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蒙古为何对中国戒备重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蒙古为何对中国戒备重重?

早在17世纪,清政府便将内外蒙古都纳入到势力范围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内部军阀混战,外部又有列强的瓜分,动荡纷乱的时局之下,在俄罗斯的保护下,外蒙古于1911年12月18日趁势宣布独立。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也逮到了机会,在苏俄与白俄内战时,一度恢复外蒙主权。不过,随着苏联内部的统一强大后,再加上中国内部混战,中国最终还是失掉了对外蒙的主权。1945年,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最终,97.8%的外蒙古公民支持独立。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虽然,蒙古表面上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不过,在整个苏美对抗时期,蒙古也不过是以苏联的附庸者的身份存在的,在政治上,苏联高度控制了蒙古,对华的态度也不甚友好,甚至是敌视。

1991年,苏联解体。面对北方国力大衰,且对自己控制减弱的俄罗斯,蒙古并没有因此而强烈改变对其南边的国力剧增的中国的敌视态度。

在中俄关系大幅回暖升温的局势下,按理说,蒙古没有站边的必要。再说,俄罗斯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蒙古完全可以凭借其地理优势,大施纵横之术,来获取最大的利益,进而替身自己摆脱俄国的战略空间。最后,俄罗斯是资源型经济国家,而蒙古也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在经济上,两国多少会形成竞争关系,俄罗斯对蒙古的经济扶植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深居内陆的蒙古选择和中国深入的经济合作,才会更快走上致富道路。

可是,就算如此,在政治上,蒙古依旧亲俄,防范着中国;在文化上,蒙古民间的反华情绪长久高涨;在经济上,蒙古也是对这个可以改变其命运的中国顾虑重重,合作并不顺利。

蒙古为什么如此“不识时务”?蒙古为什么要反华呢?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蒙古为何对中国戒备重重?

云石君将做具体的分析。

历史上,中蒙曾千年厮杀,知道清朝才将其统一。而蒙古的游牧文明和中原的农耕文明却很难以融合,清廷通过对喀尔喀蒙古(即外蒙)的限丁来压制其势力的增长,这难免会激起他们对中国的不满甚至仇恨。

从现实来看,毗邻中国核心区,同属东亚大陆的蒙古,曾被清朝吞并,面对崛起的中国,难免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担忧。

当然,历史毕竟是成了过去,再说,哪个国家与周边国家没有点历史。就说俄罗斯,就曾霸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今,中国还不是不计前嫌,和俄罗斯发展友好睦邻的关系,深化政治、经济合作。

所以,蒙古的对历史的成见有失偏颇,毕竟,好好活在当下更重要。

而如今的中国要仿清朝行“吞并”蒙古之事,根本不具备现实支撑。

首先,蒙古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且中国早已默认,《国际法》和当代国际政治规则都不允许中国有出格之举。如若不然,国际舆论压力重负难堪,又会引起中国周边邻国的集体恐慌,那时,中国岂不是将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战略置之于无尽的深渊。

其次,俄罗斯会强烈反弹中国对蒙古的吞并。蒙古是中俄这两大世界级大国之间的重要战略缓冲,俄罗斯又岂能容忍中国吞并蒙古。中国并没有强大到能彻底压制俄罗斯,俄罗斯也没有二次分裂解体,中国又何来那个实力将蒙古吞并?

如此看来,蒙古大可不必像一只刺猬,与中国保持大幅度的距离。最起码,在经济上,蒙古与中国合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在政治上,蒙古也可以继续依靠俄罗斯。

可是,蒙古对中国的经济合作也不是心甘情愿,这是为什么?

从地缘结构上看,东亚大陆北部边缘的正中恰好是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皆被中国包围,是连接中国东北、华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块的地缘中心区域。

农耕时代,游牧民族便是凭借这样的地缘中心位置,集中军事力量发动对北中国东、南、西任意板块的攻击。而中国国土面积大,边防线很长,在人类技术有限的时代,各版块都是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旦一个版块遭受外敌,难以得到其他两个版块的支援。 如此,便只能修筑城墙来防止外敌入侵,而这种设防又长期消耗内部资源,处境被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塞外游牧民族是中原王朝千年梦魇的重要原因。

进入工业时代,人类征服自然能力有了质的突破,再加上热兵器的出现,游牧军事一落千丈。虽然,蒙古依仗特殊地缘条件可以保持独立,但这种独立性远远比不上农耕文明时期。

而在科技的推动下,中国也早已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国核心区的规模远超蒙古,而且适合工业和贸易的开展的地区非常多。蒙古本身是一个内陆国,再加上高海拔的蒙古高原,共同阻碍了工业文明体系进入的步伐。这也就是说,蒙古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威胁,相反,中国还有彻底同化蒙古的实力。

虽然,蒙古资源丰富,可以凭借临近中国东北、华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块的地缘优势,深度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将矿产资源变成真金白银的财富,提高国家GDP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有得必有失,这种深度交流也会给蒙古带来除经济以外的其它方面来自中国的影响。

蒙古人口规模仅仅只有300多万,而且原生文明体系非常落后,要拿什么去抵挡现代文明的进入?蒙古又身陷中俄夹击之下,换句话说说,只有中俄可以作为其外部支援,很难接收到其它稍微大的文明体系的辐射。蒙古本身地势高,环境较恶劣,地缘实力有限,要靠自己发展工业,难度很大,而和中俄合作成为了其发展经济的最好的出路。

政治上,蒙古已是亲俄,在经济上,亲俄却是一个难题。

首先,如今的俄罗斯早已不复苏联时期的光辉,军事上虽然很强大,可是经济上长期处于疲软状态,又美好很好的发展前景;

其次,俄罗斯与蒙古毗邻的西伯利亚是其边缘地区,实力本就弱小,蒙古仅北面与俄接壤,国土向南嵌入东亚大陆腹地,西伯利亚铁路这条远东交通动脉很难辐射到蒙古;

最后,蒙古也是资源型国家,地下资源丰富。而俄罗斯的GDP也主要靠资源输出拉动的,在经济与蒙古存在不少的竞争。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蒙古为何对中国戒备重重?

显而易见,在经济上,有点自顾不限的俄罗斯很难帮到蒙古。既然俄罗斯没那个能力,那就只有靠中国了。不过,蒙古也将面临被中国化的危险。

蒙古犯了难,文明体系是一个国家维持自身独立的意识形态基础,一旦被中国同化,那么,蒙古何以独立为国?

在地缘结构上,蒙古属于东亚大陆,和中国都是黄种人群,而中国本身都有不少的蒙古族,在文化上更易同化蒙古。一旦,蒙古与中国在经济、文化层面上深度融合,那对于蒙古而言,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中国并没强行吞并蒙古之意,但是,在现代文明的攻势之下,蒙古人民难免不会有过上更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付之于实际便是加强和中国的深度合作,蒙古要想维持独立也就难如登天了。

蒙古掌权的精英阶层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也想开辟一条除中俄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可是,其身处中俄夹缝的地缘格局,又决定了任何第三方势力都难以进入到蒙古。俄罗斯不能带蒙古经济腾飞,而中国能助蒙古推进经济发展但却令蒙古惴惴不安,这就相当于一个死局。

而蒙古精英阶层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利用反华情绪来影响民众,虽然,阻碍了中蒙经济合作的进展,但至少它还能维持表面的独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民族存亡面前,国计民生也就成为了牺牲品。

那么,蒙古就只能永久陷于此种僵局种吗?有何破局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