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和靦腆內向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李豔勤

偶爾打個噴嚏和感冒了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是病啊。社交恐懼是精神障礙的一種,也就是精神疾病,而內向靦腆是性格的一種。社交恐懼是焦慮症的一種,是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面對被審視的社交情況出現的害怕和焦慮;害怕自己的言行或焦慮表兄會導致負面的評價;社交狀況總能導致自己的焦慮,個體儘量逃避使其產生焦慮的環境。而內向靦腆,其實不具有什麼含義,只是性格的一種,表現為不愛說話,喜歡自己獨處等等。其實從社交恐懼的分類可以看出,最主要的特徵是引起人的焦慮和負面評價,而且個體會逃避這樣的社交場合。

內向呢,是不愛說話,社交時候也有焦慮,但是不會時刻的殫精竭慮,不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其實最主要的區別,就是一個是精神障礙,一個是性格類型。很多的精神障礙的特徵,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比如誰也有抑鬱情緒的時候,誰也有焦慮,每個人都有社交時候的緊張,但是和疾病的區別是,他們不影響正常的功能,持續時間短,個體不會因為這些消極的情緒而去逃避這些事。

靦腆內向是有一些社交的問題,但是不影響正常的社交,和社交恐懼是沒什麼特定的關係或者相關的,保證正常的交流就好了。內向是能量指向內在,通過獨處等安靜的活動活動能量,而社交行為等是消耗能量的,但是這並不影響其進行正常的交流。而靦腆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成長階段中的一種心理表現,隨著成長和社會化,也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二者與精神障礙都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青音約

從心理學上看,社交恐懼症(現被稱為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而靦腆內向是一種人格特質。

儘管,看上去“社交”都會引發這兩類人的不適,他們可能也都會想要逃避社交,但實質上這兩類人是非常不同的:


1. 社交引發的不適程度是不同的

對於社交恐懼症的人而言,社交情境可能引起他們極大的不適,超出一般人所感受到的不適,他們甚至可能因為害怕社交而丟了工作,無法參加考試,變得不和其他人往來,甚至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內向靦腆的人則不是。他們也許也會對社交感到一些緊張,但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拒絕與人交往。

比如,下個月有一個聚會,社交恐懼症的人可能從知道這個消息的那一刻起就焦慮得寢食難安,最後索性不參加任何聚會;而內向靦腆的人則是在當天要出門前才感到有些緊張、心跳加速。

2. 逃避社交的原因是不同的

社交恐懼症人之所以迴避社交,是出於他們對於社交情境可能引起的不適的逃避,比如他們非常害怕自己又會因為社交的需要而一整個月睡不好吃不好,於是每次聚會他們都選擇不參加。

而內向靦腆的人迴避社交往往是因為他們對於“社交”本身不感興趣。他們不喜歡在社交場合中泛泛地交談、寒暄,這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尷尬,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和一些熟悉的人進行更有深度的聊天。

社交恐懼症(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臨床診斷意義的精神疾病,它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不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擔憂,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Reference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rlington, VA: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知我心理學

1.靦腆內向是先天形成的一種性格。定型的比較早,在幼年時期,你的家庭的教育以及身邊小夥伴的特質決定了你是否內向。

社交恐懼症是後天形成的。定型的比較晚,一個十多歲還十分外向的人,有可能在幾年後突然發展成社交恐懼症。

2.社交恐懼症是一個人對社交的排斥、恐慌,他們大都是經歷過多次、反覆的社交失敗,導致自己內心產生了心理陰影。


由正常社交突兀轉變成社交恐懼症的情況通常伴隨著環境轉變,比如搬家,轉校,新的環境造成了個體對周圍的陌生,一旦他人被拒絕多次,他就有可能不再願意參加社交,從而變得沉默寡言。

