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英法远强于德国,为何却不敢制止纳粹的崛起和扩张?

二战前的英法远强于德国,为何却不敢制止纳粹的崛起和扩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德国经济一蹶不振,又受,遭受严厉的军事制裁、割让领土,巨额赔款,国力大衰,经济一蹶不振,之后,又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失业率攀上新高,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整个国家的上空飘满了一个字“衰”!

魏玛共和国政权难以扭转局面,而民众又迫切要改变现状。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通过极端的中央集权方式在短短时间内成效显著,德国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与此同同时,希特勒在德国人民犹如救世主一样的存在,民众陷入了对他的疯狂个人崇拜。而希特勒正是利用民众盲目的心理,大肆扩张军事,又一次启动了战争机器。

不过,纳粹执政前期,德国整体国力虽大有提升,但实力远在英法之下。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英法有监督和遏制德国军事扩张的义务,可是,面对纳粹的扩军,英法却视而不见,妥协退让。莱茵非军事区被侵占,奥地利、捷克被吞并,波兰闪电战后,英法也只是宣而不战。德国法西斯得以迅速发展,与英法的姑息养奸脱不了干系。

按理说,法国是决不能容忍德国对外扩张,毕竟会影响到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地位,而英国为了平衡欧洲大陆各国势力,也不会让德国坐大,威胁自己的利益。

面对希特勒的勃勃野心,为什么英法对纳粹的崛起和扩张的态度如此消极被动?

云石君将从以下四点进行分析。

第一,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席卷英法等国,人民反战情绪严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为了对殖民地重新洗牌和争夺全球霸权的非正义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其中英国阵亡90万,法国阵亡124万。对欧洲的损害巨大,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财富损失,还有对广大民众的精神损害。战后经济水平急剧下降,意味着民众的生活水平也下降,而战争中大量的伤亡,使许多家庭遭受了亲人离世的痛苦。战争的强大破坏力摧毁了民众的幸福生活,人们普遍厌恶战争,畏惧战争。

二战前的英法远强于德国,为何却不敢制止纳粹的崛起和扩张?

而作为执政者,欧洲各国统治阶层不得不考虑广大民众的精神创伤和反战情绪。在一战中,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损失依旧十分严重,英法国民更多的是想有一个和平的社会环境。一战后,在英法等国,和平主义思潮十分盛行。作为统治者,如要和广大人民为敌,发动战争,最后会使国家陷入到内因外患之中。

所以,在和平主义思潮之下,英法对德国的军事扩张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第二,一战后英法实力国力受损严重,自顾不暇难以分力应对德国。

战争中,敌对双方没有能够全是而退的,就算是胜利也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能像美国这样在战争中聚敛大量财富,受到战争影响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一战中的英法两国,伤亡惨重,国力受到重创,经济恢复迟缓,如果要再次投入战争,军队要大量的军人,高额的军费,这些对战后的英法都是大问题。

例如,一战后的英国,反而靠曾向它借钱的美国来度过经济难关,债务高达8.5亿英镑。国内工业遭受重创,出口经济减少,经济危机来袭,失业率陡增,阶级矛盾突出。而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都深陷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国力急剧下降,难以自拔,并且法国政局相当不稳,。在这种局势下,法国也只能尾随英国,消极对待德国法西斯。

同时,一战后,世界民族主义强势抬头,英法越来越难以控制海外殖民地,从而削减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的力度。

希特勒也正是利用英法国内动荡,海外殖民地危机四伏的环境,才干大肆扩军备战。

第三,英法将恢复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军事化转型速度缓慢。

二战前的英法远强于德国,为何却不敢制止纳粹的崛起和扩张?

纳粹当权后,在极端中央集权之下,实行了全国性军事化,国家经济也纳入了战争轨道,经济也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发展,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而英法是民主机制,当权者不得不考虑民众的反战情绪。而一旦要备战,巨额军费开支还是要刮民脂民膏,这肯定会激化社会矛盾。而民主机制在决策乃至执行方面比起中央集权下的德国,效率要低下许多。

在国力衰退,经济危机的国情下,英法将恢复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军事国防建设次之。英法两国军事力量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而德国却是在大兴军事扩张,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也渐渐拉大。

第四,苏联对英法的威胁。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代表无产阶级的苏维埃政权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犹如一颗重型炸弹,特别是经过工业化后的苏联,国力增长迅速,同时,国际共运也席卷全球,红色意识形态也威胁到西方世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严重,突破了地域、国家、民族等的红色意识形态,如果再进一步壮大发展,欧洲难免会遭受社会主义运动的洗礼。

在这种情形下,英法更不可能与德国发生正面冲突,如若不然,受战争的波及,民众生活更为艰难,国内的阶级矛盾将会愈演愈烈,到了白热化阶段,那么英法内部矛盾就会上升到红色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间的冲突。那时,英法要如何是好?

在纳粹的疯狂崛起和国际共运的强势洪流之下,英法更能容忍前者,至少,不会从根本上危及资本主义制度。这也就有英国的:“宁可在伦敦看到希特勒,而不愿看到社会主义政府”和法国的:“宁要希特勒,不要斯大林!”

另外,英法还打了一个如意算盘,想借强大后的纳粹德国来对抗苏联,借法西斯之手消灭共产主义国家。

岂料,法西斯正是利用英法各种消极对抗纳粹德国的心思,来掩盖自己争夺区域性与世界霸权的真实企图,以致于英法还没从一战中缓过神来,又要被推上二战的绞肉场。

不过,尽管纳粹德国机关算尽,终究还是再一次败北。那么,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德国只能是战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