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桂林歷史文化拿下全國大獎,這次竟是靠它!

梅瓶最早作為一種儲酒的器物始見於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時期隨著景德鎮青花瓷器的大量燒造而日趨風行。關於“梅瓶”一詞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口徑之小,僅於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桂林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明代梅瓶300多件,絕大部分出自明代靖江王陵區,其藝術水平、文化意義、學術價值極高。“靖江遺韻——— 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展出200件桂林明代出土梅瓶精品,其中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130件,涵蓋12款型式、15類釉色和30種紋飾。展覽按梅瓶的來源、概況、釉色、造型和紋飾五個部分來組織展品,同時輔助了圖表、場景、模型等,以明暗雙線運行、信息互補的形式設計,全面展示了桂林明代出土梅瓶及其文化,展現我國古代陶瓷文化的迷人風采和桂林這座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內涵。此外,展覽還通過多媒體和“棋藝比拼”、“拼拼樂園”、“繪色工坊”等體驗項目,讓觀展者瞭解梅瓶製作工藝流程及其背後的歷史故事,讓文物活起來。

“‘靖江遺韻——— 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展在全國60多個展覽報名申報中,成功入圍終評的21個境內展覽項目,並最後成為廣西唯一的獲獎展覽,這個獎來之不易。”桂林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市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戰略,此次獲獎對宣傳我市優秀的歷史文化、讓越來越多的人瞭解桂林的歷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據悉,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自1997年以來,已持續舉辦了十五屆,300多個優秀陳列展覽的做法和經驗得到了推廣借鑑,陳列展覽精品項目的示範引領效應不斷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