3.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心理疾病,而內向是一種性格。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通常擁有足夠的社交技巧,但他們不願意與別人交流,一個人待著會讓他們非常自在,從而感受舒適,他們享受這種沒人能夠制約他們,或者打擾他們的生活方式。


4.社交恐懼症患者通常缺乏足夠的社交技巧。他們經常會在社交活動上出醜,久而久之,為了避免出醜的發生,他們寧願不去參加社交活動。

5.此外他們往往內心渴望參加社交活動,但是擔心會被拒絕,為了避免有可能的這個拒絕,他們寧願不去參加,而選擇一個人獨處。



對他們來說,一個人獨處並不快樂,他們非常想要去在人群中證明自己,為了讓別人重視自己,他們甚至會失去自我,過度取悅他人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理奶爸

現在比較通用的叫法,叫做『社交焦慮障礙』

英文原文是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ocial Phobia),簡稱SAD。

不過我還說一下,科普一下好了。比起專門研究社交焦慮的博士生,我不算熟悉,只能根據讀過的課本和論文來介紹。

最後有一個問卷鏈接,是測量SAD的國外問卷(中文版)。

社交焦慮障礙表現是:

對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存在顯著並持續的害怕。

具體表現

1、認為自己會在社交情景中丟臉

2、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而尷尬

3、擔心暴露自己的焦慮症狀

4、會迴避參加社交情景,或者雖然很緊張但強忍著參加

5、顯著持續害怕很明顯。一般人在陌生場景都會緊張、有點害怕。但是SAD的人會更加害怕更加緊張、一般人過段時間後心情會平復下來。但是SAD的人會長時間的持續緊張和害怕

6、知道自己的擔心和害怕是沒有道理的、過度的,但是還是害怕

7、可能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出汗、尿急、心跳明顯加快等。

具體機制-注意力

同時,表現出對社交刺激具有注意偏差;

分別是這三種:

注意增強:會更容易注意到某些事物。比如一群人在眼前,首先注意到的都是不開心、憤怒、不友善的表情。而對中性表情、積極表情的反應比較慢。

注意固著:一旦注意到某些事物後,會發現自己很難轉移注意力。比如一直在想剛才看到的某些人的憤怒表情。

注意迴避:這個有兩個意思。

一是,SAD的人會很想很努力要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二是,SAD的人注意到外界可能有威脅的信息(比如上面說的,看到別人表情憤怒)後,注意力如果轉移裡就會轉到自己的內部(比如開始注意自己是不是緊張,開始想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不過這第二部分,還是個驗證不夠充分的假說。

這三個成分交互作用促使社交焦慮持續發展。

內向的定義

心理學上,內向的定義,並不是說害怕社交。

內向的人,是指:獨處的時候,更能感覺到有活力、有精神、能夠休息好。而和別人待在一起,哪怕什麼都不做,也容易疲憊。

外向的人,是指:和別人待在一起,更能感覺有活力、有精神、能休息好。獨處的時候,比較容易覺得悶。

也就是說,一個內向的人,可能有社交焦慮,也可能沒有。


內向而社交焦慮的人:社交場合持續明顯的感覺害怕,而且很容易覺得疲憊。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他覺得比較精神。

內向而沒有社交焦慮人:社交場合不容易害怕。但是還是容易覺得疲憊,還是覺得一個人比較有意思。

如果你不害怕社交,但是就是不太願意和人社交。那就是內向。

靦腆和社交焦慮障礙

這兩個,確實很接近。

每個人都會有社交焦慮的體驗,但是不一定發展成「障礙」。

目前學術界比較公認的是:心理障礙的一些反應,所有人都會有,只是有些人特別強烈持久所以稱之為「障礙」。這個叫做:連續性模型。

有些量表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比如

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http://www.apesk.com/lsas/lsas.html

