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色列會選擇中東這塊絕地復國?

雲石君

猶太人似乎有一種執拗勁兒,兩千年裡在世界各地流浪而又能保持其民族的獨立性,他們身上的商業基因並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淡化消失,反而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最後,連復國這等大事,猶太人也選擇在2000年前的故土:中東的迦南地區,建立新以色列國。

按理說,迦南並不是一塊很好的地盤。乾旱少雨的氣候,狹窄的版圖,戰略縱深嚴重不足。而迦南地處中東伊斯蘭世界腹心,且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中樞,也就是以色列是伊斯蘭、尤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另類。

伊斯蘭文明再怎麼沒落,也有能力整體對抗猶太這個小眾民族,在迦南地區建立以色列國,看上去就是在自尋死路。

不過,精明的猶太人會失算嗎?

非也!這個看上去的死地,才是猶太復國的唯一生機!

這是為什麼呢?

這還得從美國的利益來分析。

大家知道,美國是猶太復國運動的根據地,猶太復國所需要的資源也大多出自美國。

復國是個大買賣,不管是前期組織發動,還是復國具體行動,乃至復國後的國家維持,都需要巨資投入。美國肯定不願美國猶太人長期把資源投入到復國中,因為這嚴重損害到美國其他族群的利益。猶太人就算能在美國面對任何一股其他勢力都能保持相對優勢,但如果美國其他勢力聯合起來強勢打壓,那猶太人在美國還有立足之地?雖然猶太人長期掌控美國的金融資本,但在政治上,從來沒有一個猶太人當過美國總統。而在宗教上,猶太教跟美國主流的基督教更不在一個層級。

總之,美國不允許猶太人為了一族之利而損害美國的整體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只有將自己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統一起來,才能獲得美國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這樣,猶太資本家們不用自己掏錢,卻可以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推動美國政府動用國家資源,為猶太復國運動買單。猶太人即又用花錢,又能達到復國的目的,一箭雙鵰。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國家利益

那麼,什麼樣的國家利益才能讓美國政府和公眾為猶太復國運動買單呢?

答案是:以色列在迦南復國。

關於迦南地區的重要性,有必要再提一提,它是西亞——北非兩大地緣板塊的戰略連接紐帶,同時也是新月沃地的中樞。而由尼羅河流域——迦南地區——兩河流域組成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中樞,也是其最富庶的地緣板塊。也就是說,新月沃地,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核心。

在政治上,阿拉伯世界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內耗十分嚴重。有許多有志於整合內部,締造一個強大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訴求。具體體現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埃及、敘利亞、也門三國一度合併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因地緣疏離關係,美國在中東只是有相對優勢來維持其主導地位。而要一直保持這個相對優勢,中東伊斯蘭世界必須四分五裂,美國分化拉攏,各個擊破。很顯然,阿拉伯世界大一統的訴求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一旦有一個強大的本土政治勢力出現,必會把美國趕出去而抗爭。反觀美國,雖是超級大國,但在中東的影響力因地緣疏離天然受限,這樣就會出現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的局面,進而威脅到美國對中東的主導權,那時美國在中東的好日子也到了頭了。

美國必須要防患於未然,對中東任何有可能出現的政治整合,都會高度警惕。而阿拉伯世界,是中東伊斯蘭三大勢力(突厥、伊朗、阿拉伯)中體量最大的一個,所以對阿拉伯統一運動的防範,也是美國中東戰略的重中之重。

那麼,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阿拉伯世界統一的可能呢?

關鍵就在迦南地區。

迦南地區是新月沃地的中樞,新月沃地又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核心和最富庶板塊。這種地緣格局決定了,只要新月沃地整合為一個政治實體,那以此為中心,整個西亞——北非的絕大部分地區,都將在其地緣影響力的輻射下整合到一起。所以,美國只要在新月沃地上動動手腳,使阿拉伯世界失去這個地緣核心,那也就斷了他們的整合之路。

而迦南地區又是新月沃地的重中之重。新月沃地的呈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狀結構,其中位於兩端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是新月沃地的真正精華區,只是二者之間,卻隔著紅海和敘利亞沙漠,只有迦南這個狹長的走廊地帶,自然環境相對較好,適宜人類生存,充當起了串聯兩大流域,進而將新月沃地連為一體的重任。

只要讓猶太人在迦南復國,就等於從中間,切斷了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的地緣聯繫,整個新月沃地也就被一分為二,無法再整合為一體。沒了新月沃地,阿拉伯世界也就沒有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地緣核心,也不具備政治整合的基本條件,從此,美國可以高枕無憂了。

這便是猶太選擇迦南復國的原因。通過在迦南復國,以色列與美國的中東秩序主導權高度關聯。而中東對美國全球霸權的重要作用,而以色列國對美國的重要性更不用說。正因如此,猶太人要想在美國的支持下實現復國,首先以美國利益優先,選擇在迦南故土這塊被伊斯蘭勢力重重包圍的死地。對美國來說,支持以色列復國,並做其最強硬的後臺,才能避免迦南重新回到阿拉伯人之手,避免阿拉伯世界政治整合的事情發生,而美國的中東霸權地位也就穩穩當當的。這種情況下,美以的特殊同盟關係便形成。


