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洲際導彈會有射程限制呢?

張淑苗

因為洲際彈道導彈和宇宙飛船、衛星的用途和工作環境不一樣啊。

宇宙飛船或深空探測器可以在太空中飛幾百億公里,飛到太陽系邊緣,飛行幾十年那麼長的時間。是因為太空中物質很稀薄,幾乎沒有阻力,只需要很小的能量,就可以維持飛行姿態,保持飛行速度。而且飛船經過各大行星時,還可以藉助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獲得加速。

衛星圍繞地球公轉,道理也是一樣,太空軌道阻力很小,地球引力充當向心力,與衛星飛行產生的離心力相互抵消平衡,只要保證速度不低於7.9千米/秒,衛星就可以穩定的飛行,不會掉到地球上來。

但彈道導彈的飛行環境不一樣啊。

第一,它彈道曲線的前部和後部都是在大氣層中飛行,只有中間部分在大氣層以外。在大氣層中飛行需要克服很大的空氣阻力,能量消耗很大,所以會影響彈道導彈的飛行距離,也就是射程。

第二,彈道導彈也不需要飛太遠。如果最遠的敵人在1萬公里以內,或者以你所在的位置為圓點,1萬公里射程可以覆蓋全球目標,那麼你就不需要射程2萬公里的導彈。導彈射程只要能夠覆蓋全部的敵人就可以了。

再說導彈飛4萬公里有什麼用?那等於繞地球一圈,回來擊中自己嘛。不如將多出來的燃料轉化為提高彈道導彈載荷,攜帶更多的分彈頭或更大的彈頭,這樣效果才划算呀。所以彈道導彈才有射程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