國內的有《大學生社交焦慮量表的編制》是北京大學錢銘怡教授(《變態心理學》這本教材的坐著)的論文。不過我暫時沒找到量表。

這些量表,都是需要先給很多人做過後,才能得到「常模」。簡單說就是:這件事情並不絕對,只是看你所處的國家、文化中,你相比其他人怎麼樣。如果你的程度和絕大多數人差不多,那就認為是「不是障礙」。如果你的程度,很少找到跟你接近的人,那可能就是「障礙」。


照見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神經症性的心理問題,而靦腆內向則是一種性格特徵,一種是病態的,而一種則是較為正常的,它們之間有這樣的幾個區分:

社交恐懼症屬於是恐怖性神經症,從恐怖兩個字來判斷,就可以知道,這類人在面對社交環境的時候,會產生很多過分的、不合理的對外界事物的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其心理表現為極度的焦慮、抑鬱、強迫行為、迴避性以及強忍耐性,就是需要通過對自身造成很大心理負擔的方式才能忍受一些社交環境。並且,它的分類也是不同的,例如:廣場恐懼症、普通社交環境的恐懼症以及特殊情景下的恐懼症,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引起極大的情緒波動和障礙,最終就不會很難融入,而是會逐漸脫離、逃避這種社交環境。

而對於你的問題,社交恐懼症(輕微)的說法其實並不存在,這種恐懼症一旦發生,就會產生諸多的問題,雖然也有逐步加重的趨勢,但基本一開始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身處社交環境時,有強烈的焦慮感、抑鬱傾向,有反覆的想要逃離和勸解自己的這個過程,並且會產生較多的心理矛盾,有時候生理也會產生不適反應,例如:發抖、不斷地出冷汗、心慌等等。

如果你並不符合上述的一些描述,那麼,你就可以考慮自己是不是因為性格問題而產生的一些社會適應不良的現象,如果是,那麼也應當給予自己一些鍛鍊和改善的機會,因為無論如何,過於的逃避以及現實的社交要求也很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其他方面的心理問題。


心理學了個啥

當前社交焦慮障礙較為常見,在世界範圍內終生患病率約為3%-7%,多發於學齡前早期和青春期,且女性在某種程度上比男性更可能患此障礙。社交焦慮症的表現與性格靦腆內向有相似點,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DSM-5來看,社交焦慮症須符合以下標準:

一、因社交情境產生明顯的害怕與焦慮;

二、害怕自己的言行導致負面評價;

三、社交情境總會促發害怕或焦慮;

四、害怕與焦慮與實際威脅不相稱,較為誇張;

五、焦慮或迴避社交情境,持續時間大於6個月;

六、也社交焦慮往往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導致其社交、學習、生活或工作等方面受損。

對於一些性格內向的人並且敏感的人來說,也會有類似焦慮障礙的症狀,比如說,害怕與他人社交,尤其是公眾場合演講或表演。但我感覺兩者還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是社交情境所帶來的巨大痛苦和嚴重影響,並有明顯的迴避行為。

如果你的確是性格內向靦腆,我建議你放下心裡的包袱,因為性格的內向與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性格有可塑性,但是改變較難,建議你把重點放在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上面。

希望能夠幫到你,也希望你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鵜鶘心理

我覺得本質區別在於一個是屬病態,一個略正常。一個是在社交情境下表現出的心理疾病,一個是個體特徵。



從生理表徵上,它們在與人交往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病態的恐懼症,既然上升到病態,則生理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感:出汗、心跳加速,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行為異常。 而靦腆內向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嚴重,它的表現或許僅僅是緊張、不愛說話、臉紅等等。

它們的不同,還體現在所設定的情境不同: 靦腆內向是拋開了一個社會群體的交流情境,它只針對個體而言。 社交恐懼屬於一種群體形態下出現的一種行為方式。

如何界定是否是性格問題還是已經上升到了病態的社交恐懼症,除了看看是否有非常不合理的恐懼感:極度焦慮、不可控的強迫行為,以及因此帶來的一些生理上的過激反應,還要看看這種症狀是偶發還是頻發。 其實每個人在社交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緊張,而多半會在不斷鍛鍊和習慣中逐漸克服緊張,而之所以靦腆內向的個體會比較容易演化為社交恐懼,則在於後天的主觀改變意願太弱,這可能又要和從小生活的環境、家庭背景和所受的教育扯上關係了,這裡就不展開了。

