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未名湖的湖心島和石舫為何成了和珅最犯忌諱的“罪證”?

文|韌霧

如今在北大漫步,會發現不少好聽的園子名字:暢春、弘雅、淑春、蔚秀、鳴鶴、鏡春、朗潤、承澤⋯⋯每個名字背後都頗有出處與歷史,曾是一幅幅旖旎多姿的園林風光,整個北大校園堪稱昔日皇家園林的集合之地。

在諸多園林中,與現在北大校園關係最密切的要屬淑春園,範圍涵蓋西門迤內一直到未名湖周圍一帶。從雍正朝開始,圓明園逐漸成為紫禁城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皇帝常在西郊離宮起居理政,權臣貴戚為了上朝方便,也多在此處建造府邸,皇帝也會賜園給親信近臣。淑春園北部別為一園,改稱春熙院,是今日鏡春園的前身。淑春園本部則被乾隆賜給了寵臣和珅,又稱十笏園、舒春園。

和珅悉心經營的淑春園,據查抄時所記,“全園房屋一千零三間,遊廊樓亭三百五十七間”,華麗程度不輸皇家園林。“二十大罪”因此有一條:“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園寓”即淑春園,“蓬島瑤臺”便是今日未名湖中的湖心島。

湖心島以及水中的石舫,成了和珅最犯忌諱的“罪證”。一是因為中國皇家園林自古便重視“一池三山”的格局。這可上溯到秦漢時期,秦皇漢武都痴迷入海求仙,因為傳說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宮苑也開始模仿營造海上仙山,定型為皇家園林的一種主要模式。圓明園的福海中就設了大小三座島,成為園內四十景之一,乾隆將其命名為“蓬島瑤臺”。和珅在自傢俬園中效仿佈置,難逃僭越之嫌。但其實這也有點何患無辭,江南的私家園林中同樣可見蓬萊小島的設計,比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

北大未名湖的湖心島和石舫為何成了和珅最犯忌諱的“罪證”?

未名湖畔的石舫,石舫為和珅淑春園遺物

石舫的象徵之意,乾隆在他並不高明的《詠石舫》詩裡表達得比較清楚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石頭製作而永不沉沒的不繫之舟,寓意其統治江山永固。臣民當然是不可以擁有的。淑春園的石舫仿製的是頤和園昆明湖中的清晏舫,只是體積略小。石舫船身部分與清晏舫一樣皆為木構,1860年被毀,現僅存石質底座。

從平面復原圖看,淑春園中央是一片較大的陸地,東西兩側都以水面為主。未名湖是淑春園被買下時最大的一個湖泊,湖心島則是當時三島中最小的一座。現在湖邊常被提及的還有一座翻尾石魚,其實是出自圓明園的遺物,奇趣樓之南大型噴水池中的裝飾構件,並無噴水之用。浩劫之後被輾轉變賣,最後被朗潤園主載濤購得,燕大1930年畢業生將其買下贈予母校。天氣晴好水光瀲灩的時候,找好角度,便可錯位拍出一張博雅塔影倒映湖中正對魚口的“魚躍含塔影”經典照片。

淑春園同樣在1860年遭到重創,同治年間重修圓明園,曾從這裡拆運過建築材料。最後和珅時代的舊物寥寥,僅有石舫和一座“臨風待月樓”。民國初年此園為軍閥陳樹藩所得,後轉售給燕大,等到燕大湖畔建校時,後者也已不存,只留下樓前高達數丈一對白皮松,時至今日曆經劫數而蒼勁不減。臨風待月樓遺址上興建起臨湖軒,是後來司徒雷登的校長住地。臨湖軒的名字拜冰心所賜,匾額請胡適題寫,好人緣的校長在此曾為多對佳偶證婚,比如吳文藻與冰心,費孝通與王同惠,侯仁之與張瑋瑛。如今這裡作為北大外事處,專門接待外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