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么看待中国的乒乓球?

宗陌离

我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小时打蓝球被人碰撞受伤后。就开始喜欢上乒乓球这项运动了。因为我觉得它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避免了激烈对抗而受伤的后顾之忧。对于日本如何对待中国的乒乓球。我觉得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爱”“恨”。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慢慢道来......

乒乓球这项运动,在我看来,虽然这项运动不是亚洲人首创的,但是真像是为亚洲人量身定制的一项运动。在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敢说得绝对是全民普及,全民皆”球“,也八九不离十的正确。经过各国乒乓球爱好者们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把乒乓球这原本是民间的游戏 ,给升华到了一项运动的高度上。

日本人在乒乓球升华的过程中,曾经也担当过一个主要的推动角色。日本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乒乓球运动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现在中国在这项运动中地位:如神一般地存在!

无论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是乒乓球板材材料的变更。日本人都远远地走在了中国的前头。简单来说:弧圈球、直板握法、海绵胶皮。是日本带给世界乒坛三项里程碑似的贡献。

先说直板握法:直到现在,直板依然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一个流派打法。自从开创了直拍横打打法后,直板焕发了晚到的青春,依然在乒坛的舞台上洒汗奋斗着。

但是在以前,乒乓球的拍握法只有一种:横握拍法。因为这项运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持拍如同握刀叉一样自然。二十世纪初明治维新,乒乓球运动也流入到了日本。拿刀叉的方法显然不适应亚洲人,于是日本人就发明了直拍握法。持拍如同拿筷子一样的自然。又把圆形拍改成方形拍。简称:”日直“。后来直拍握法传到中国。中国将直形拍又改回了圆形拍。简称“中直”。

再说海绵胶皮:乒乓球拍从发明起,一直到五十年代,各国一直都是用“秃秃”的光板形象来打球。日本人嫌打球的声音刺耳、又不好听。就用海绵剪成了“拍”的形状,粘到乒乓球底板上,想通过海绵来隔音、减缓来球的力量与速度。没有想到,粘上海绵胶皮的乒乓球拍,来球的力量与速度是大大减缓了。没想到的是,回球的力量和速度大大地增加了,而且球上也通过挥拍的角度不同,增加了旋转。给对手增添了更大的难度。随着科技的发展,胶皮的材质与制作也在不断的研新与创造出来。慢慢形成了现在的乒乓球运动的激烈与多采。

最后说说弧圈球:在最早斯的乒乓球时代 ,人们打球只有两种打法:高来高去的“老婆球”、或者“削球”。一场比赛,双方你来我往打个几百回合不相上下,是家常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有一个大学生中西义治。他非常喜爱乒乓球这项运动。但是他有一个永远也打不过的对手:涩谷五郎。涩谷五郎是一个削球爱好者。在当时,假如你是一个削球手,碰上一个“老婆球”手,就好比动车碰到架子车,无论是碰撞也好,还是速度也好。无一不占绝对优势。

中西义治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日夜苦思击败涩谷的办法。从“耍赖皮”到“握双拍”都让他想到了。有一日,他突发灵想。削球是造成乒乓球向下的旋转,一接就沉网。那么我反其道而行,把球造成向上的旋转,会不会就抵消了他向下的力量。球自然而然地过网了呢?

说干就干。中西义治背着

涩谷五郎苦苦练着上旋球。终于,他发现只要把球拍前倾到一定角度,引拍时向前上方猛烈加力击球,就会击打出弧线高、上旋强的球。人们将这种球,叫做了“弧圈球”。

中西义治没有想到,他的这项打法足以影响整个乒坛。乒坛以削球为主,慢慢转入到了以上旋球为主宰的格局中。又根据击球的部位不同,出现了多种弧圈技术。从击球慢慢发展到各种与之适应的球拍、胶皮也推陈出新。乒乓世界开始繁荣、热闹起来了。

说完日本人对乒乓球的贡献之后。咱们再来说说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乒乓球既“爱”且“恨”的原因。

