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好心办坏事,志大又才疏

在秦桧的众多的异己里面,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在岳飞的众多伯乐里面,那个人是举足轻重的,却又理念不同导致分道扬镳。那个人就是张浚。

张浚:好心办坏事,志大又才疏

这张浚还是有几把刷子,但是才能不够足以支撑一片江山,非要把自己抬到中兴第一臣子的地位,未免有点吃力了,但他还是坚持要做这样的千古名臣,却演砸了,在南宋立国前期的绍兴初年,张浚曾经几度执政,几次率大军与金国决战,兼为将相,权倾一时,颇为显赫。然而八百多年以来,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抗战派英雄;贬之者斥之为害国之狗熊。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张浚是官二代,比韩世忠和岳飞这种没有背景,只能打打杀杀混到今天地位的人比起来,舒服又安全,挥挥毛笔,写写洋洋洒洒的文书, 说一些不痛不痒的方策,就可以嗖嗖嗖的升官。在宋徽宗宋钦宗时代,张浚还没怎么冒出头,准备要冒头了,却碰到了靖康之耻,还好张浚跑得快,和赵构跑到千里迢迢的南方,开始了偏安一隅的生涯。

南宋刚刚开张几年,就出大事了,杭州发生苗刘之变,苗刘只是小虾米,吓唬高宗倒是没问题,但是吓唬不了心狠手毒的张浚,他非常感谢苗刘这时候蹦出来给他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于是张浚以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同节制诸路军马驻守平江,遂朕络吕颐浩、韩世忠诸路军马起兵勤王,一月后平叛,宋高宗复辟,站队成功的张浚,终于坐上了执政大臣的宝座。但是这仅仅是张浚这辈子为宋高宗做了这么一件实事,后面没有了,尽是坑领导的活儿。

张浚有中兴之心,无中兴之才,人嘛又侈言诞计,专权误国,说话吹牛没边,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又非常爱权力,恨不得一手遮天。在数次战败后,宋高宗也稍有醒悟道:“朕宁亡国,不用张浚。”隆兴北伐前夕,曾告诫孝宗:“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但是新的领导上台还是中了张浚的迷魂汤,迷得五神六主的,非要用张浚,结果发现还是坑,张浚却败光了高宗,孝宗的大部分家产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仅仅辞职了事,很快就嗝屁了,还得到了不错的庙号,坑老板到这样的地步还能在青史上留下不错的美名,张浚值了。

宋之不能中兴,由张浚之逐李纲,杀曲端,引秦桧,杀岳飞也。南宋一直处于被挨打的状态,秦桧第一肯定跑不了了,张浚绝对也是罪人!

张浚的发家历程极有讽刺的味道,张浚为了自己上位,捏着鼻子亲近投降派宰臣汪伯彦、黄潜善,处处为难陷害抗战派宰臣李纲,李纲在位七十五天被劾罢相,是因为张浚天天上书骂,骂的高宗没办法就罢免了李纲。后来张浚还自称是主战派,这样和李纲有什么区别,完全就是张浚为了踢走李纲,扶正自己第一人的地位。

此后,汪、黄把持朝政,培植私党,国事日非,广大军民无不切齿痛愤,而身居言职的张浚,对汪、黄误国之罪却“缄口不言”。原来,其御史之官乃黄潜善所提拔,对于误国的垃圾汪、黄,张浚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就是报答当初提拔共同对外之恩,张浚好坏不明,香臭不分?不是的,他心底是鄙视这两个人,但是他们对自己的仕途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就,算了。

张浚还做了和秦桧一样不要脸的事情,但是秦桧害的是知名度很高的名人,岳飞,所以秦桧被钉在了耻辱柱上,张浚害的是不亚于岳飞,但没这么有知名度的名将,曲端。曲端是南宋初年一位文武双全的爱国将领,他长于兵略,治军严明,屡与敌角,威名远播,最后却被张浚以“谋反”罪处死,实为南宋初年仅次于岳飞的一大冤案,激起军民的纷纷叛变,致使陕西五路全部落人金人之手。张俊初入陕,曾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曲端反对张浚进攻战略,即被收缴兵柄。当曲端直言张浚此战必败时,又被怀疑有“反心”。后果如曲端所料,富平一战大败,此时参谋王庶提出曲端写有“反诗”指斥皇上:“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张浚便入其罪名,将曲端捕进监狱,随即用火刑迫害致死,年仅四十一岁。其后,张浚还不敢向朝廷报告处死曲端的实情,也编造不出其“谋反”的证据。

秦桧也是张浚引狼入室的,为了制衡和自己不相上下却政见不同的右丞相赵鼎,为了排挤赵鼎,乃引荐秦桧为行宫留守,权赴尚书、枢密院参决庶事而召至行在,后又授秦桧枢密使。于是赵鼎被挤出朝廷,张浚与秦桧共同执政,一段时间张浚还是独孤求败,没人敢于抗争,包括秦桧。但长久必衰,张浚因为军事频频失误,精兵强将流失不少,在朝廷失去了话语权,乖乖滚蛋,就让秦桧占了最大的便宜。

张浚一生打仗只有三次,即富平、淮西、符离三次大溃败。富平之战前,许多将领与官员都反对此战,张浚却一意孤行,集陕西诸路四十万人马,与敌决战,激战只半日,诸军皆溃,致使关陕全失,而金人缴获堆积如山。此战是宋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团决战,败得也最惨,说明张浚基本不懂军事,断送了关陕形势之地,中原永无恢复之期,而南宋偏安一隅之局基本形成。

张浚其人并非才智的长短,而是心术不正。即愚蠢固执而不纳善言,心胸狭窄而又刚愎自用。如确“有中兴之心”而“无中兴之才”,那也可大量荐用一些忠义才能之士,但张浚却是一个专权自恣、以高明自许,不仅不用人才,反而疑忌和扼杀人才的人。

李纲在,因为妒忌,坚决不用,岳飞在,因为不听话,还是不用;符离之战,虞允文远在天边,知道有才,但懒得用。他自己没有才能,又不能用人,那其所谓抗战,无非“欺世盗名”而已。南宋有这今天,志大才疏而又嫉贤妒能的狗熊张浚是造就南宋偏安残局的推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