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下)

「烽火张垣」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下)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下)

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

狼窝沟位于张北县城正南15公里,张家口西北30公里处。这一带地形险要,是张家口通往坝上各县及内蒙古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1939年秋开始,日军就在这一带开辟“丸1阵地”,(集宁老虎山为丸2阵地)修筑工事、部署兵力。日军部署在这里的独立第2混成旅团主力有:第4步兵大队,第2野炮中队,一个速射炮中队和一个工兵中队。旅团部设在张家口,旅团长先后为松浦丰一少将、渡边少将。1945年8月初,苏联对日宣战后,日军将该旅团大部分兵力(约6000人)调集坝头,自信筑垒工程固若金汤,欲借此阻止苏蒙联军南下。

「烽火张垣」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下)

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

8月11日,苏蒙联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右翼部队进入二连浩特,14日晚进入张北县城。之后,在苏军扎哈罗夫中将指挥下,每天都炮击狼窝沟坝头一线阵地,并派飞机在日军阵地上空盘旋飞行,实施侦察。其间,中国方面八路军察蒙支队领导曾多次向苏蒙军指挥员建议,迂回到日军筑垒地域侧后,从崇礼或大青沟分兵进攻,均可避免正面交战,但未采纳。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但驻蒙军司令根本博中将为了拖延时间,掩护其侨民撤退,一直没有缴械投降,而是任命张家口日本在乡军人联合会长永松富一大佐,取代渡边少将为第2混成旅团代理旅团长,千方百计守住狼窝沟,阻止苏蒙联军向南进攻。20日晨,天刚蒙蒙亮,苏蒙联军以急促炮火轰击狼窝沟阵地,两次长达一小时。第三次炮击开始,炮火延伸,苏蒙联军以轻型坦克、摩托车部队发起进攻。在攻击日军阵地前沿北路大桥战斗中,联军先后击退日军数十次反扑。蒙古人民军战斗英雄阿尤希,虽身负重伤,仍然与日军搏斗而牺牲。经反复冲锋,与日军短兵相接,击退了日军数次反扑。近中午时,终于冲上日军阵地。日军派出由迁田参谋作为正使、中川少佐为副使,和两名翻译、一名下士组成的军使团,举着白旗,交涉停战事宜,其实是在故意拖延时间。20日夜,苏蒙联军又一次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深入到黑风口东侧山岳地带,突破了日军阵地防线。日军增田中尉带领第1中队,拼命抵抗,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搏斗。

「烽火张垣」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下)

苏蒙联军狼窝沟攻击战

日军金田少佐率第3大队,从膳房堡赶来增援,拼死反扑。苏蒙联军居高临下,扔出雨点般的手榴弹,杀伤大批日军。战斗中,苏蒙联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后撤回原阵地。21日,双方继续交涉,日军以各种借口故意拖延时间,拒不缴械。当日夜间至次日晨,日军大部悄悄向张家口方向撤逃,并从60余具日军尸体上割下小手指,装入饭盒准备带回日本。22日,苏蒙联军再次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顺利占领日军狼窝沟一线全都阵地,只有少部分没有来得及逃跑的日军阵地守备部队缴械。此役,苏蒙联军共击毙日军200余人,俘虏军官82人、士兵578人,缴获大批弹药和物资。有54名苏联红军、6名蒙古人民军官兵付出了宝贵生命,300多名官兵负伤。

这次战斗,苏蒙联军进攻狼窝沟一线,八路军得以迅速向张家口周围集结,抑制了国民党军队向张家口地区的进攻。使八路军收复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张家口市,打破了蒋介石、傅作义抢占张家口的计划。(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张北县志》《张家口地方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