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朝跟戰國末年只相差了十幾年,卻給人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戲曲說

或者從這個角度,可以讓題主更好的理解這19年的秦朝代表著什麼:為什麼有“先秦”的說法,而沒有先周、先漢的說法。原因很簡單: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所實施的大一統措施,雖然只有短短19年,卻從兩千年前影響到現在。

這19年裡都發生了什麼大事呢?

1、依法治國,貴族和平民都以相同的律令治理,貴族失去了傳統以來所擁有的特赦權,也有的貴族、平民階層被打破;

3、廢除貴族階層,打破貴族和平民的界限,提升了平民地位,讓平民有機會建功立業,西漢初年大部分功臣都是平民出身,這得益於秦朝這19年所帶來的技能訓練和意識提升。

4、大一統措施,如文字、度衡量、道路、車軌、工程等,給了時人和後人便利。

5、提供了亂世統一的路線和範式,給後人關於亂治的現實選擇;

6、5年楚漢戰爭的殘酷性和廣泛性,比戰國時期的破壞更嚴重,驗證了秦始皇的論斷:“諸侯,樹兵也!”,也嚴重了秦朝19年郡縣制的正確。


總的來說,秦朝之後的兩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金夏元、明清等朝代,都不過是重複秦朝的故事。


歷史哨聲

都是認知錯覺造成的

比如說,十年前是1998年嗎?No No No!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都過去十年了,再過四年又要辦奧運了...

現在80後還在被各種媒體罵作是“垮掉的一代”嗎?No No No!這個“榮譽”稱號現在已經借90後的手,交給00後了。因為最老的80後已經38歲了...

這些都是認知錯覺。


但是,這種認知錯覺是正常的!

舉個例子,以我們現在2018年為中軸線,去套戰國-秦朝-楚漢-漢朝的時間線,是這樣的。

劉邦去世(公元前195年)是2025年

漢朝建立(公元前202年)是2018年

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是2013年

秦滅六國(公元前221年)是1999年

嬴政即位(公元前246年)是1974年

站在漢朝人的時間點往前推,秦滅六國,終結戰國時代,是十九年前的事。

那麼,以我們現代人的認知,看十年前是什麼情況呢?

十年前我們用什麼手機?諾基亞、摩托、索愛、多普達。聽名字就像是遠古時代的產品,實際上也就隔了十年而已。



十年前我們在用什麼網絡流行用語?

偶今天看到一個帥GG,簡直帥呆了酷斃了!偶好稀飯他!

可是他說偶是恐龍,不想跟我聊天5555......真的7456!他怎麼能醬紫!

如果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干什麼!

我暈!我倒!我在網上衝浪...

偶是一個PLMM,一般一般,也就世界第三!

現在誰還這麼說話?一定會覺得這個人是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剛從牢裡放出來的吧。不忍直視啊!然而,也就過了十年而已。

為什麼會有人把2008年當做1998年的認知錯覺呢?

因為,1998年至2008年的社會變化不明顯。而2008年和現在相比,變化太劇烈!

社會發展緩慢,就會給人一種時間過得很慢的錯覺。而社會發展迅速,會給人一種時間過的很快的錯覺。




同樣的道理,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是停滯的!而戰國至西漢中間的這一段歷史,是一個大變革的時期。在這個二十年之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這種劇烈的社會變化,將明明是一代人的社會,硬生生的割裂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給人一種跨時代的錯覺!

如果還不理解,請回去翻自己家的相冊,看看當年自己的殺馬特造型,再看看現在的自己。你會感覺,那不是我,那要何方來的妖魔鬼怪?

我們這一輩人,和西漢初期的人一樣,同樣也是生活於翻天覆地變化的一代人!

如果仍然不理解,請認真領悟“有代溝”這個詞的含義。我們已經適應了複雜的社會,而家裡的老人仍然在堅守他們的生活方式。這就是“代溝”和感知錯覺。


Mer86

戰國(前453年—前221年)是中國東周列國諸侯爭鬥激烈的時代。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為起始標誌,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終止,戰亂持續兩百多年。


漢朝(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從時間上看戰國和漢朝相差19年,但是不管從文化到經濟各方面,給人的感覺戰國和西漢卻相差不止一個時代。

這中間原因就主要是他們之間隔著的秦朝。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在各方面的政策促使了這一現象。

首先,焚書坑儒,統一文字。在戰國時期,各個小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俗話說文字才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根,因為文字不同,所以在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風俗文化會有很大不同。而漢朝則不一樣,經歷過秦朝的改革,全國各地使用統一的文字,文化風俗也經過秦朝的過渡,細節方面可能不同,但是大致趨於相同。


