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严书记女儿事件”:三大疑问待解

央广网北京5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上周末开始,一组来自于四川成都金苹果幼儿园家长群里的聊天截图,迅速演变成了一出连续剧。

11日开始传播的截图显示,家长李某不满老师对她女儿的教育方式,搬出了一个“严书记”。李某质问老师: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随后,李某在家长群里宣称:老师已经被开除。

12日,网上出现一封“严书记”写给四川省委组织部的情况说明。由此得知,严书记就是四川广安市委副书记严春风。他在情况说明里表示:因为李某出轨,自己已和李某离婚五年,孩子归李某带,因此严春风本人对一切问题都不知情,该说明没有被媒体证实,也没有被严春风本人否认。

疑问一:严副书记是否“毫不知情”?

疑问二:涉事教师是否被开除?

金苹果幼儿园的保安说,涉事老师正常上班。

疑问三:严副书记能负担起贵族幼儿园的学费吗?

对于网络舆情,党纪政纪部门介入,应该给予肯定。然而,在“严书记舆情”个案里,总给人一种“舆论总是领先调查一个身位”的感觉。

涉及“特权”的问题属于自己不说别人不知道,但涉及“廉政”的部分,不能只靠舆情来紧盯。即使网友不“问”,相关部门能不能也做到“抢答”,不让本来不算严重的舆情发酵至今天这个地步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认为,从目前一些网络舆情发酵的案例中看,一些政府部门依然习惯于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主动发现问题,这个流程机制还有欠缺。更重要的是通过个案,让主管部门总结经验,梳理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回应或者内部纠偏。关键是在流程制度上构建起一系列的调查机制,不至于网民提出问题,出现首尾不能衔接的情形。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严书记女儿这幼儿园都快毕业了,至少上了三年;三年中,网友们能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能不能发现?杨伟东认为,网络舆情和政府部门的调查,应该既是队友,又是对手,两种监督之间有必要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和有效合作。网上舆情和政府调查不是截然对立的。网民、媒体和舆情,反映了公众对问题的关注。管理部门和媒体网民有效衔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让相关部门不至于在调查中显得被动。

从这个角度讲,四川省纪委监委介入调查只是回应的开始,期待也坚信纪委监委部门能够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廓清网民质疑的焦点。也唯有此,一起舆情事件才能圆满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