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务员考试,本科与研究生在选择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本科出身的公务员,“刷学历”是不是刚需?

就在上周,刚步入职场的学弟来找我谈心,话里话外透露出忐忑不安之情。大概意思是,小学妹自卑的原因,由于她刚参加工作,发现周围同事不是985、211,就是硕士研究生的,自己本科毕业于一所三本院校,顿时觉得说话都没了底气。纠结了好几天,于是跑来问我,学历真的那么重要吗?

面对她这个问题,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既怕打击她自信心,又怕没能让她看清现实。

学历重不重要?重要!那公务员是否应该继续追求更高学历?这就让我想到了之前的比喻,考研就像买房,对有的人来说是刚需,对有的人来说是投资。今天,我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谈考研这件事。帮助大家人清,考研在公务员职业生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参加公务员考试,本科与研究生在选择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从过往来看,提高学历是趋势

如果你是刚到乡镇参加工作,你会发现单位里资历较长、年龄偏大的同事们,有本科学历的不多,所以你才会被大家夸上一句“乡里又来了个大学生啊”。毕竟,七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还是少数,中专、大专毕业就算是相当不错了。而如果你有幸了解的多一些,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大学学历不是第一学历。也就是说,他们当年参加工作时也都是中专、大专毕业,后来才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取得了大学学历。前两年,在N 省Z市一次事业单位选拔副科考试中,很多在乡镇苦苦熬了半辈子的人以为看到了进城和提拔的机会,结果却因为学历问题,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当年专接本,大专的课程学满几门就可以报考大学,很多人报考大学成功后,却没有坚持读完大专的课程。这样一来,只有中专和大学的证书,大专的证书没有取得,学历存在问题。而有一部分人,在当年刚参加工作时,虽然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只是跟着大家一起考试、学习,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谁能说当年专接本的热潮,和如今在职考研风没有一些类似呢?

参加公务员考试,本科与研究生在选择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考研好还是考公好?

这似乎是一个高频的问题。这两种选择,我认为都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上升渠道,但我更认为是没能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我那会儿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作了诸多的尝试但又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所以不如结合一下自身的情况,例如:志向、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等,询问自己又参考家人的意见。我有看到大一的孩子就开始准备公考,我建议不如多做点别的尝试,去发现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大三开始准备也并不晚。考公的目的。我猜有不少朋友对公务员没能有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公务员这个行业还成为我一些朋友口中的,“实在不行就考公务员”的退路,是父母亲戚的逼迫,是不求上进混吃等死的工作,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

公务员稳定,是一个稳定的国家政权的必然属性,试想一下公务员都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些职能机构哪来的工作经费去运转。同时,稳定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感兴趣的可以去和基层的公务员聊聊天,又或者去本地的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观摩一下,并不是想想的那么轻松。当然,考公可以就是为了追求稳定这并没有什么错,公务员是一个职业,认真负责完成本质工作就是尽职尽责,薪酬方面虽然发不了财,但是能过上平淡的小日子。

参加公务员考试,本科与研究生在选择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考公也可以追求一些别的东西

例如自己有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负,虽然可能做为广大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这样的机会并不是那么的多。是否要全职备考?这个需要结合自身情况,例如在职的时候能否保证每晚都有时间学习;父母对全职备考的支持态度;自己有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考公的决心和自己的毅力等等。考上自然万事大吉,若是一次稍有失利,最怕人言可畏,亲戚朋友分分钟教你做人:“你家孩子还不不去工作呀;先择业再就业嘛,边上班边考试嘛;公务员有啥好呀,拿那么点死工资......”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有点动摇,我猜你肯定坚持不下去了。选什么岗位好?这个当然看你的需求,追求稳定,首选事少钱多离家近,县直/市直/省直机关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考试难度大一些。如果想在仕途上有些成就,那么去基层吧!同志!社会主义需要你来添砖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