其次,鐵器的極大發展。戰國後期出現了鐵器,在秦朝時大力發展鐵器,銅器的地位逐漸被鐵器取代,在漢朝是,鐵器各方面已經占主導地位,在生產生活上極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變革就會促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這使得戰國和漢朝會有很大不同。


深夜話語

不僅感覺不是一個時代,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時代。時代是歷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關係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時期,並不是時間相近就算是一個時代。



戰國末年和漢朝時代不同的區別

政治;

秦漢之前的戰國末年,當時諸侯並存,隨著周王室的宗法奴隸制破壞,各個強國為了稱雄,紛紛進行了政法改革,廢除以宗法血緣關係為基礎的世卿世祿制,開始建立起以國君為首的封建官僚的中央集權制。而秦國從七國之中脫穎而出,形成了收割天下之勢。

漢朝建立後,已經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政治上已經完全的廢除了奴隸制,已經成為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



文化;

秦國統一前的戰國時代,各個國家有著自己的文化和文字。

漢朝建立時;經過了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政策,而且統一天下文字為小篆字體,在思想上達到了統一。



經濟;

戰國末年由於井田制的破壞,各個貴族把土地視為私有財產,各個國家開始探索改革,直到秦國統一,確立了封建地主的私有制。最終到了漢朝完全的實行了下來。

其他;

戰國末年,天下紛爭不休,之後秦國統一六國,但是隨著秦始皇的去世,國家又陷入了戰亂之中,最終在漢朝建立後才穩定了國家。

經過了秦始皇的統一六國,諸多影響中國2000年的政策,制度,文化,甚至民俗都得到了確立。漢朝建立時已經變成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朝代。

漢朝是漢人達到的第一個高峰,輝煌總是讓人銘記於心。而這段輝煌的起點就是漢朝的建立。



總結來說,時代並不是因為時間長短確定,而是綜合社會狀況劃定的時期。


越關換視界

羋月傳裡有一個故事,羋姝出嫁秦國,車馬勞頓到達兩國邊境,身體吃不消,病倒了。公主陪嫁侍奉的女醫官不得不到秦國街市藥鋪賣藥,可是她遇到了難題,首先是兩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不通,湖北話與陝西話基本很不好懂,於是女醫官不得不找了翻譯。等到翻譯過來後,一聊發現雙方藥典名錄文字不同,度量衡制度不同,結算貨幣也不同,女醫官霎時有點懵。公主千金貴體,容不得半點閃失,於是女醫官打聽到當地人採藥的地方,自己背上竹婁上山去了。



羋月稱制後數十年後,她的曾孫子秦王贏政贏了天下,娶了巴國的寡婦巴清,為了老婆做生意方便,秦始皇頒佈了政令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國家政教合一焚書坑儒。巴清的生意越做越大,成為了世界首富,擁有百萬畝土地,數千武裝安保,幾萬人的僕役,數十萬的奴隸,她贊助了情人的贏政的阿房宮,萬里長城,萬年吉壤等工程,作為情人節禮物。他們的故事被後世稱作贏天下,芒果臺拍攝成跨年大劇,結果服裝過於數典忘祖,被封殺暫停了。



很久以後,有一位來自沉香木的故鄉的青年,他為了挽回自己的情人青青的心,自願以身試險科學蟲洞工程,穿越時空來到了戰國末年,一落地就落到巴國女子巴清的浴缸裡,該看到的他都看到了,不該看到的也都不可拒絕看到了,失節事大,於是項少龍成為巴清的男人。


項少龍的任務很明確到趙國首都邯鄲救出質子贏政,協助他回到秦國繼承大位,自己就可以回到自己時代見到女朋友了。巴清被項少龍征服後,義無返顧資助了他的冒險行動,並且通過跨國貿易渠道,幫他接觸上了秦國左丞相呂布韋,她將自己六國通關的銅符和文書及六國錢幣準備好給項少龍,項少龍感慨到你不是開博物館的,的確六個國家六種政權文化生態,衣食住行樣樣不同風格。


項少龍征服了呂不韋,讓他相信贏政是他親生兒子,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贏政當了秦王。秦王贏政為了保住自己生世秘密,殺了呂布韋,娶了師母巴清。多少年後,項少龍帶著夫人遊歷到荊楚大地,生了個兒子是個力拔山河氣蓋世的英雄,取個名字叫項羽。項羽長大成人後,叔叔項梁告訴他了他的生世,他是巴清的兒子,於是項羽決定替父親報奪妻之恨,他起兵於江東,一直打到了秦國都城咸陽,火燒了阿房宮,毀滅了咸陽城,尋找秦始皇陵未果。



