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農村,喜歡在稻田養魚,有哪些好處呢?

少三番

這個要分時間段,分人群,分地域,分農村人還是養殖戶來說。



以前農村稻田養魚根本沒有考慮那麼多,純粹就是為了有魚吃,特別是對於我們南方山區這邊,都知道南方人喜歡吃魚,但是去河裡太麻煩而且不容易捕,那麼那時候沒有挖掘機的時代,挖魚塘肯定是不現實的,而且一般稻田養魚就是湖南湖北貴州山區比較多,因為這些地方湖海少,在湖裡養魚肯定是不行了,綜合考慮之下那就只有想辦法在稻田裡養魚了。


現在農村種田的都沒有了,稻田魚也就不存在了,不過現在還很多人開始看上了這個項目,加上網上新聞的宣傳,現在農村這樣的模式又在增多。那麼對於大規模養殖戶來說,這樣的好處有哪些呢。

首先肯定就是節約成本,立體化養殖能夠最大的使土地利益最大化,增加收入,如果你只是單純的種稻子收入肯定很低,挖田養魚呢成本又太大。這種共生立體的模式就解決了收入,成本這兩個問題。

其次就是稻魚互相有利,有利於生態平衡,魚的糞便可以肥田,還可以除草,稻田裡的微生物,一些蟲子害蟲這些魚又可以吃。稻子也能給魚提供躲避的環境。

其實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就是這種模式吸引人,有利益。現在這種模式主要是以休閒農業的模式在發展,就是以吸引城裡人來玩來看為主要盈利方式。城裡很多人都是從農村出去的,小時候在農田裡抓魚抓黃鱔這些都不陌生,長大了肯定懷戀小時候。對於一些年輕人小孩子沒有見過的呢又有新鮮感。而且大人小孩一起在田裡抓魚能促進一家人的感情。加上網絡新聞的宣傳,更是讓稻田魚的價格水漲船高。


但是對於想從事這一行的人來說,一定要慎重,別人成功了自己不一定就能成功。風險還是很大的。


張家界小伍

稻田養魚是以種植水稻為主,再利用水稻長時間水養的特點輔以養魚的一種“立體”種養方式。近年,隨著人們不斷的探索和發展,已日漸形成一套比較科學、成熟的種養體系。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還為優化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有利的貢獻!



那麼,稻田養魚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一、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穩增產,促增收。稻田養魚,不僅利於水稻的生長,還可充分利土地資源和空間,實現單位面積的增產增收,提高農民的收入。據統計,養魚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較高的可增產14—24%!如果再算上魚的收入,其單位面積的收入應該是很可觀的(不受外界因素侵害、影響的情況下)!



二、節約人力、物力,提高生產效率。水稻的種植從播種、栽秧、施肥、除草、田間管理等,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如果在管理水稻的過程中輔以養魚,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三、優化生態環境。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也會滋生一些害蟲並伴生水草。魚在稻田裡穿梭,不僅可以吃掉這許多害蟲和水草,還可以疏鬆稻泥,幫助水稻供氧。其排洩物還可肥田滋養稻根,利於稻苗的生長,形成互利共生的微循環,優化了生態環境。



四、促進旅遊、農家樂等經濟形式的發展。很多自然環境漂亮優越的鄉村,是很多城裡人閒暇時常去的地方。當地村民常常會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藉機稻田養魚,開起農家樂、發展旅遊。為讓遊客玩得盡興,還與遊客互動,玩起稻田抓魚、烹魚等娛樂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旅遊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休閒性。這為助推鄉村旅遊的發展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由此可見,稻田養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值得借鑑和推廣的,對增收和生態環境是很有好處的!願每一位勤勞的農人魚滿田、米滿倉!😄


雲遊Anny

我們國家的稻田養魚發展歷史悠久,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稻漁綜合種養”。近幾年來,各地都在不斷髮展壯大稻漁綜合種養,這是為什麼呢?

一、從分利用生物關係,穩定稻田生態

在生物學上,稻田也是一個生態系統,叫稻田生態系統。我們知道,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穩定。當一個生態系統裡的成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它的穩定性也就越強。放養魚後,稻田生態系統裡的成分也就多了起來,食物鏈也就多了,有利於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生態系統好了,病害也就少了,人也就少操心了。

二、經濟效益好

稻漁綜合種養提倡少用藥甚至不用藥,所產出的稻米、鮮魚屬於綠色水產品,市場價格相對要高些。稻米和魚的雙豐收,實現一塊田,雙重收益。

三、資源利用率高

水田不再只是用於種植業,還能將養殖業結合起來良性發展,充分利用了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的發展方式。

四、基礎性工程少

挖魚塘養殖成本高,僅僅是清淤工程都要耗費許多人力、物力、財力。稻田養殖只開挖溝溜,不“大興土木”,基礎工程少,成本低。

五、有利於“三產”融合發展

就比如說我們這開展的“稻漁節”吧,提供了捉魚體驗、觀光旅遊、看民俗文化表演、美食等等,不僅促進了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還將旅遊、美食等產業拉攏進來,達到互相帶動的效果。

