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東周洛陽

《史記》中記載了楚頃襄王提出了聯合齊、韓二國共同駐軍東周洛陽以抗擊秦國的計劃。但計劃最後沒有實行。現在來看看楚頃襄王的計劃。

公元前281年楚國意圖佔據洛陽以抗秦的計劃,在《史記 楚世家》的記載:

“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鴈之上者,頃襄王聞,召而問之。……襄王因召與語,遂言曰:「夫先王為秦所欺而客死於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報萬乘,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竊為大王弗取也。」於是頃襄王遣使於諸侯,復為從,欲以伐秦。秦聞之,發兵來伐楚。

楚欲與齊韓連和伐秦,因欲圖周。周王赧使武公謂楚相昭子曰:「三國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輸,而南器以尊楚,臣以為不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大國不親,小國不附,不可以致名實。名實不得,不足以傷民。夫有圖周之聲,非所以為號也。」昭子曰:「乃圖周則無之。雖然,周何故不可圖也?」對曰:「軍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圍。夫一週為二十晉,公之所知也。韓嘗以二十萬之眾辱於晉之城下,銳士死,中士傷,而晉不拔。公之無百韓以圖周,此天下之所知也。

夫怨結兩週以塞騶魯之心,交絕於齊,聲失天下,其為事危矣。夫危兩週以厚三川,方城之外必為韓弱矣。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絕長補短,不過百里。名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眾不足以勁兵。雖無攻之,名為弒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發號用兵,未嘗不以周為終始。是何也?見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弒君之亂。今韓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讎楚也。臣請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猶攻之也。若使澤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萬於虎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國;詘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將以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非貪而何?《周書》曰『欲起無先』,故器南則兵至矣。」於是楚計輟不行。”

當時戰國地圖: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秦惠王前期的戰國形勢圖


天下之中洛陽在秦一統六國中的地位

自從周平王遷都洛陽後,洛陽就成為周天子王權的象徵。春秋五霸以尊王攘夷為藉口,各自開創了本國的一份事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侶在擊敗周國附近的陸渾戎後問周鼎輕重。

公元前316年張儀在伐韓、伐蜀的爭論時提出了爭奪洛陽挾制周天子的論點:

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翟之倫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翟,去王業遠矣。”

張儀的規劃是秦、楚、魏三國共同合作佔據洛陽:秦攻打三川,奪新城、宜陽;魏國攻佔南陽;楚國奪取南鄭。這些都是韓國的土地。在張儀看來,要滅周必須先滅韓。

現在來具體分析張儀的策略:

三川,轄境相當於今河南黃河以南,靈寶以東的伊、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區;新城,即今天的許昌襄城縣;宜陽,即今天的洛陽宜陽縣;南陽,即今天的河南沁陽市;南鄭,即今天的漢中市南鄭區。張儀策略路線大意圖: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紅色楚國攻打範圍 綠色秦國攻打範圍 黃色魏國攻打範圍

簡單來說,秦國由西向東中路攻打韓國、魏國由東向西攻打韓國、楚國由南向北攻打韓國,三管齊下,韓國和東周鐵定手到擒來。

因此可以確定,在張儀的規劃下,秦國攻打韓國,是從商洛地區出發的。為何不直接從函谷關出發攻打東周洛陽呢?因為韓國的存在,讓秦國即便能夠佔據洛陽也無力佔據。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攻打東周的路線,和張儀的路線基本一致。《史記 秦本紀》:

“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東周洛陽

《史記 樗裡子甘茂列傳》:

“秦使甘茂攻韓,拔宜陽。使樗裡子以車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今王倍數險,行千里攻之,難。昔曾參之處費,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懼焉。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著參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張儀西並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張子而以賢先王。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羈旅之臣也。樗裡子、公孫奭二人者挾韓而議之,王必聽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

甘茂滅東周形勢圖: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綠色以宜陽為主 黃色以武遂為主

無論是張儀的規劃,還是甘茂的行動,秦國滅東周必須:

1、從今天商洛一帶出發,而非函谷關;

2

、必須南取宜陽、北脅迫南陽、上黨,才能夠攻取和保住洛陽。

見圖: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藍圈為洛陽 藍色線為秦國出兵路線 紅圈上武遂下宜陽右南陽


如果楚國駐兵東周洛陽……

公元前281年楚頃襄王提出楚齊韓三國駐兵洛陽的建議,是五國破齊後的第四年。

從戰國時期六國數次合縱攻秦都是攻打函谷關,就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東周洛陽這個障礙,以洛陽為中轉站作為抗秦據點。秦國就不得不長期對付更加團結的山東六國合縱。

一旦東周洛陽成為六國抗秦中轉站,事情將會:

1、秦國所攻取的宜陽和商洛一帶,秦國很難保住;

2、秦國從韓國、魏國所奪取的山西南部,將會因為武關和函谷關外的長期對峙而出現防務空虛,被韓、魏或趙國等重新奪走,秦國只能回到以函谷關和黃河為邊界的狀態。

見圖: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六國駐兵洛陽對秦的影響


綜述,秦國滅東周必須兩路呼應才能攻佔洛陽,這在張儀歸還和甘茂執行中都得以體現。這就足以證明洛陽在秦國一統六國中的重要性。

秦國從商洛出關攻打東周而非從函谷關,說明函谷關以東到洛陽的一帶無險可守。六國數次合縱都能輕易攻打到函谷關也說明了這一點。

東周洛陽駐兵 只差一步 秦國一統大業就會被楚國折腰

洛陽東周王城

公元前281年楚襄王提出國際共管東周洛陽作為各國抗秦中轉地的計劃,如果能夠得到實施,秦國想要各個擊敗山東六國,沒有那麼輕鬆,因為洛陽將會是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在後世歷史中,洛陽城防守能力相當不錯,不是短時間能夠攻下的。

秦國不能攻佔洛陽,就不能啟動滅六國計劃,否則不是三川之地被奪,就是晉南被奪。

楚頃襄王駐兵洛陽計劃之所以沒有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五國破齊後,齊國還沒有恢復,無力參與楚國主導的計劃。沒有齊國的支持和參與,楚國獨力難支。當然武公所說的名聲不好也是原因,不過是次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