争,渔夫得利。出于政治的野心蒋希望得到的是权利和听从,他们两者的争斗更易于蒋对他们的控制,对此,蒋希望他们能够彼此牵制。


公子电影院

抗战时期,蒋介石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后来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们就是国民党赫赫有名的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而军统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这两者都是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并且分工清晰,按理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从成立之时起到国民党败退大陆,没有一刻停止过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中统和军统矛盾的原因很多,除了争权夺位、邀功求赏的竞争关系之外,和蒋介石关系最大。中统虽然名义上听从蒋介石指挥,却控制在陈立夫、陈果夫两兄弟手里。而军统头子戴笠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军统一切听命于蒋介石,蒋介石自然偏向军统,让中统和军统的矛盾日积月累,越来越深。有时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还会直接动武。



还有,蒋介石精于权术,明白中统和军统相互牵制,才能让他容易掌控,因此对双方的许多矛盾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就不去化解,这也是中统和军统之间纷争不断的一大原因。


平安读史

一山难容二虎,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斗争一直延续到败退台湾之后,一直到1952年蒋经国在台湾改组情报机构,军统和中统都彻底失势才算结束了争斗。为什么要斗这么多年?原因挺复杂。

1、部分利益纠纷。国民党军统和中统都是情报机构,在职权上有很多重叠的地方,谁的权力大、谁的权利小是牵扯到两个组织从上到下数万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冲突、流血越闹越大以至于没法和平相处。

2、为了自保,避免蒋介石的猜忌。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权力非常大、势力遍布全国。中统势力遍布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军统人员插手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这样两个组织要是和平相处能让统治者放心么?特别是蒋介石这种疑心病重、看重权力的领导人。所以军统和中统高层只能互相争斗、争宠好让蒋介石放心。

3、领导人的派系争端。中统的是以CC派分子为骨干建立的,大权掌握在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哥俩手里,在人事上蒋介石不能直接控制。而军统的骨干是黄埔系,像戴笠、郑介民、康泽这都是蒋介石的学生,这些人自觉是蒋介石的亲信,一直觉得CC系的人老迈腐朽想抢班夺权。可以说CC系和黄埔系的在政权、军权、财权上的竞争贯穿了整个蒋家王朝的历史,也加速了蒋家王朝的覆亡。


当狗容易做人难

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矛盾为什么那么深,造成这样的窝里斗,是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原因。

第一个:饭碗一直被抢了,你还不跟它斗,那么以后就是廋骨嶙峋的,被胖子欺负!或者是毫无用处!

话说回来,这个中统在四五十年代的势力是很强大的!但是呢,到抗战时期,军统人家有数十万的军队,可以上前线打仗,也可以在后方搞情报。导致军统的势力越来越大。而且呢,这个军统势力大了,就开始看不起中统了,中统也是实在忍受不了了,两家就开始互争权利。但是呢,由于军统的势力是真的大,中统也只能憋着气了。



那么这第二:那就和蒋介石有关了。

你想想,当年的皇帝为什么设了东厂和锦衣卫?

还不是怕一个人独大,威胁皇帝的皇权。那么只有让东厂和锦衣卫斗起来,皇帝才能够安全。

以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呢,他们哪里不知道,中国历史的借鉴呢,一旦某个组织势力越来越大,对上层领袖就会带来威胁。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安全和绝对的领导力,想方设法让他们窝里斗,自己则做收钓鱼台。


都市谈人生

这就是委员长要的效果。中统、军统和谐了,情报都一样了或者联手了,老蒋还能得到准确的信息吗?下面人不会蒙了他?像这样,一个党务的管,一个复兴社的管,各自独立呈报,应该会客观一点。这是跟德国人学的。以后蒋经国能合并这些部门,因为他是蒋经国,姓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