六、模式多樣

就像上面說的,稻田養魚現在已經變成了“稻漁綜合種養”,可以稻田養鯉魚、鯽魚,稻田養小龍蝦蝦、羅氏沼蝦,稻田養鬍子魚,稻田養蟹,稻田養泥鰍,稻田養鴨等等。

總之,稻漁綜合種養在生態、社會、經濟方面效益明顯,具有很大地發展意義。


大美自然

我生長的地方是彝鄉,聽祖輩們說過在他們小時就有稻田養魚,稻田養魚歷史悠久。近些年,家鄉發展立體生態農業,稻田養魚開始有規模的發展。說起稻田養魚的好處,就談一下自己所見和感受吧。

一是稻田養魚,有節地和節水的優點。在一塊田裡,既可種植水稻又可養魚,一田兩用,一水兩生,一季雙收。合理節約資源,也形成了高效循環的農業生產模式。

二是稻魚共生,有互促互生長作用。魚在稻田裡生長,有鬆土通氣,改善土壤,魚的糞便可以增肥,起到魚養水稻的作用。

而水稻田裡的微生物和水稻害蟲(螟蛉、螟蟲等)為魚提供了豐富的餌料,飄落田間的稻花,也是魚兒喜歡的美食。種養結合,合理的改善了水稻和魚的生長髮育條件,互利互生長。


三是稻田魚因鮮甜味美深受人們喜愛,稻魚行情好。稻田魚,價格高於同類產品近一倍,近年售價每公斤40-50元,在我的家鄉桃李谷,農民在稻田魚的收入上,每畝可增收700元-2000元。也成了村民多增加收入的一個好渠道。

四是稻田養魚,帶動了農村旅遊業。家附近有個桃李村,種植1000多畝水稻,水質資源好,山林環境也優美,這兩年發展稻田養魚快,和旅行社一起合作,前後舉辦了三期“知漁之樂”摸魚節,同時也促進了農村其它經濟發展。


彝家山妮

很多農村,在稻田養魚。這種現象有哪些好處呢?

這個問答一下子讓我想起幾十年前的一個四川女同學來。因為這個三農問題與她有關。與農村的稻田養魚有關。我是北方人,從小在農村長大,在那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對貧乏的年代。一日三餐基本就是

農民吃的老三樣:地瓜,餅子,鹹菜梗子。

有一天,班裡轉來一個四川同學。中午大家湊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竟然發現她飯盒裡不是我們的老三樣。而是白花花的一團米飯和幾根菜葉。

這可是極少見的。因為是同桌,我又天性活潑。我們很快打成一片。當然她的午飯也被我們這些幾乎沒見過也沒吃過的農村孩子們你一口,我一口的瓜分完了。然後呢?我們也把自己布袋裡農民農民特色飯菜拿出來分享。咋活方子,窩窩頭,瓜唧,地瓜葉子也給她嚐嚐。可是看她表情,很無奈的咬了一口,很難下嚥的樣子。讓我們鬨堂大笑。。。。

後來有次上體育課的時候,她給我們講故事,講許多她們四川人的飲食習慣,比如特別能吃辣子,因為氣候原因。比如人口特別多,她家兄弟姊妹七個,她是老六,就因為農村養兒防老的風俗習慣,她媽媽在她父親的堅持下,終於不負眾望的生下她的小弟弟。講她們那裡的風土人情,在她的農村老家,老人去世後,都要土葬,棺材入殮的。

我們也與她分享我們這的農村風俗。當地人的飲食文化,風土人情。交流中,才得知她的老家是不種也不吃我們的小麥,玉米,地瓜,土豆的。她的農村老家常年以吃大米為主。種的是稻田。一年好幾季收入。

插秧是最累的農活,到農忙季節,幾乎全家出動去插秧。累的腰腿疼的都直不起來。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她們稻田裡還要放一些魚苗,每到稻穀成熟的時候,田裡的魚也長大了。收穫稻穀的同時,還可以裝幾大簍子淡水魚回家。在那個沒有電視只有小廣播的年代。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許多年以後,我終於在電視的三農頻道上看到了南方水鄉稻田養魚的畫面。

原來稻田養魚是有科學道理的。稻田養魚可以節約水資源,魚在種著稻穀的水田裡吃害蟲和蟲卵。能節約養魚飼料投入成本減少稻田打藥,魚的排洩物還能給稻田做肥料。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這真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啊!


