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人的“火鍋”

兵馬俑的軍陣讓世界震撼,法門寺的地宮令舉世皆驚,何家村的金器璀璨奪目……說起陝西的文物,你是不是也想到了這些?但這僅僅是陝西作為華夏發源地,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遺存之滄海一粟。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陝西各地的博物館,去看看那些或許並不著名,但卻價值連城的寶物,聽聽“護寶人”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

西周人的“火鍋”

寶物檔案

刖人守門鼎(西周二級文物)

1988年寶雞茹家莊窖藏出土 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通高18.7釐米,重4.3公斤。鼎整體呈長方體,造型奇巧別緻,以立體雕塑裝飾為主,蓋已殘,上飾竊曲紋,蓋的四角端各有一小鳥,器身四角各鑄有一個立體卷尾龍,雙目圓睜,張口回首,向上攀登,卷尾屈身,神態生動。爐身底部四角有四個扁條形足,足上端各飾有一隻袋鼠形獸首,雙突目出,雙耳聳起,呆萌可愛。

護寶人:翟慧萍,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宣教部主任

陝西寶雞,曾經孕育了光耀史冊的周秦文明,而青銅器則是周秦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寶雞最炫目的寶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銅文化為主的專題博物院,為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構建了一個新陣地,進一步彰顯了寶雞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

儘管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內有大名鼎鼎的何尊、逨(lái)盤、逨鼎、秦公鎛等青銅器,但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宣教部主任翟慧萍看來,有一件極其罕見的鼎形不得不提,它就是刖(yuè)人守門鼎。它造型別致,形似當代的火鍋,不僅是一件實用器,也是我國古代刑罰一件重要的物證。

形似火鍋,造型奇巧別緻

1974年12月的一天,在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的黃土臺塬上,村民在耕作時無意中刨到一個土坑。起初人們並沒在意夾雜在土坑泥土中大量散亂的馬骨,但接下來隨著鋤頭落下去所迸出的一下清脆響聲,村民們陸續刨出了一些鏤刻著精美花紋的“銅疙瘩”。

“經過考古工作者發掘,最終確定了1號墓墓主為 伯,2號墓墓主為井姬,年代約在昭、穆之際,這件刖人守門鼎就出土於茹家莊一號墓。”翟慧萍說。

“刖人守門鼎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盛放食物,下層放置炭火,兩側設窗,正面開門,底部的小孔和背面竊曲紋鏤孔用於通風助燃散煙,爐盤可以盛放炭火加熱,使鼎內食物保持一定的溫度,很像現在的火鍋。所以每次遊客看到這件器物就驚呼,這就是現代火鍋的原型呀!”翟慧萍說。

印證史書記載的酷刑

最引人注目的是爐體正面鑄有能自由開合的兩扇門,右門上站立著一位束髮裸體,失去左足的男性奴隸。他的腳是被砍掉的,這是當時的一種刑罰叫刖,他側身屈膝跪坐在門邊作守門狀,這是西周刖刑的真實寫照,與史書記載的刖者守門相符,證實了《周禮·秋官》記載:“墨者使守門,劓(yì)者使守關,宮者使守內,刖者使守囿(yòu),髡(kūn)者使守積。”翟慧萍說。在我國曆史上,自夏朝開始就有刖刑,西周時期刖刑的施用更加普遍。春秋時,齊國由於受刖刑奴隸太多,導致假足價格上漲,鞋子非常便宜的奇特現象。

類似於刖刑題材的青銅器迄今共出土了五件,其中寶雞出土兩件。另外三件分別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刖刑人方鼎、山西博物院藏刖人守囿銅車以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小黑石溝出土的刖人守門方鼎。“守門的刖人,反映了奴隸社會底層人悲慘的生活,說明當時的青銅鼎不單是禮器,還被統治者作為維護統治、昭明刑罰的載體,以法律佈告的形式,教化其餘平民和奴隸們要遵紀守法,它是我們研究西周社會制度和刑罰制度的重要史料。”翟慧萍說,“刖人守門鼎集實用性、藝術性、警示性、教育性為一體,是一件青銅藝術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