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莫斯科戰役中,蘇德雙方有多少人蔘戰?

樊慧鑫

發生在

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的莫斯科戰役(Московская битва)是蘇德雙方圍繞蘇聯首都莫斯科市而展開的一場大會戰。該戰役分為兩個階段:防禦階段(1941年9月30日—1941年12月4日)和進攻階段,進攻階段又分為蘇軍反攻階段(1941年12月5日 - 1942年1月7日)和蘇軍進攻階段(1942年1月7日至1942年3月30日)。希特勒將奪取蘇聯首都——莫斯科這座蘇聯最大的城市視為“巴巴羅薩”計劃中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目標之一。在德國軍事史和西方軍事史裡將此役稱為“颱風”行動。

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如下:

蘇聯投入了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三個方面軍的兵力,共計約125萬人(含96個師、14個旅、2個築壘地域,坦克1044輛、各式火炮和迫擊炮10500門(其中反坦克炮約為1200門)以及568架各型作戰飛機);

納粹德國投入兵力1929406人(約78個師、1700至20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14000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780架作戰飛機)。

1941年東歐態勢圖

根據歷史文獻資料顯示,雙方作戰序列如下所示:

納粹德國:

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馮·博克元帥)

·第9集團軍(指揮官阿道夫·史特勞斯上將)

·第23軍(指揮官A.舒伯特步兵上將),下轄第251步兵師、第102步兵師、第256步兵師和第206步兵師

·第8軍(指揮官沃爾特·海茨炮兵上將),下轄第8步兵師、第28步兵師和第87步兵師;

·第27軍(指揮官A.瓦格納步兵上將),下轄第86步兵師、第162步兵師和第255步兵師;

·第9集團軍預備隊:第161步兵師和第14摩托化師

·第3裝甲集群(前期指揮官赫爾曼·霍特上將,自1941年10月5日起由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裝甲兵上將接替其職務)

·第6軍(指揮官B.弗爾斯特工程兵上將),下轄第110步兵師和第26步兵師;

·第41摩托化軍(指揮官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裝甲兵上將兼任),下轄第36摩托化師、第1裝甲師和第6步兵師;

·第56摩托化軍(指揮官F.夏爾裝甲兵上將),下轄第6裝甲師和第7裝甲師以及第129步兵師;

·第5軍(指揮官理查德·魯奧夫步兵上將),下轄第5步兵師、第35步兵師、第106步兵師;

·第4集團軍(指揮官馮·克魯格元帥):

·第9軍(指揮官G.蓋爾步兵上將),下轄第137步兵師、第263步兵師、第183步兵師和第292步兵師;

·第20軍(指揮官弗里德里希·馬特納步兵上將),下轄第268步兵師、第15步兵師和第78步兵師;

·第7軍(指揮官威廉·法爾巴切炮兵上將),下轄第7步兵師、第197步兵師和第267步兵師;

·第4裝甲集群(指揮官埃裡希·霍普納裝甲兵上將):

·第57摩托化軍(指揮官A.孔岑裝甲兵上將),下轄第20裝甲師、第30摩托化師和武裝黨衛軍“帝國”師;

·第46摩托化軍(指揮官海因裡希·馮·菲廷霍夫裝甲兵上將),下轄第5裝甲師、第11裝甲師和第252步兵師;

·第40摩托化軍(指揮官格奧爾格·施圖姆裝甲兵上將),下轄第2裝甲師、第10裝甲師和第258步兵師;

·第12軍(指揮官沃爾特.施羅特步兵上將),下轄第98步兵師和第34步兵師;

·第2集團軍(指揮官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上將);

·第13軍(指揮官G.費爾伯步兵上將),下轄第17步兵師和第260步兵師;

·第43軍(指揮官哥特哈德·海因裡希步兵上將),下轄第52步兵師和第131步兵師;

·第53軍(指揮官B.海森堡步兵上將),下轄第56步兵師、第31步兵師和第167步兵師;

·第2集團軍預備隊:第112步兵師;

·第2裝甲集群(10月5日改編為第2裝甲集團軍,指揮官古德里安上將)