總而言之,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病態,是一種消極情緒積蓄到一定程度演化的一種心理疾病,而靦腆內向雖然很容易演化為社交恐懼症,但是隻要主觀訴求上願意去改變,經過後天的磨練,社交恐懼症將無從談起。


產科佳育苓蘢

要區分社交恐懼症和靦腆,首先要弄清楚社交恐懼症是什麼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神經症,表現為對外界過分和不合理地恐懼,恐懼發作時還伴隨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並且患者是知道自己的這種病症的,可是恐懼依然不受他們自己控制。

目前把社交恐懼症的病因分為三類

遺傳導致的,神經症化導致,條件反射的社會環境或者成長經歷造成的。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心理衝突激烈,並且這種衝突是無序的、混亂的。社交恐懼症帶來的痛苦讓患者不得不求醫來緩解。CCMD-3對社交恐懼的診斷標準為: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別人,患者明知道沒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懼的發作。恐懼發作時往往伴隨有顯著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或者帶著畏懼去忍受。

我們再看看靦腆是什麼

通過可操作性訓練,靦腆是可以改善的。通過自我行為的改變,在社交生活中獲得更多積極的反饋,會增強自己的社交信心。

以上

歡迎關注“開火車的老溼機”

開火車的老溼機

你好,看到了你的問題,關於社交恐懼症和靦腆內向的本質區別。回應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下社交恐懼症的診斷說明,可能能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症狀是持續一段時間內害怕在公眾面前可能出現羞辱和尷尬的社交行為,擔心別人嘲笑或者給予負性評價,並在相應的社交場合持續感受到緊張或恐懼。大部分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意識到這種緊張和恐懼其實是不合理的,但仍然設法迴避相關的社交場合,甚至有一些會進行自我隔離,拒絕所有的社交,對必須參加的社交充滿期待性焦慮,而對於社交的迴避性行為已經嚴重影響患者的個人生活、職業功能和社會關係。
臨床上如果要診斷為社交恐懼症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一個是主要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會產生焦慮;第二個是對這種恐怖情境產生迴避是突出的主要特點;第三個是程度方面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目前的生活。
以上介紹了社交恐懼症相關的定義和診斷之後,就可以看出它和我們平常說的性格“靦腆內向”還是非常不一樣的,內向的人可能看起來是不擅長社交情境,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迴避行為,更不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目前的生活,可是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就會出現。而且,社交恐懼症是屬於恐懼症的一種分類,屬於一種神經症性障礙,而“靦腆內向”是性格的表現,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相關,且並不代表內向性格的人就容易有社交恐懼症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的一些分享,歡迎繼續討論哈。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姚夢麗


暖心理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是心裡方面出了問題,是一種心裡疾病。而靦腆內向的人,是本身性格就這樣,沒什麼大問題,也不影響生活。


一般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比較內向,當她們在生活中遇到重大的挫折的時候,又或者當她們生活環境發生巨大的變華適應不了,又沒人開導的時候,就容易退縮到自己的世界。不願意與人交流。久而久之就不知道怎麼跟人交流,從而害怕跟人交流。情節嚴重者,她們不敢跟人對視,不敢跟異性說話,不敢逛街買東西。她們可以幾個月都不吭一聲,不出門,對家人也是愛搭不理,心裡極度缺乏安全感。這種狀況一般多發生在青春期。


如果身邊有這類人,我們要多關心她,多跟她接觸交流,讓她受到這世界的溫暖,讓她相信自己也是可以被愛的。一般都可以慢慢走出來,迴歸正常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