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农村,喜欢在稻田养鱼,有哪些好处呢?

少三番

这个要分时间段,分人群,分地域,分农村人还是养殖户来说。



以前农村稻田养鱼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纯粹就是为了有鱼吃,特别是对于我们南方山区这边,都知道南方人喜欢吃鱼,但是去河里太麻烦而且不容易捕,那么那时候没有挖掘机的时代,挖鱼塘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一般稻田养鱼就是湖南湖北贵州山区比较多,因为这些地方湖海少,在湖里养鱼肯定是不行了,综合考虑之下那就只有想办法在稻田里养鱼了。


现在农村种田的都没有了,稻田鱼也就不存在了,不过现在还很多人开始看上了这个项目,加上网上新闻的宣传,现在农村这样的模式又在增多。那么对于大规模养殖户来说,这样的好处有哪些呢。

首先肯定就是节约成本,立体化养殖能够最大的使土地利益最大化,增加收入,如果你只是单纯的种稻子收入肯定很低,挖田养鱼呢成本又太大。这种共生立体的模式就解决了收入,成本这两个问题。

其次就是稻鱼互相有利,有利于生态平衡,鱼的粪便可以肥田,还可以除草,稻田里的微生物,一些虫子害虫这些鱼又可以吃。稻子也能给鱼提供躲避的环境。

其实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就是这种模式吸引人,有利益。现在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休闲农业的模式在发展,就是以吸引城里人来玩来看为主要盈利方式。城里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去的,小时候在农田里抓鱼抓黄鳝这些都不陌生,长大了肯定怀恋小时候。对于一些年轻人小孩子没有见过的呢又有新鲜感。而且大人小孩一起在田里抓鱼能促进一家人的感情。加上网络新闻的宣传,更是让稻田鱼的价格水涨船高。


但是对于想从事这一行的人来说,一定要慎重,别人成功了自己不一定就能成功。风险还是很大的。


张家界小伍

稻田养鱼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再利用水稻长时间水养的特点辅以养鱼的一种“立体”种养方式。近年,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已日渐形成一套比较科学、成熟的种养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为优化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有利的贡献!



那么,稻田养鱼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一、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稳增产,促增收。稻田养鱼,不仅利于水稻的生长,还可充分利土地资源和空间,实现单位面积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收入。据统计,养鱼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5—10%,较高的可增产14—24%!如果再算上鱼的收入,其单位面积的收入应该是很可观的(不受外界因素侵害、影响的情况下)!



二、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水稻的种植从播种、栽秧、施肥、除草、田间管理等,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如果在管理水稻的过程中辅以养鱼,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三、优化生态环境。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也会滋生一些害虫并伴生水草。鱼在稻田里穿梭,不仅可以吃掉这许多害虫和水草,还可以疏松稻泥,帮助水稻供氧。其排泄物还可肥田滋养稻根,利于稻苗的生长,形成互利共生的微循环,优化了生态环境。



四、促进旅游、农家乐等经济形式的发展。很多自然环境漂亮优越的乡村,是很多城里人闲暇时常去的地方。当地村民常常会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借机稻田养鱼,开起农家乐、发展旅游。为让游客玩得尽兴,还与游客互动,玩起稻田抓鱼、烹鱼等娱乐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旅游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休闲性。这为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稻田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对增收和生态环境是很有好处的!愿每一位勤劳的农人鱼满田、米满仓!😄


云游Anny

我们国家的稻田养鱼发展历史悠久,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稻渔综合种养”。近几年来,各地都在不断发展壮大稻渔综合种养,这是为什么呢?

一、从分利用生物关系,稳定稻田生态

在生物学上,稻田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叫稻田生态系统。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稳定。当一个生态系统里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它的稳定性也就越强。放养鱼后,稻田生态系统里的成分也就多了起来,食物链也就多了,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好了,病害也就少了,人也就少操心了。

二、经济效益好

稻渔综合种养提倡少用药甚至不用药,所产出的稻米、鲜鱼属于绿色水产品,市场价格相对要高些。稻米和鱼的双丰收,实现一块田,双重收益。

三、资源利用率高

水田不再只是用于种植业,还能将养殖业结合起来良性发展,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方式。

四、基础性工程少

挖鱼塘养殖成本高,仅仅是清淤工程都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稻田养殖只开挖沟溜,不“大兴土木”,基础工程少,成本低。

五、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

就比如说我们这开展的“稻渔节”吧,提供了捉鱼体验、观光旅游、看民俗文化表演、美食等等,不仅促进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还将旅游、美食等产业拉拢进来,达到互相带动的效果。

