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霞浦长沙村:库区移民村的“逆袭”之路

宁德霞浦长沙村:库区移民村的“逆袭”之路

宁德霞浦长沙村:库区移民村的“逆袭”之路

宁德霞浦长沙村:库区移民村的“逆袭”之路

“过去环境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内现代化,家外脏乱差。”这是过去长沙村里流传的顺口溜。

库区移民村何以“逆袭”为漂亮新农村?近年来,长沙村党支部牢固树立“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穿针引线靠党建”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施“扶贫先扶志”,推动移民安居乐业,实现乡村振兴。

宁德霞浦长沙村:库区移民村的“逆袭”之路

党员带头示范

群众走上“致富路”

1972年和1991年,因霞浦最大的中型水库建设,历经2次移民,崇儒、柏洋160户612名群众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长沙村。如何让这些移民“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成为了当时长沙村党支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让移民群众能在长沙能站住脚、扎好根,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对全村的宅基地、耕地、山林、滩涂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重新分配,把位于公路沿线最好的宅基地安排给移民建房,把最好的耕地、山林、滩涂分配给移民经营。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霞浦经济开发区扩大建设,长沙村60%农田被征用,大量移民因失地面临转型困惑。

“对于村民而言,最关心的无疑是收入问题。”如何带领群众转型走上增收致富路?村党支部在仔细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了养殖大弹涂鱼上。

但这一想法刚提出,就遭遇了不小的阻力。原来,早些年,村里也曾大力推广对虾与青蟹养殖,但都相继失败。为此,村民们对养大弹涂鱼的想法并不支持。“还是不折腾这些没把握的事,万一失败了还要承担不小的损失。”

为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长沙村党支部书记俞云灿决定率先试养12亩大弹涂鱼。“自己先试水,干出成绩就有说服力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大弹涂鱼试养真的成功了。

于是,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长沙村开始了新一轮产业转型。村党支部和村民一起重新整合滩涂资源,开垦荒滩2000多亩,成立了长沙大弹涂鱼专业合作社,组织失地村民投资入股养殖经营,并将养殖经验传授给村民。

仅养殖大弹涂鱼,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当年就增加了6300元,长沙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弹涂鱼科技推广示范村,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大弹涂鱼科技示范基地。

村企共建促增收

渔民上岸“淘金”

2012年伊始,福宁湾长堤合拢,长沙村滩涂资源不断减少,养殖业也日益萎缩,长沙移民村又面临第三次产业转型困惑。未来发展之路该如何走,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规上工业企业——邦德合成革有限公司在该村落户,2013年8月公司成立党支部后,村党支部立即与其开展“联合共建”,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承诺不建职工宿舍楼,按每人每月补贴50元标准,安排公司400多名职工全部租住在长沙村民家中。

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开始整修自家房子,养殖户摇身一变成了“包租婆”。据统计,通过发展“房东经济”,每年为全村带来了400多万元的房租收入,村民人均增收3149.6元。

村民邱钦贤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2012年,在村两委的启发下,他将旧屋推倒重建,盖起6层新楼。1至2层留着家里自用,其余用于出租。“其实,在盖新楼之前我心里也没底,投入七八十万元资金,万一没人租怎么办?”聊起当初下的决心邱钦贤说,但楼才建到一半,就陆续有开发区的员工闻讯而来洽谈租房。几个月后,楼建完了,租客也满了。

如今,邱钦贤每年仅收租金就有七八万元,加上一楼自家开设的小卖部带来的1万余元收入,一年光新房产生的收益就达近10万元。“比之前养大弹涂鱼的收入多了不少。”邱钦贤说。

为拓宽群众收入渠道,村党支部借助临近霞浦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瞄准发展园区配套服务业、布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村党支部和党员致富能人的引领带动下,村民们开始大力发展日用品零售、运输、饮食、观光农业、民宿等服务产业。

第三产业的发展,给长沙村带来不可比拟的发展新气象。截至目前,全村现有荷花观赏池40亩、火龙果采摘园100亩、民宿旅馆23家,加上个体经营的京杂店、小吃店等,如今第三产业已成为长沙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宁德霞浦长沙村:库区移民村的“逆袭”之路

党建富民强村

脱贫路上一个不落

村民的腰包鼓了,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成为了村两委的心头大事。2017年4月,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国家光伏扶贫工程优惠政策,引入既节能、环保、绿色,又收益快、增长稳、周期长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振兴乡村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通过推行“党建+扶贫+光伏”发展模式,长沙村党支部向上级争取了41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资金,首年村财增收达5万多元,并与生产能力不足的贫困户签订协议,在光伏项目中折股量化切出20%作为分红,贫困户首年分红达2000元。

此外,该村还将位于长南片空余的3亩多集体土地平整,出租给石材厂,年实现租金收入1.5万元。围绕“美丽乡村”主题,通过“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模式,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发展观光农业,吸纳农户、贫困户入股入社“抱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村民年增收30多万元。

村子有了新发展,就得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那么如何实现致富路上一个不落呢?该村党委设立了发展生产示范岗、巾帼示范岗等7类岗位,有针对性地对困难群众开展帮扶。

今年65岁的杨钦术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由于媳妇患有精神病,身患残疾的他也干不了重活,就在杨钦术对未来生活倍感茫然时,村里的党员干部向他伸出了帮扶之手。

截至2017年底,该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俞云灿说,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预计2018年村财收入可突破50万元,村财落后的局面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群众的增收途径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