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好奇过韩信的兵法谋略是从哪学来的?答案或许在此

关于韩信的记载,恐怕最多的就属《史记·淮阴侯列传》了,或者可以说该篇列传就是全部。但是,对于韩信这种绝对独步古今的人物,这区区数页纸张显是远远不够,我们想了解的东西还有太多……

有谁好奇过韩信的兵法谋略是从哪学来的?答案或许在此

1.

就比如说:韩信那通天的兵法谋略到底是从何处学来的?

众所周知,同为“三杰”之一的张良是因为收受了桥上老人的《太公兵法》并日夜习诵才有后来的大成,也即是说,张良是有秘籍在手的。但是,当日刘邦在汉中登坛拜将之时,韩信不过是一区区治粟都尉,且还是经过夏侯婴的鼎力推荐才刚刚提拔起来的。

一朝之间,从一治粟都尉或者从一逃兵一跃而成为大将军,成为刘邦帐下最高军事统帅,任谁都会觉得荒唐,都会觉得韩信将会成为赵括第二而刘邦成为赵孝成王第二。

有谁好奇过韩信的兵法谋略是从哪学来的?答案或许在此

但是,所有人均被打脸。所有人都没想到韩信日后靠着自己绝伦的兵法谋略为刘邦打下了大半边天!而与此同时,也给后世人留下了极多困惑:韩信这通天的本领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不妨一一分析。

2.

据载,韩信少年丧父,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无德无财,无从政之资、无经商之本。后未久,连母亲也离他而去,致使他的粮道也从此断掉……无奈的韩信,只好通过寄人篱下、垂钓湖边还有漂母赐食等渠道勉强果腹。

给人的印象就是:没被饿死已是奇迹。

有谁好奇过韩信的兵法谋略是从哪学来的?答案或许在此

而关于布衣时期的韩信,《史记》中记载的大概就是这些,丝毫未曾提及他刻苦学习、拜师求艺这些问题。于是,我们也就主观地将思维定格在韩信的温饱问题上,主观地以为一个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人是不会考虑饭食以外的问题的。

但是,我们错也就错在了这里。韩信是曾忍饥挨饿,但是他也曾带着独立思考、蓄着大志苦读过兵书。因为在韩信带兵攻打赵国时,众将士起初对他“背水布阵”很是不解,再当战争胜利之后则更为不解了。于是他们带着困惑也带着献媚发出了提问。

对此韩信解释道:“背水为阵确是兵家大忌,但是兵法上不还写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吗?须知我们大部分士卒都是仓促招募,不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卖命呢”?

而除此以外,韩信在攻打魏国时,「陈兵临晋而渡于夏阳」,用的是《孙子兵法》中的“远而示之近”之法;攻下齐国后,韩信又决潍水而斩龙且,用的是“半渡而击之,利”之策……

如果没有对《兵法》绝对地熟稔,韩信是不可灵活运用至此的。

所以由此来看,韩信是有高学历的。此其一。

3.

而回望历史,有高学历之人绝不在少数,典型如赵括。

后世人、尤其当代人,很多都试图在为赵括洗冤,认为他本也大才槃槃,只是时运不齐、对敌白起,这才遗臭万年。甚至还有人借此说及韩信,认为其只是天赋更高、运气更好罢了。

诚然,二人却有一点相似之处,都是熟读兵法,都是忽受大任。但是二人极大的不同却是韩信一路胜下去,而赵括一战即止。赵括是否屈才不好说,但韩信却绝对不愧“兵仙”之称,因为运气是不可能让他走这么远的。

不仅如此,韩信还有一点不同是,他是有过数年的实践经验的。早在项梁渡淮水而抗秦时,韩信就已投入其麾下当幕僚,项梁死后,又跟随项羽,为郎中。虽然此间用韩信的话来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但至少可以说明的是,韩信是有献策平台的,也即是可以参与(郎中身份)项家军的高层会议的

。这一点,对他分析天下大势、掌握最新军情、运用战略战术、学习排兵布阵是有极大帮助的。

有谁好奇过韩信的兵法谋略是从哪学来的?答案或许在此

须知楚军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抗秦的最前沿,可以说是代表最先进技术的。

所以,韩信也并非是刚获学历就赴大任的,他是有积淀在身的。此其二。

4.

傲人的天赋。此其三。

文 / 起叔

图 / 网络

注 / 如有不对,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