豔陽之美

大家好,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對於稻田再熟悉不過了。稻田裡搞養殖品種就多了,有泥鰍、鯽魚、黃鱔、小龍蝦、鯉魚等。我認為稻田裡的環境比較適合養殖鯉魚。因為稻田裡鯉魚的餌料相對較多,有浮游生物、水草、植物碎屑等。另外鯉魚的適應性強,比較耐低氧,所以儘管稻田的水位比較淺,溶氧也不豐富,但是也可以適當多放一些。




在稻田裡養殖鯉魚,對水稻的生長也比較有利。因為鯉魚為底層魚類它可以挖掘底泥找生物,有鬆土的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和耕性。

另外鯉魚可以在田間吃掉水稻的一些害蟲和周圍的水草。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有利於水稻的生長和品質、產量的提高。


美日新文A

稻田養魚,可以說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中的一種“國粹”了。這種方式現在也叫“稻魚共作”,還有些地方有“稻蝦(小龍蝦)共作”、“稻-魚-鴨”共作等不同模式。

水稻在生長期中,農民同期在水裡養魚養蝦養鴨等,好處是一地兩用,種植養殖相結合,魚糞可肥田,又可減少化肥農藥投入。一舉多得。

稻魚共作作為傳統的生態農業方式,甚至成為中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比如在浙江青田、貴州從江等地,這種立體式種養結合的模式已經延續千年。

傳統的稻魚共作,基本出發點是以水稻種植為主,兼顧水產養殖。畢竟一直以來“以糧為綱”、人們首先要確保吃飽肚子。如今,還有一種思路的轉換:以養殖為主,輔之以種稻。

隨著農業科技水平提升,一些農業育種人員培育出適合魚塘、蝦塘的水稻品種。這種水稻以高杆大穗為特點,更適合魚塘的水面高度。

池塘稻比普通水稻莖稈粗1~2倍。左為池塘稻,右為普通水稻

據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介紹,淡水養殖,池塘裡不種水稻也要種水草,和水草相比,水稻的淨化能力更強。養殖池塘水產品吸收的氮、磷僅佔投入總量的3%~25%。殘餘養分中約有4成左右殘留在水體中、另4成沉積在底泥,因此去除底泥和水體中的冗餘養分是水體淨化的關鍵。


對於稻田養魚,我不知道做何感慨,作為一名地道農村人,從小與禾苗,稻田打交道,不知如何進行,水稻種植時,養育魚種。

我們這地處江南水鄉,有水利,但我就有一大疑惑,不知哪位專家提出的稻田養殖,禾苗不用施肥,不用噴灑農藥嗎,每一季水稻的種植,少說施三次肥打三次以上藥,每次使用藥物過後,泥鰍,黃鱔,均死一地,我不知,稻田養殖,要不要除蟲,別告訴我魚會吃光稻飛蝨,那它不是要飛出來,成為鳥。

再者,使用化肥,難道不會有殘留,不會引起魚體內有毒物質含量超標。

還有,難道,種田不用幹田,不用放水,這樣有利於禾苗的生長嗎?

所以,一切設想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需要多方實踐,我以前就受這方面的毒害,想在魚塘上方養雞,雞屎用於養魚。熟不知,魚塘上方卻因水蒸氣含量過高,夜間形成霧化,導致空氣中致病菌繁殖更盛,傳染性更強。

尤此,我希望有關專家要推行,可行性方案,要有一定實踐基礎,要切實可行,能幫農民致富,而不是想當難的以為可以,所以可以。我們知道,農民全靠田地生活,不要因為一個不可實現的設想,斷放勞苦大眾的收入。


犟老師

稻田養魚主要存在於我國的南方山區和丘陵地區,是一種傳統的農田生產方式,是經過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實踐創造出來的,可行性高,互惠互利的一種優良農田生態系統。根據每個地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差異,養的魚也有所不同,主要有鯽魚,鯉魚,草魚,羅非魚。一般來說,凡是能在池塘裡養的魚都能在稻田裡養。

稻田養魚的好處主要有:

1.稻田裡施的有機肥,如人畜的糞便,上年的稻杆,焚燒後的草木灰等都富含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這些都是魚兒的好餌料。

2.稻田中的雜草和在稻田生活的一些小害蟲都能被魚兒捕食,一方面為魚兒提供了食物,另一方面也減輕了雜草和害蟲對稻田的危害。

3.稻養魚,魚養稻,雜草害蟲都被魚兒所食,就可以減少甚至不用化學農藥了,一來可以省下購買化肥的費用,二來收穫的稻穀和魚兒都是原生態的,零汙染的健康食品。

總結來說稻田養魚既減輕了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汙染,又可以多一項收入來源,是一種互惠互利生產方式。


普愷圖酒業-邱石年

大家好,我是榕溪,這個問題我要來回答一下,我們小時候,在水稻田裡經常會養一些魚的,水稻田裡養魚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效果非常不錯了!接下來,我就說說水稻田裡養魚的好處吧!

首先,使水稻增產大概兩成成左右。因為稻田裡的魚類改善了水稻的生態條件,而且魚的糞便也是稻田很好的肥料,就能促進有效穗的增加和結實率的提高,從而使稻穀增產,一般可增產兩成左右。



第二,能獲得一定的魚類產量。稻田裡的魚一般不怎麼需要餵食,因為稻田裡有很多的蟲子,還有一些雜草,都可以成為魚的食物,因此,魚會長得特別肥美。



第三,能夠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稻田養魚可以減少治蟲用藥和肥料等成本支出,節省了除草和人工費,魚類也減少了餵食,水稻和魚類增產,收入增加。一份土地,有兩份收入,一舉多得!



當然,如果再養一些鴨子在田裡,效果應該會更加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