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好心辦壞事,志大又才疏

在秦檜的眾多的異己裡面,有一個人不能不提,在岳飛的眾多伯樂裡面,那個人是舉足輕重的,卻又理念不同導致分道揚鑣。那個人就是張浚。

張浚:好心辦壞事,志大又才疏

這張浚還是有幾把刷子,但是才能不夠足以支撐一片江山,非要把自己抬到中興第一臣子的地位,未免有點吃力了,但他還是堅持要做這樣的千古名臣,卻演砸了,在南宋立國前期的紹興初年,張浚曾經幾度執政,幾次率大軍與金國決戰,兼為將相,權傾一時,頗為顯赫。然而八百多年以來,後世對他的評價,卻存在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褒之者譽之為抗戰派英雄;貶之者斥之為害國之狗熊。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首先張浚是官二代,比韓世忠和岳飛這種沒有背景,只能打打殺殺混到今天地位的人比起來,舒服又安全,揮揮毛筆,寫寫洋洋灑灑的文書, 說一些不痛不癢的方策,就可以嗖嗖嗖的升官。在宋徽宗宋欽宗時代,張浚還沒怎麼冒出頭,準備要冒頭了,卻碰到了靖康之恥,還好張浚跑得快,和趙構跑到千里迢迢的南方,開始了偏安一隅的生涯。

南宋剛剛開張幾年,就出大事了,杭州發生苗劉之變,苗劉只是小蝦米,嚇唬高宗倒是沒問題,但是嚇唬不了心狠手毒的張浚,他非常感謝苗劉這時候蹦出來給他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於是張浚以御營使司參贊軍事同節制諸路軍馬駐守平江,遂朕絡呂頤浩、韓世忠諸路軍馬起兵勤王,一月後平叛,宋高宗復辟,站隊成功的張浚,終於坐上了執政大臣的寶座。但是這僅僅是張浚這輩子為宋高宗做了這麼一件實事,後面沒有了,盡是坑領導的活兒。

張浚有中興之心,無中興之才,人嘛又侈言誕計,專權誤國,說話吹牛沒邊,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又非常愛權力,恨不得一手遮天。在數次戰敗後,宋高宗也稍有醒悟道:“朕寧亡國,不用張浚。”隆興北伐前夕,曾告誡孝宗:“毋信張浚虛名,將來必誤大計。”但是新的領導上臺還是中了張浚的迷魂湯,迷得五神六主的,非要用張浚,結果發現還是坑,張浚卻敗光了高宗,孝宗的大部分家產卻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懲罰,僅僅辭職了事,很快就嗝屁了,還得到了不錯的廟號,坑老闆到這樣的地步還能在青史上留下不錯的美名,張浚值了。

宋之不能中興,由張浚之逐李綱,殺曲端,引秦檜,殺岳飛也。南宋一直處於被捱打的狀態,秦檜第一肯定跑不了了,張浚絕對也是罪人!

張浚的發家歷程極有諷刺的味道,張浚為了自己上位,捏著鼻子親近投降派宰臣汪伯彥、黃潛善,處處為難陷害抗戰派宰臣李綱,李綱在位七十五天被劾罷相,是因為張浚天天上書罵,罵的高宗沒辦法就罷免了李綱。後來張浚還自稱是主戰派,這樣和李綱有什麼區別,完全就是張浚為了踢走李綱,扶正自己第一人的地位。

此後,汪、黃把持朝政,培植私黨,國事日非,廣大軍民無不切齒痛憤,而身居言職的張浚,對汪、黃誤國之罪卻“緘口不言”。原來,其御史之官乃黃潛善所提拔,對於誤國的垃圾汪、黃,張浚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完全就是報答當初提拔共同對外之恩,張浚好壞不明,香臭不分?不是的,他心底是鄙視這兩個人,但是他們對自己的仕途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就,算了。

張浚還做了和秦檜一樣不要臉的事情,但是秦檜害的是知名度很高的名人,岳飛,所以秦檜被釘在了恥辱柱上,張浚害的是不亞於岳飛,但沒這麼有知名度的名將,曲端。曲端是南宋初年一位文武雙全的愛國將領,他長於兵略,治軍嚴明,屢與敵角,威名遠播,最後卻被張浚以“謀反”罪處死,實為南宋初年僅次於岳飛的一大冤案,激起軍民的紛紛叛變,致使陝西五路全部落人金人之手。張俊初入陝,曾拜曲端為威武大將軍,曲端反對張浚進攻戰略,即被收繳兵柄。當曲端直言張浚此戰必敗時,又被懷疑有“反心”。後果如曲端所料,富平一戰大敗,此時參謀王庶提出曲端寫有“反詩”指斥皇上:“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張浚便入其罪名,將曲端捕進監獄,隨即用火刑迫害致死,年僅四十一歲。其後,張浚還不敢向朝廷報告處死曲端的實情,也編造不出其“謀反”的證據。

秦檜也是張浚引狼入室的,為了制衡和自己不相上下卻政見不同的右丞相趙鼎,為了排擠趙鼎,乃引薦秦檜為行宮留守,權赴尚書、樞密院參決庶事而召至行在,後又授秦檜樞密使。於是趙鼎被擠出朝廷,張浚與秦檜共同執政,一段時間張浚還是獨孤求敗,沒人敢於抗爭,包括秦檜。但長久必衰,張浚因為軍事頻頻失誤,精兵強將流失不少,在朝廷失去了話語權,乖乖滾蛋,就讓秦檜佔了最大的便宜。

張浚一生打仗只有三次,即富平、淮西、符離三次大潰敗。富平之戰前,許多將領與官員都反對此戰,張浚卻一意孤行,集陝西諸路四十萬人馬,與敵決戰,激戰只半日,諸軍皆潰,致使關陝全失,而金人繳獲堆積如山。此戰是宋金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兵團決戰,敗得也最慘,說明張浚基本不懂軍事,斷送了關陝形勢之地,中原永無恢復之期,而南宋偏安一隅之局基本形成。

張浚其人並非才智的長短,而是心術不正。即愚蠢固執而不納善言,心胸狹窄而又剛愎自用。如確“有中興之心”而“無中興之才”,那也可大量薦用一些忠義才能之士,但張浚卻是一個專權自恣、以高明自許,不僅不用人才,反而疑忌和扼殺人才的人。

李綱在,因為妒忌,堅決不用,岳飛在,因為不聽話,還是不用;符離之戰,虞允文遠在天邊,知道有才,但懶得用。他自己沒有才能,又不能用人,那其所謂抗戰,無非“欺世盜名”而已。南宋有這今天,志大才疏而又嫉賢妒能的狗熊張浚是造就南宋偏安殘局的推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