六、模式多样

就像上面说的,稻田养鱼现在已经变成了“稻渔综合种养”,可以稻田养鲤鱼、鲫鱼,稻田养小龙虾虾、罗氏沼虾,稻田养胡子鱼,稻田养蟹,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鸭等等。

总之,稻渔综合种养在生态、社会、经济方面效益明显,具有很大地发展意义。


大美自然

我生长的地方是彝乡,听祖辈们说过在他们小时就有稻田养鱼,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近些年,家乡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稻田养鱼开始有规模的发展。说起稻田养鱼的好处,就谈一下自己所见和感受吧。

一是稻田养鱼,有节地和节水的优点。在一块田里,既可种植水稻又可养鱼,一田两用,一水两生,一季双收。合理节约资源,也形成了高效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是稻鱼共生,有互促互生长作用。鱼在稻田里生长,有松土通气,改善土壤,鱼的粪便可以增肥,起到鱼养水稻的作用。

而水稻田里的微生物和水稻害虫(螟蛉、螟虫等)为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飘落田间的稻花,也是鱼儿喜欢的美食。种养结合,合理的改善了水稻和鱼的生长发育条件,互利互生长。


三是稻田鱼因鲜甜味美深受人们喜爱,稻鱼行情好。稻田鱼,价格高于同类产品近一倍,近年售价每公斤40-50元,在我的家乡桃李谷,农民在稻田鱼的收入上,每亩可增收700元-2000元。也成了村民多增加收入的一个好渠道。

四是稻田养鱼,带动了农村旅游业。家附近有个桃李村,种植1000多亩水稻,水质资源好,山林环境也优美,这两年发展稻田养鱼快,和旅行社一起合作,前后举办了三期“知渔之乐”摸鱼节,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其它经济发展。


彝家山妮

很多农村,在稻田养鱼。这种现象有哪些好处呢?

这个问答一下子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的一个四川女同学来。因为这个三农问题与她有关。与农村的稻田养鱼有关。我是北方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在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对贫乏的年代。一日三餐基本就是

农民吃的老三样:地瓜,饼子,咸菜梗子。

有一天,班里转来一个四川同学。中午大家凑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竟然发现她饭盒里不是我们的老三样。而是白花花的一团米饭和几根菜叶。

这可是极少见的。因为是同桌,我又天性活泼。我们很快打成一片。当然她的午饭也被我们这些几乎没见过也没吃过的农村孩子们你一口,我一口的瓜分完了。然后呢?我们也把自己布袋里农民农民特色饭菜拿出来分享。咋活方子,窝窝头,瓜唧,地瓜叶子也给她尝尝。可是看她表情,很无奈的咬了一口,很难下咽的样子。让我们哄堂大笑。。。。

后来有次上体育课的时候,她给我们讲故事,讲许多她们四川人的饮食习惯,比如特别能吃辣子,因为气候原因。比如人口特别多,她家兄弟姊妹七个,她是老六,就因为农村养儿防老的风俗习惯,她妈妈在她父亲的坚持下,终于不负众望的生下她的小弟弟。讲她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在她的农村老家,老人去世后,都要土葬,棺材入殓的。

我们也与她分享我们这的农村风俗。当地人的饮食文化,风土人情。交流中,才得知她的老家是不种也不吃我们的小麦,玉米,地瓜,土豆的。她的农村老家常年以吃大米为主。种的是稻田。一年好几季收入。

插秧是最累的农活,到农忙季节,几乎全家出动去插秧。累的腰腿疼的都直不起来。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她们稻田里还要放一些鱼苗,每到稻谷成熟的时候,田里的鱼也长大了。收获稻谷的同时,还可以装几大篓子淡水鱼回家。在那个没有电视只有小广播的年代。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许多年以后,我终于在电视的三农频道上看到了南方水乡稻田养鱼的画面。

原来稻田养鱼是有科学道理的。稻田养鱼可以节约水资源,鱼在种着稻谷的水田里吃害虫和虫卵。能节约养鱼饲料投入成本减少稻田打药,鱼的排泄物还能给稻田做肥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这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艳阳之美

大家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于稻田再熟悉不过了。稻田里搞养殖品种就多了,有泥鳅、鲫鱼、黄鳝、小龙虾、鲤鱼等。我认为稻田里的环境比较适合养殖鲤鱼。因为稻田里鲤鱼的饵料相对较多,有浮游生物、水草、植物碎屑等。另外鲤鱼的适应性强,比较耐低氧,所以尽管稻田的水位比较浅,溶氧也不丰富,但是也可以适当多放一些。




在稻田里养殖鲤鱼,对水稻的生长也比较有利。因为鲤鱼为底层鱼类它可以挖掘底泥找生物,有松土的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

另外鲤鱼可以在田间吃掉水稻的一些害虫和周围的水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品质、产量的提高。


