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明珠——掌仪天下之政

纳兰明珠——掌仪天下之政

纳兰明珠是一个被大家所认知的名字。其人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掌仪天下之政”,在康熙朝各个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

关于明珠,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好是坏?是奸是忠?我们来回顾历史,挖掘这位全臣真是的一面。

出身与发迹

纳兰明珠的家族因为历史原因与皇室一直保持着联姻。虽然与皇室有联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给明珠带来实质性的好处。通过联姻,明珠娶的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而英亲王阿济格因为“谋乱夺权”被处死,其子嗣被消除宗籍、贬为庶民。明珠在这场联姻中不但得不到好处,还要处处小心,谨防被连累。

明珠最初的职务是负责皇帝出巡时车驾仪仗的小官,没什么权力。但是因其聪明能干和善解人意,他很快得到了大臣遏必隆的赏识。康熙继位后,遏必隆成为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有了遏必隆的推荐,再加上明珠本人办事能力强,很快就收获了康熙的赏识。

纳兰明珠一生有三大功绩:

平定“三藩之乱”

虽然明珠办事能力强,但是真正得到康熙的青睐还是从撤三藩开始的。康熙初年南疆安定后,吴三桂驻守云南,尚可喜驻守广东,耿精忠驻守福建。十余年来三藩飞扬跋扈,吴三桂尤其骄横。

恰逢尚可喜请求返回辽东养老,并由其儿子尚之信袭封王爵。耿精忠、吴三桂随即附和上疏,请求撤藩。康熙认为解决三藩问题的机会到了,于是召集群臣,讨论撤藩事宜。大臣们对于尚可喜和耿精忠的撤藩请求持同意意见。但当讨论至吴三桂时,以索额图为首的官员认为,云南需要吴三桂镇守,其实就是怕吴三桂造反。这时,明珠深谙康熙的想法,据理力争,坚决支持撤藩。

撤藩命令下达后,三藩果然造反,索额图上书建议康熙处死明珠,但是被康熙拒绝,称:“这是朕的旨意,他们何罪之有?”

吴三桂在云南期间,其儿子和孙子留在京城当人质,为了表示铲除吴三桂的决心。纳兰明珠向皇帝建议,应立即将吴三桂的儿孙处死,康熙认为言之有理,当即同意。远在云南的吴三桂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深知遇到了劲敌。还没开战,吴三桂这边的气焰已经被压低了三分。

此后,纳兰明珠全心协助康熙帝平叛吴三桂,他不仅主持兵部日常工作,还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通过分析敌我军情,制定应对措施。

待到三藩平定,康熙对大臣们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并称:“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明珠从此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

纳兰明珠——掌仪天下之政

收复台湾

康熙二十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病死,后嗣发生纠纷,郑经长子被杀,12岁的次子郑克塽袭延平王,部将刘国轩、冯锡范主事。福建总督姚启圣请求朝廷出兵进剿,纳兰明珠也认为应该利用这一机会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康熙和明珠商议后,命福建总督、巡抚等人同心合力平定海疆。纳兰明珠指出总督和巡抚共同指挥会相互牵制,应由一人来统一指挥。康熙接受了明珠的建议,让福建提督施琅独自统兵进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遣使求降,清朝顺利收复台湾。

其实当时朝廷中有弃守台湾的声音,内阁学士李光地等人认为驻守台湾会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纳兰明珠关于台湾问题的态度一直是十分鲜明的。正是因为纳兰明珠的坚持,我们才能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在保持我国领土完整上,明珠确实功不可没。

抵御沙俄

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明珠陪同康熙到东北考察,最远抵达乌喇地区。经过精心准备,纳兰明珠协助康熙调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两次围攻雅克萨,迫使俄方同意和平谈判。康熙二十五年,俄国谈判使团抵达北京,与以纳兰明珠为首的中方代表会谈。纳兰明珠遵照康熙指示,义正严词地驳斥了俄方的无理取闹,指出:“我国向无侵犯尔国之处,尔国人却无故施放枪炮,杀我居雅克萨等地徒手虞人(即猎人),并屡次纳我逃人。”俄方最终同意撤出雅克萨的俄军。纳兰明珠与俄国使团的谈判为日后《尼布楚条约》签订创造了重要条件。

纳兰明珠——掌仪天下之政

结党营私

康熙十四年,纳兰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康熙十六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期间担任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总纂官,不久后加封太子太师,权倾朝野。纳兰明珠成为朝廷重臣后独揽朝纲,表面上为人谦和,实际利用康熙皇帝的信任结党营私,甚至贪污纳贿。

康熙帝觉得明珠太过张狂时问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劾纳兰明珠?”高士奇回答:“谁不怕死呢?”康熙皇帝决意打击纳兰一党,暗中让御使郭琇上疏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郭琇上书的那一天正好是明珠的生日。郭琇入朝呈递奏折后直接去了明珠府,听说郭琇来了明珠十分高兴,以为是来给他祝寿的,于是将他请进正厅。郭琇将奏折拿出来,明珠以为是祝寿的文章,更加高兴了。就在明珠高兴得合不拢嘴时,郭琇正色到:“是弹章也!”然后喝了一杯酒,扬长而去。

即将被弹劾入狱,纳兰明珠没有为自己辩解。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一切都是康熙在背后操作的。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在纳兰明珠这个老狐狸身上这句变成了,臣可以不死。而他做的就是让人参劾他密谋造反。按说,以他之前的三大功绩,即使皇帝治罪,也罪不至死。但如果和谋反扯上关系,那就不论有什么功劳,都得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朝中有两个超级权臣,一个是索额图,一个是纳兰明珠。因在撤藩是索额图建议康熙处死明珠,所以两人一向不和。当时纳兰明珠让人假扮索额图的人给皇帝上奏,弹劾明珠密谋造反。皇帝对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的明争暗斗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他还比较满意这种相互制衡的结果。

当收到索额图的人弹劾明珠造反时,康熙认为朝中只留索额图一个人对其是没有好处的。于是,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交给侍卫酌情留用。但没过多久明珠随康熙西征葛尔丹,随后官复原职,但此后二十年没有再被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