君王意氣盡,四面楚河聲。三軍無奈何,賤妾何偷生?楚霸王項羽功成名就後,獼猴而冠,放鬆了對大流氓劉邦監管,劉邦與項目劃定了楚河漢界,但是劉邦就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奪了天下。劉邦奪了天下,任用儒生整頓國家禮儀祭祀制度,恢復了周禮,啟用了儒家的冠冕,國家制度上使用了秦朝典章制度,政治策略上則是外示黃老,內用儒教法家,綜合治理使用霸術。國家氣象位為之更新,漢家天下郡縣與諸侯王的封邑並存,你看到了戰後諸侯國的影子,但是卻裝著漢朝中央集權裡子。



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劉邦從秦朝泗水亭長一路走到正國級領導人,他批判性的繼承了秦朝傳統,將率土之濱的王臣和普天之下的王土進行了改造,非劉姓者不得為王,又鼓吹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綜合而言戰國時代是大爭之世,爭於實力,漢朝也一樣內憂諸侯外環匈奴,戰國與強漢一脈相承。


唐俊龍55398571

大家都知道,戰國時代是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國而結束。而秦朝也挺悲催,大一統之後,到了第二世就結束了,就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

實際上距離漢朝的建立,中間還有幾年的交替期,楚漢之爭。

這樣看來,可以說經歷了四個年代的變更:戰國—秦朝—秦漢交替—漢朝。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間隔了個秦朝。

為什麼隔了一個秦朝,就會反差如此之大呢?

唐朝和魏晉南北朝也僅僅相隔了37年,它們也是給人一種不屬於一個時代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這些年代相隔不是很遠,卻給人不同的時代感呢?

戰爭與和平!

戰國是戰亂年代,魏晉南北朝也是戰亂年代。

而漢朝和唐朝都是和平年代。

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們中間都夾了個一統天下的朝代:秦朝和隋朝。

我發現這兩個朝代都特別悲催,好不容易結束戰亂,結果卻站不住跟腳。

隋朝和題目沒多大的關聯,這裡也就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秦朝。

秦朝對社會的改變太大了,無論是制度、政治、經濟、交通、貨幣、文化等,全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實際上在秦朝的時候,就已經形成與戰國不一樣的時代感了。人們之所以不注意去區分,是因為秦國也是戰國七雄中的一個。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一個奴隸主家的奴隸,在戰國末年出生下來,一出生就是奴隸。

5歲,秦國統一六國,他的奴隸身份去掉了。

17歲,秦始皇駕崩,秦二世上臺。他以為這個世界應該就這樣了,以後一輩子就是秦朝的人了。

18歲,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了陳勝和吳廣,於是十幾年前被秦國消滅的貴族紛紛起來抗爭秦朝。

20歲,出來了一個力大無窮,號召力極強的年輕人,在鉅鹿大敗秦軍。

21歲,一個油膩的中年人,領著悍不畏死的將士們,打入關中,從此不再有秦。

同年,天下的局勢開始變成那個年輕人和中年人對峙,也就是楚漢之爭。

25歲,年輕人終究不如中年人老謀深算,自刎而亡,最後中年人奪得了天下,稱為漢朝。

其實看起來時間很久,不是一個時代,實際上也就是將一代人的成長軌跡,分割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

而戰國和漢朝之所以給人不同的時代感,是因為這十九年中,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化、社會制度(由奴隸制變成封建制)等都發生了鉅變。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這句話看來在這樣的時代很不受用,歷盡千帆之後,歸來的要麼是迴歸田野、要麼是功成名就、要麼是留名青史、要麼是一堆白骨。


悟空282671592

漢朝和戰國末年相差十幾年沒錯,但同時差的也是一個秦朝。這也就是秦始皇的偉大之處,改天換日,更滑改制,創造出一套流傳了兩千多年的體質。

很多人說起秦始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統一六國。秦始皇統一六國,豐功偉績自然是可圈可表,但是統一之功,非嬴政一人之功,也非嬴政最大的功績。

秦國與秦王朝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在秦王朝以前,是周王朝。周赧王死後,東周滅亡。然而延續了幾百年的周朝,對於中國的影響也是十分大的。例如,周朝的禮儀制度,及大無為的治國理念,相對來說比較完善。

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一改以往六國卑秦的不堪局面,走上強盛之路。商鞅變法也只有近二十年的時間,被秦國的後世之君承襲,才有了秦始皇時期的強大。

換個角度說,秦國的武力已經強盛到了足以橫掃六國的地步,即便秦始皇嬴政不統一六國,秦國的後世子孫也會有人統一。但是,化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這些不世之功工,並不是所有的秦王都有如此睿智的。

秦始皇統一之後,秦朝雖然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但他對後世的影響並沒有因為只有十幾年而失色。秦始皇的偉大,是他轉折了歷史,並且創造了歷史。秦始皇結束周朝幾百年的分封制首創帝制,加強皇權,讓後世的帝王,想要強大有為,變的有章可循。