先谈“爱”。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上取得的种种殊荣,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大的视局是“运动无洲界”、小的视局是“运动无国界”。更小的视局是“运动无、省、市......界”之分。同为亚洲人,将乒乓球这项运动发扬光大、做“洲名片”、“国名片”、“x名片”才是运动员们最终的理想与愿望。

再谈“恨”。

虽然日本在乒坛中,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我们看来,日本乒乓球队经常在国际比赛中,总是在二、三名的台阶上晃晃荡荡。似乎永远在中国乒乓球队下面屈居小弟。不过近年有几个“日本”队员崛起,象“张本智和”、“平野美宇

”等等。(似乎国籍上、技术上都有争议和诽议)。他们一旦胜了中国乒乓球队员后,总是用一种超乎寻常的举动来表示他(她)们的兴奋。从表面上看,他(她)们是发泄取胜途中的坚难与不易造成的压力。从背后来看。他们是在卧薪尝胆、厚积薄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他们啊!

以上就是个人的观点。因本人学识有限,文章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

穿越时间的迷雾,踏寻历史的脚步,仰望天空的星转斗移,感慨历史的沧海桑田。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

恒实说

日本人对中国乒乓球心态复杂,总得来说,兼有羡慕嫉妒恨之情。

日媒对中日乒乓实力进行对比

乒乓作为一项奥运正式项目,流行于世界,但更多的还是流行于东亚地区。长期以来,乒乓作为中国的奥运优势项目,素有“国球”之称,是中国奥运夺金大户。在大球项目发展不利的情况下,以乒乓,羽毛球为主的小球便成为中国在奥运项目上赖以夺金争银的存在。
中国乒乓人才辈出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在乒乓项目上发力已久。日本一直以来都大力推进乒乓项目在国内的发展,并在以往历次乒乓技术革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政府的重视,日本国内乒乓运动和中国一样很普及,民众对这项赛事关注度较高,媒体也会经常跟进报道相关赛事。而作为中国乒乓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谓是五味杂陈。
中国乒乓健儿在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

首先,是羡慕。中国在乒乓各项大赛上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耀眼的。曾经有人评选世界各国的优势运动项目,中国的乒乓球,美国篮球,韩国的射箭等被视作傲视全球不可战胜般的存在。下面,一组数据带大家看一下中国在国际乒乓大赛上恐怖的统治力:

中国在乒乓项目上具有绝对的统治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能够在乒乓项目上与中国一争高下甚至压中国一头,但七八十年代之后就只剩下中国一枝独秀了。在中国乒乓彻底崛起之后,其他国家,包括日韩等在国际大赛上都只能争夺第二名,而冠军几乎都被中国承包了。这样冠绝天下的战绩,我想日本人是非常羡慕的。

三面国旗同时升起的盛况

其次,是嫉妒。羡慕而不得,就会心生嫉妒。

同样是东亚人,同样对乒乓球情有独钟,同样花费巨资培养乒乓人才,但日本总是被中国压一头,所有的光环都被中国夺走了,所以日本人心中是相当不好受的。
国乒在刘国梁这个“不懂球的胖子”带领下取得耀眼的成就

最后,是恨。日本对中国人在乒乓上的统治是相当眼红的。日本大力发展乒乓运动,目的就是推翻中国在乒乓上的绝对统治。日本人对乒乓成就的追求,与其说是对体育的热衷,倒不如说是将中国视作竞争国家的角力。中日同为亚洲大国,以前中国是老大,但近代日本追赶了上来,并成为亚洲老大。但这老大的宝座还没坐多久,中国就又崛起了,又从日本手里夺回属于老大的皇冠,日本肯定是不甘心的。

我想在日本人心中,一定有这么一种想法,即“既然乒乓是你中国最骄傲的体育项目,那我日本就通过在乒乓上打败你,继而摧毁你的骄傲”,从而在心理上造成对中国的杀伤。

日本媒体称马龙为“地表最强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本人的野心和企图从未得逞过,但经过多年处心积虑得投入,日本国内乒乓界也呈现兵多将广的盛况,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中,日本成了中国卫冕之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对中国造成强劲的冲击。我们要心生警惕,切不可骄傲自满,让有心人的阴谋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