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出來的饅頭白?

部落說說

主要材料:中筋麵粉(普通麵粉)300g 酵母3g 鹽1點點 溫水150g 豬油1小勺

1. 先準備好所有材料,把酵母放到溫水中攪拌一下,放一邊15分鐘,再準備一個盆,把麵粉倒進去,再倒鹽水(用一點點鹽兌的),這樣做可以讓饅頭白一些,鬆軟一些,把酵母液倒入麵粉盆中攪拌(每個品牌的麵粉吸水不同,不一定是這個量的水,可以分次慢慢加),揉麵時,把豬油1小勺子加進去一起揉,這樣出來的饅頭又白又香,揉好後放到溫暖處發到2倍大

2. 等發到2倍大後,用手指按一下面團,面不會粘到手上,基本上就好了,發酵時一定要注意溫度問題,太高的溫度酵母會死

3. 再用手拉一下面團,裡面基本上是上圖這個樣子就算髮好了

4. 發好了之後,在案板上撒麵粉,可以用力揉吧,饅頭要好吃,這一步很重要,要充分排氣,揉好後把麵糰揉到光滑就行了

5. 揉好後,就隨便自己喜歡了,可以揉成長條切成塊,也可以直接揉成圓

6.把饅頭全部處理好後,放到蒸鍋上,再繼續醒發15分鐘(蒸饅頭一定要冷水開始蒸,這樣饅頭受熱比較均勻)開火蒸饅頭,大火上汽後蒸15分鐘,蒸好後不要著急打開蓋子,燜5分鐘最好,這樣饅頭不容易回縮


廚房小蔡

一是選料二是配料三是製做,掌握了這三點做出來的饅頭才能白。

1、是選雪花粉以上的精白粉1000克。



2、配比。酵母10克,溫水500克,酵母倒入溫水中蓋蓋,化開激活。然後分次到入麵粉中,邊倒水邊拌勻,沒有乾麵粉,然後和成麵糰,靜醒十來分鐘,再揉十來分鐘,如此反覆三次,然後放在發酵箱中發酵,溫度35到40度,發酵到2倍大時,再拿到案板上揉十來分鐘,靜醒十來分鐘,如此反覆兩次,分劑,每個劑子再揉百十下,做成饅頭,又放在發箱中發酵,饅頭增大變輕,可以蒸了。



3、用竹籠屜蒸。開水上鍋,大氣出來後,蒸15分鐘就熟了。



增白的因素很多,上面只是要點,掌握好了一鍋白白胖胖麥香味十足的饅頭就可品嚐了。


小吃學院

什麼樣的饅頭做出來白?我是一個專門做飲食,美食累的,遇到你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問的很寬泛。

首先,饅頭有小麥面饅頭,莜麵饅頭,谷面饅頭,玉米麵饅頭,蕎麥麵饅頭………等等,好多種。

1.從面類上來說,我覺得最白的還是小麥面饅頭,因為麥面比其他穀物本來就最白,做的過程中不出什麼意外的話,當然小麥面饅頭了。

2.在麵粉裡面,又分為專用麵粉和普通麵粉。專用麵粉如餃子粉,餅乾粉……等。普通麵粉有高筋麵粉和低筋麵粉……細分的話還多。當然專用麵粉要比普通麵粉蒸的饅頭白了。

3.對於同一種麵粉不同人做出來可能黑白程度不一樣。這個要看蒸饅頭人的技術和手藝了,比如放的酵母的多少的差異。俗話說,三分手藝,七分火候。最好剛開始大火蒸多來的饅頭酥,松。

4.本人暫時就考慮到這些,不對之處,大家指正。


西北坤子

做饅頭和花捲都是要經過發麵、兌鹼、揉麵、做坯、醒發、蒸制這些主要的製作工序,只是區別於饃坯的形狀而已。還是以我做花捲回答吧!


我只用老面發麵做花捲,我總覺得要是花捲白,最為關鍵的還是在純鹼量的把握上。看出圖一、圖二有什麼不同了嗎?

一圖就是兌鹼量非常合適,花捲有點“雪白”感;圖二兌鹼量不足,蒸出的花捲顏色發暗,也就是常說的不白。

人們總認為,蒸饃店的饃就是比家裡的白,可能添加了什麼。有良心的店主他不願也不敢這麼做!其實,除了使用的麵粉等級有差別,大籠屜蒸制,製作工藝及技術嫻熟外,主要是兌鹼經驗“豐富”。(酵母發麵另當別論)

純鹼(別用食用鹼),必須用溫水化開。如何正確用鹼,除考慮發麵程度、季節氣溫、室溫影響外,一般冬、秋、春、夏季,按10斤發麵兌鹼水35克——65克標準做參考。



兌鹼量是否合適,所謂的“拍”、“聞”、“看”之經驗,都會造成誤判,最直觀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燒”,即撕一小塊兌了鹼的面,在爐火上燒熟,瓣開查看其色,若泛白,鹼量不足;若是深黃色,鹼量過多;若微微泛黃(還要二次發酵),就適中。就可以醒坯了,根據季節不同,最多半小時就可以上鍋開火蒸制。上氣一定時間(因籠屜層數而定),停火至少5分鐘後再揭開籠蓋,就會看到熱氣騰騰的“雪白”花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