秦朝滅亡之後,漢朝乃至是後世,名義上是與“暴君”秦始皇花開接線,實際上幾乎是照搬了秦始皇時期的典章律法。因此,看上去像斷片了一樣。


貓與史

從諸侯爭霸的戰國時期到統一、強大的漢朝,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九年,中間卻存在著一個偉大而又短暫的王朝:秦朝。“漢承秦制”或許可以從秦朝的的建立,窺視兩者不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掃平六國,結束了中原大地上紛亂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徹底的開創了歷史新局面。起作用主要有以下三點。

1.建立大一統的國家,結束了紛亂混戰的春秋戰國時期混亂的局面,使得中原大地空前的凝聚在一起。

2.強化和神化皇權,確立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3.廢除分封,代以郡縣制,秦朝創下一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增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4.統一文字、貨幣、度量,方便了人民的交流,也促進了大一統國家的發展,對後世歷朝歷代有深刻的影響。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早期襲承秦朝的各項制度,在建立初期實力不夠強大,面對虎視眈眈的匈奴,只能被迫採取和親的方式,換取生養。

漢朝強盛時期,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上驅趕匈奴西遷,收復南越朝鮮,征服中亞大宛國,西域臣服,成為亞洲霸主,世界第一強國,這些即使是現代人聽起來都熱血沸騰的事蹟,是國人的驕傲。科學上造紙術地動儀出現,外交上開闢絲綢之路。

漢朝的成就,和諸國混戰,使勁在中原大地上折騰的戰國,形成鮮明的對比。

從戰國末期到漢朝這19年中,秦朝起到結束紛亂,推動強盛的作用。雖然秦朝很短,在泱泱中國五千年曆史文明中猶如曇花一現,卻影響著後世兩千年的歷史,秦始皇不愧為“千古一帝”。


零釋壓

主要是這十幾年的事情太豐富,人才太多,變化太快,不同的人物壓縮在這一個時空內相繼粉墨登場。這段歷史就像一盒壓縮餅乾,雖然很少,但是吃完卻很飽。



秦王掃六合,滅掉韓,趙,魏,楚,燕,齊。王翦,王賁父子居功至偉。政治上,李斯,趙高,能說的實在太多。秦二世胡亥,長子扶蘇之爭,擁護扶蘇的至今很多。扶蘇的名字太美,太難忘記。秦長城,車同歸,書同文,圓形方孔錢,度量衡,泰山石刻,三公九卿,郡縣制秦朝立下的規矩,實行的政策重大而影響深遠。焚書坑儒的慘劇,嚴刑峻法的殘酷,秦朝的態度實在讓人深刻。


驪山北構而西折,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後人對秦漢的描述浩如煙海,古文充塞。秦末漢初,項羽,劉邦,英布,彭越,張良,蕭何,韓信,陳宮,樊噲,呂雉,虞姬能上榜的人物如浩瀚宇宙中突然蹦出了好多的亮星。鉅鹿之戰,約法三章,鴻門宴,楚河漢界,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自刎烏江。可歌可泣,流傳的佳話,太多,太多,焉能不長。

所以戰國到漢代歷史就是一個壓縮餅乾,存在了太多,太豐富。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熟悉的朝代歌入手:“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這幾句朝代歌裡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一統”,或許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

夏商西周就不講了,很久遠的時期,很多記載也沒能流傳下來,從戰國開始。

戰國是中國歷史一個特定時期的稱謂,從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經歷了一系列大事,經過連年征戰,春秋時期的霸主如今僅剩韓趙魏,楚燕齊的七雄,在戰國七雄爭霸的過程中,偏居西部的秦國本著猥瑣發育,別浪的原則一統華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始皇

由此可見,秦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分水嶺,秦的建立,標誌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得以建立,而秦始皇創建的一系列舉措,為後代統治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秦二世而亡,但是秦朝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橫貫古今,如果把中國曆朝歷代比作一臺電腦,秦始皇則是創建了硬件,裝上了各種軟件,後世在朝代更迭中,對於有毒的軟件,統治者就選擇卸載,轉而裝上一套新的軟件,比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以後的統治者,無不都是在秦原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總體框架根本沒能脫離秦始皇的設定,這也為何說“千古一帝”只能有一人,那就是秦始皇。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佐證這個觀點,我們都知道學術界把秦以前的歷史習慣性的稱為先秦,但是卻沒有先周,先漢等說法,原因同上,也是秦朝是古代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具體來說,秦始皇設立郡縣制,改變了地方勢力久居做大的情況,加強了中央集權。統一文字,便利了交流,有利於文化的傳播。統一度量衡,有利於經濟交往,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

................

綜上所述,秦對於中國古代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而秦以後的朝代,無論漢,隋唐,宋元還是明清只不過是重複秦朝的歷史罷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