·第47摩托化軍(指揮官約阿希姆·勒梅森裝甲兵上將),下轄第17裝甲師、第18裝甲師和第29摩托化師;

·第24摩托化軍(指揮官迪特里希·馮·施韋彭堡裝甲兵上將),下轄第3裝甲師、第4裝甲師和第10摩托化師;

·第48摩托化軍(指揮官維爾納·肯普裝甲兵上將),下轄第9裝甲師、第16裝甲師和第25摩托化師;

·第35指揮部,下轄第95步兵師、第196步兵師、第262步兵師、第293步兵師和第1騎兵師

·第34指揮部,下轄第45步兵師和第134步兵師

集團軍群預備隊:第19裝甲師、第900摩托化旅和“大德意志”摩托化團;

後勤保衛:第339步兵師、第707步兵師、第221保衛師、第286保衛師、第403保衛師和第454保衛師和武裝黨衛軍騎兵旅。

空中支援:凱瑟琳元帥的第2航空隊

蘇聯:

西方面軍(司令員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上將),下轄:

·第22集團軍(司令員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尤什科維奇少將)

·第29集團軍(司令員伊萬·伊萬諾維奇·馬斯連尼科夫中將)

·第30集團軍(司令員瓦西里·阿法納西耶維奇·霍緬科少將)

·第19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盧金中將)

·第16集團軍(司令員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中將)

·第20集團軍(司令員菲利普·阿法納西耶維奇·葉爾沙科夫中將)

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元帥)

方面軍第2梯隊

·第31集團軍(司令員瓦西里·尼基季奇·達爾馬托夫少將)

·第49集團軍(司令員伊萬·格里戈裡耶維奇·扎哈爾金中將)

·第32集團軍(司令員謝爾蓋·弗拉基米爾羅維奇·韋什涅夫斯基少將)

·第33集團軍(司令員德米特里·普拉託諾維奇·奧努普里延科中將)

方面軍第1梯隊

·第24集團軍(司令員康斯坦丁·伊萬諾維奇·拉庫金少將)

·第43集團軍(司令員彼得·彼得羅維奇·索邊尼科夫少將)

布良斯克方面軍(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上將)

·第50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彼得羅夫少將)

·第3集團軍(雅科夫·格里戈裡耶維奇·克賴澤爾少將)

·第13集團軍(阿夫克森季·米哈伊洛維奇·格羅德尼揚斯基少將)

·戰役集群(指揮員阿爾卡季·尼古拉耶維奇·葉爾馬科夫少將)

三個方面軍下轄的空中支援兵力共計568架飛機(含轟炸機210架、265架殲擊機、36架強擊機和37架偵察機),此外還有莫斯科防空航空兵下轄的423架殲擊機和9架偵察機以及隸屬於遠程航空兵的368架遠程轟炸機參戰,因此實際上投入的作戰飛機應有1368架。

進攻的德國裝甲縱隊

從市區直接開赴前線的蘇聯紅軍步兵

俄羅斯聯邦郵政發行的紀念莫斯科會戰60週年郵票


彼得堡的肥天鵝

二戰,莫斯科戰役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德國投入了180萬人、1700坦克、1390架飛機、1.4萬門各類火炮。蘇聯投入125萬人、坦克990輛、飛機677架、7600門各類火炮。

  由於,當時蘇聯總參謀部和各方面軍司令部錯誤的估計了德國的主攻方向,使這次戰役初期蘇聯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戰役開始後德軍迅速突破蘇軍各個戰線,合圍了蘇軍3個方面軍的主力。

  被德軍包圍的蘇聯軍隊進行著頑強的抵抗,牽制了德國28個師兵力,為整個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德軍在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後,才全部殲滅了包圍圈內的蘇軍。根據,戰後德國通報的戰報顯示,在這次戰役初期德軍共俘獲蘇軍66萬人,摧毀蘇聯坦克1242輛、繳獲火炮5412門。

