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公務員考試,本科與研究生在選擇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本科出身的公務員,“刷學歷”是不是剛需?

就在上週,剛步入職場的學弟來找我談心,話裡話外透露出忐忑不安之情。大概意思是,小學妹自卑的原因,由於她剛參加工作,發現周圍同事不是985、211,就是碩士研究生的,自己本科畢業於一所三本院校,頓時覺得說話都沒了底氣。糾結了好幾天,於是跑來問我,學歷真的那麼重要嗎?

面對她這個問題,我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既怕打擊她自信心,又怕沒能讓她看清現實。

學歷重不重要?重要!那公務員是否應該繼續追求更高學歷?這就讓我想到了之前的比喻,考研就像買房,對有的人來說是剛需,對有的人來說是投資。今天,我想從不同的角度來談談考研這件事。幫助大家人清,考研在公務員職業生涯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參加公務員考試,本科與研究生在選擇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從過往來看,提高學歷是趨勢

如果你是剛到鄉鎮參加工作,你會發現單位裡資歷較長、年齡偏大的同事們,有本科學歷的不多,所以你才會被大家誇上一句“鄉里又來了個大學生啊”。畢竟,七八十年代考上大學的還是少數,中專、大專畢業就算是相當不錯了。而如果你有幸瞭解的多一些,你會發現,很多人的大學學歷不是第一學歷。也就是說,他們當年參加工作時也都是中專、大專畢業,後來才通過函授、自考等方式取得了大學學歷。前兩年,在N 省Z市一次事業單位選拔副科考試中,很多在鄉鎮苦苦熬了半輩子的人以為看到了進城和提拔的機會,結果卻因為學歷問題,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當年專接本,大專的課程學滿幾門就可以報考大學,很多人報考大學成功後,卻沒有堅持讀完大專的課程。這樣一來,只有中專和大學的證書,大專的證書沒有取得,學歷存在問題。而有一部分人,在當年剛參加工作時,雖然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只是跟著大家一起考試、學習,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誰能說當年專接本的熱潮,和如今在職考研風沒有一些類似呢?

參加公務員考試,本科與研究生在選擇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考研好還是考公好?

這似乎是一個高頻的問題。這兩種選擇,我認為都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上升渠道,但我更認為是沒能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我那會兒就是一個特別典型的案例,作了諸多的嘗試但又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所以不如結合一下自身的情況,例如:志向、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等,詢問自己又參考家人的意見。我有看到大一的孩子就開始準備公考,我建議不如多做點別的嘗試,去發現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大三開始準備也並不晚。考公的目的。我猜有不少朋友對公務員沒能有個正確的認識。而且公務員這個行業還成為我一些朋友口中的,“實在不行就考公務員”的退路,是父母親戚的逼迫,是不求上進混吃等死的工作,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

公務員穩定,是一個穩定的國家政權的必然屬性,試想一下公務員都吃了上頓沒下頓,這些職能機構哪來的工作經費去運轉。同時,穩定也並不意味著沒有挑戰,感興趣的可以去和基層的公務員聊聊天,又或者去本地的行政服務中心的窗口觀摩一下,並不是想想的那麼輕鬆。當然,考公可以就是為了追求穩定這並沒有什麼錯,公務員是一個職業,認真負責完成本質工作就是盡職盡責,薪酬方面雖然發不了財,但是能過上平淡的小日子。

參加公務員考試,本科與研究生在選擇崗位上也有不同追求!

考公也可以追求一些別的東西

例如自己有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負,雖然可能做為廣大公務員隊伍中的一員,這樣的機會並不是那麼的多。是否要全職備考?這個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例如在職的時候能否保證每晚都有時間學習;父母對全職備考的支持態度;自己有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考公的決心和自己的毅力等等。考上自然萬事大吉,若是一次稍有失利,最怕人言可畏,親戚朋友分分鐘教你做人:“你家孩子還不不去工作呀;先擇業再就業嘛,邊上班邊考試嘛;公務員有啥好呀,拿那麼點死工資......”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有點動搖,我猜你肯定堅持不下去了。選什麼崗位好?這個當然看你的需求,追求穩定,首選事少錢多離家近,縣直/市直/省直機關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考試難度大一些。如果想在仕途上有些成就,那麼去基層吧!同志!社會主義需要你來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