美日新文A

稻田养鱼,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种“国粹”了。这种方式现在也叫“稻鱼共作”,还有些地方有“稻虾(小龙虾)共作”、“稻-鱼-鸭”共作等不同模式。

水稻在生长期中,农民同期在水里养鱼养虾养鸭等,好处是一地两用,种植养殖相结合,鱼粪可肥田,又可减少化肥农药投入。一举多得。

稻鱼共作作为传统的生态农业方式,甚至成为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比如在浙江青田、贵州从江等地,这种立体式种养结合的模式已经延续千年。

传统的稻鱼共作,基本出发点是以水稻种植为主,兼顾水产养殖。毕竟一直以来“以粮为纲”、人们首先要确保吃饱肚子。如今,还有一种思路的转换:以养殖为主,辅之以种稻。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一些农业育种人员培育出适合鱼塘、虾塘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以高杆大穗为特点,更适合鱼塘的水面高度。

池塘稻比普通水稻茎秆粗1~2倍。左为池塘稻,右为普通水稻

据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介绍,淡水养殖,池塘里不种水稻也要种水草,和水草相比,水稻的净化能力更强。养殖池塘水产品吸收的氮、磷仅占投入总量的3%~25%。残余养分中约有4成左右残留在水体中、另4成沉积在底泥,因此去除底泥和水体中的冗余养分是水体净化的关键。


对于稻田养鱼,我不知道做何感慨,作为一名地道农村人,从小与禾苗,稻田打交道,不知如何进行,水稻种植时,养育鱼种。

我们这地处江南水乡,有水利,但我就有一大疑惑,不知哪位专家提出的稻田养殖,禾苗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吗,每一季水稻的种植,少说施三次肥打三次以上药,每次使用药物过后,泥鳅,黄鳝,均死一地,我不知,稻田养殖,要不要除虫,别告诉我鱼会吃光稻飞虱,那它不是要飞出来,成为鸟。

再者,使用化肥,难道不会有残留,不会引起鱼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超标。

还有,难道,种田不用干田,不用放水,这样有利于禾苗的生长吗?

所以,一切设想都是美好的,而现实却需要多方实践,我以前就受这方面的毒害,想在鱼塘上方养鸡,鸡屎用于养鱼。熟不知,鱼塘上方却因水蒸气含量过高,夜间形成雾化,导致空气中致病菌繁殖更盛,传染性更强。

尤此,我希望有关专家要推行,可行性方案,要有一定实践基础,要切实可行,能帮农民致富,而不是想当难的以为可以,所以可以。我们知道,农民全靠田地生活,不要因为一个不可实现的设想,断放劳苦大众的收入。


犟老师

稻田养鱼主要存在于我国的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是一种传统的农田生产方式,是经过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可行性高,互惠互利的一种优良农田生态系统。根据每个地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养的鱼也有所不同,主要有鲫鱼,鲤鱼,草鱼,罗非鱼。一般来说,凡是能在池塘里养的鱼都能在稻田里养。

稻田养鱼的好处主要有:

1.稻田里施的有机肥,如人畜的粪便,上年的稻杆,焚烧后的草木灰等都富含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这些都是鱼儿的好饵料。

2.稻田中的杂草和在稻田生活的一些小害虫都能被鱼儿捕食,一方面为鱼儿提供了食物,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杂草和害虫对稻田的危害。

3.稻养鱼,鱼养稻,杂草害虫都被鱼儿所食,就可以减少甚至不用化学农药了,一来可以省下购买化肥的费用,二来收获的稻谷和鱼儿都是原生态的,零污染的健康食品。

总结来说稻田养鱼既减轻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多一项收入来源,是一种互惠互利生产方式。


普恺图酒业-邱石年

大家好,我是榕溪,这个问题我要来回答一下,我们小时候,在水稻田里经常会养一些鱼的,水稻田里养鱼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效果非常不错了!接下来,我就说说水稻田里养鱼的好处吧!

首先,使水稻增产大概两成成左右。因为稻田里的鱼类改善了水稻的生态条件,而且鱼的粪便也是稻田很好的肥料,就能促进有效穗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从而使稻谷增产,一般可增产两成左右。



第二,能获得一定的鱼类产量。稻田里的鱼一般不怎么需要喂食,因为稻田里有很多的虫子,还有一些杂草,都可以成为鱼的食物,因此,鱼会长得特别肥美。



第三,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稻田养鱼可以减少治虫用药和肥料等成本支出,节省了除草和人工费,鱼类也减少了喂食,水稻和鱼类增产,收入增加。一份土地,有两份收入,一举多得!



当然,如果再养一些鸭子在田里,效果应该会更加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