  1941年,是蘇聯衛國戰爭最困難的時刻,駐守莫斯科的3個方面軍的蘇聯軍隊大部被殲,德軍坦克集群、步兵部隊全面向莫斯科進攻。

  隨後,莫斯科宣佈全面戒嚴,很多的政府機構、外交使團都開始撤出莫斯科。在這個關鍵時刻,蘇聯人民充分發揚了堅韌不拔、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全體莫斯科居民不分晝夜地修築著莫斯科的防禦工事。前線將士英雄奮戰,為贏得這場殘酷的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十月革命紀念日的這天,蘇聯舉行了人類歷史最特殊的一場閱兵,荷槍實彈的蘇聯軍隊在接受檢閱之後,立刻奔赴前線進行作戰。

  隨後,蘇軍由戰爭防禦轉入大舉反攻,重創了德軍各部,殲滅德軍30萬人,取得了蘇德戰爭期間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蘇軍在莫斯科戰役取得的偉大勝利,成功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5年,德國和日本的相繼投降後,人類歷史上最大一次戰爭也宣告結束。在這場戰爭中全體蘇聯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救生圈

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戰役在1941年9月打響之前,納粹德軍距離莫斯科300公里,此時的德軍共有軍隊200個師450萬人,火炮45000門,坦克2500輛,飛機3000架;而蘇聯情況不容樂觀,此時作戰部隊有300萬人,火炮25000門,飛機1500架,坦克2500輛。

圖為1941年8月,希特勒正與陸軍元帥和參謀總長研究軍事地圖。

德國希特勒認為佔領莫斯科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於是制定了進攻莫斯科的計劃,代號“颱風”。計劃1941年9月底之前部隊完成合圍,一舉進攻莫斯科,德國軍部組織了180萬人,坦克1800輛,火炮15000門,飛機1200架,從西、南、北三面進攻,在1941年入冬之前解決戰鬥。蘇聯在300公里的廣闊陣地上建立了多道防禦工事,集結了130萬部隊,坦克850輛,火炮7500門,飛機650架,等待德軍的到來,並陸續調集預備隊和發動莫斯科民眾作好反戰遊擊行動。

圖為德軍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向蘇聯村莊進攻。

隨後在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納粹德軍和蘇軍進行了聲勢浩大的莫斯科戰役,蘇聯還是按照老辦法,夏季防禦冬季進攻的模式,在入冬前蘇軍主要阻止和消耗德軍,入冬以後蘇軍開始反攻。10月初德軍已打到莫斯科城下,蘇聯政治機關先後撤走,但是斯大林等軍部人員留守在莫斯科,在蘇聯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在入冬前德軍雖然距離莫斯科僅50公里,但是成功阻止了德軍的進攻。

圖為莫斯科前線被關押的蘇軍戰俘。

入冬後的莫斯科戰場,蘇軍源源不斷的補給和預備隊的到來及時填補了戰場,而德軍的戰線拉長,戰時補給困難,部隊精疲力章竭,德軍進攻明顯減弱,此時蘇軍的反擊時機成熟,於是1941年12月5日開始,蘇軍進行大反攻,12月7日,日本向美國不宣而戰,悲劇的是日本並未向蘇聯宣戰,這意味著蘇聯還可源源不斷地將遠東的部隊調往莫斯科戰場。

圖為蘇聯的百姓組成游擊隊員進行有力抵抗。

戰場的態勢變成了蘇聯進攻,德軍防禦的現狀,德軍由於希特勒和軍部的意見分歧而延誤了多次戰機,德軍的補給由於天氣惡劣而中斷,部隊戰鬥力無法補充,因石油短缺的裝甲部隊變成了一堆破銅爛鐵,到了1942年4月,德軍重新被趕到距離莫斯科300公里的野外,莫斯科戰役結束。


圖文繪歷史

二戰中莫斯科戰役,蘇德雙方共出動300多萬軍隊,其中德軍180萬,蘇軍125萬。最初德軍來勢兇猛蘇軍難以抵擋,但由於戰線拖得太長,加上天氣惡劣,蘇軍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並取得最後勝利,德軍在這場戰役以失敗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