雲石君

絕地是指極其險惡的地方,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置於死地而後生”,它出自於孫子兵法,是指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們就會奮勇殺敵,從而絕地求生。公元前205年,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在對趙國趙王趙歇的20萬重兵的“漢趙之戰”之戰中就熟練地運用了此兵法,韓信的1萬漢軍背水而戰,表現出了驚人的求生慾望和戰鬥力,最後漢軍大破趙軍,活捉了趙王趙歇。現在這個詞語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猶太人原本就起源於中東地區,屬於閃米特人,阿拉伯人也屬於閃米特人,所以從族源上來講兩者算“兄弟”民族吧。公元前十三世紀時,古猶太人遊牧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草原(今伊拉克),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進入今巴勒斯坦地區,公元前11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後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北部)和猶太王國(南部)。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佔領了巴勒斯坦地區,將其併入當時的羅馬帝國敘利亞省。在此後的近200年中,猶太人多次舉行大起義,被羅馬人殘酷鎮壓,逐漸流落到世界各地,此後阿拉伯人逐漸成為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主體。

在近2000年的流落中,猶太人可謂備受歧視,但依然頑強地保持住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獨特性,這在世界上也可謂一個奇蹟了,再次證明了信仰的偉大力量。近代以來,隨著歐洲一些國家排憂運動的加劇,猶太復國主義開始萌生。在1897年瑞士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人復國主義者大會,建立了世界猶太人復國主義組織,匈牙利猶太人赫茨爾全票當選主席,後來幾屆連選連任。有了復國目標,首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建國地點,赫茨爾和他領導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又馬不停蹄尋找建國地點,先後考察過阿根廷、塞浦路斯、埃及西奈半島的阿里什地區以及英屬東非,1903年的第六屆猶太人復國主義者大會實際上確定了巴勒斯坦地區是猶太人建國的唯一地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對其阿拉伯地區的統治權,巴勒斯坦地區成為了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22年,英國將其一分為二,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人聚集區,由此,數量更多的猶太人移民到此。

選擇巴勒斯坦作為建國地點可能更多的是出於猶太人的民族感情和宗教信仰,儘管近2000年中猶太人流散到了世界各地,但對其“故土”卻有著深深的眷戀,祈禱時都是對著聖城耶路撒冷的方向。其實如果猶太人在南美的阿根廷的大草原、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埃及西奈半島的阿里什地區以及英屬東非地區建國的話也非易事,但是面臨的敵人可能少一些。巴勒斯坦地區對於猶太人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阿拉伯人也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耶路撒冷不僅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地,也是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之一。而在巴勒斯坦這塊絕地建國,可謂險象環生,環顧四周皆阿拉伯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正式宣佈成立,隨即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此後的半個世紀裡,以色列又與眾多阿拉伯國家進行了多次中東戰爭。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這個實際管轄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小國”以色列基本上都是一對多,這反而更加激發了以色列人的鬥志和建設國家的意志,儘管從建國開始後的半個多世紀裡,進行了多次中東戰爭,如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仍時有衝突,但是以色列卻是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其科技、經濟、軍事實力強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這個道理。

另外從戰略位置上,以色列位於中東地區中心地帶的西邊,地中海沿岸地區,雖然面積的一半都是沙漠,但其地中海沿岸地區平原地區土壤肥沃而潮溼,其他山脈地區更是存在很多土地肥沃的小型溪谷。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堅定的盟友,因為美國有大量的猶太人,美國猶太人不僅財富巨大,在美國的政商學三界有著很強的遊說能力,但這只是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中東地處歐亞非的樞紐位置,並且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歷史上就是各大國爭奪的地方,並且中東地區國家民族教派矛盾尖銳複雜。美國在此有巨大的戰略利益,而地處中東中心地帶的以色列正好可以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永不沉沒的航母”,所以美國才會不遺餘力地支持以色列,盟友一定是相互需要,以色列的戰略位置正是美國所需要的。所以對於以色列來講,選擇在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儘管非常兇險,但這裡卻戰略位置重要,又是其曾經的“故土”,絕處才能逢生,富貴險中求。當然選擇在這裡建國也是有“缺點”的,相對於英屬東非或者阿根廷大草原,這裡的面積是小了點。


十三叔看歷史

猶太復國主義選擇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一開始就有強烈的宗教因素和歷史原因,而不是根據這一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親自勞動”成了猶太人實現復國的必由之路:

唯有通過在以色列土地上身體力行地勞動,才能治癒和淨化猶太人迴歸祖國的心靈。

1909年底至1910年初,受“烏托邦”集體農莊思想的強烈影響,巴勒斯坦第一個“基布茨”,名叫“克武查”的“基布茨”成立了。

“基布茨”是希伯來語“集聚”、“團結”、“集體定居點”的音譯,它指的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農業公社或集體農莊,它既是一種農業經濟實體,也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自治組織。

早期“基布茲”的生活十分艱苦,曾有些人因忍受不了這惡劣環境和艱苦的勞動而離開了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勒斯坦地區尚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版圖內,英國為了控制巴勒斯坦地區,將猶太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發表了《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1918年數以萬計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來到巴勒斯坦地區,那時的巴勒斯坦荒涼貧瘠,人煙稀少,猶太移民先驅從阿拉伯人手中買下當時不適合居住耕作的土地,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且沒有跟巴勒斯坦人或阿拉伯人發生實質性衝突。

巴勒斯坦的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在1920年6月召開會議,決定建立防衛組織“哈加納”(Haganah,希伯萊語意為“防衛”),以進行自衛。“哈加納”後來發展成了威名遠揚的以色列國防軍。

《貝爾福宣言》發佈十五年之後,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仍然不足二十萬人,在納粹三十年代開始迫害猶太人而引起的大批移民之後,到戰爭開始時猶太人仍然不到五十萬人,不足巴勒斯坦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1938年7月,經羅斯福總統倡議,三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埃維安召開會議,討論從納粹主義下拯救難民的問題。多米尼加共和國同意為十萬德國和奧地利難民提供避難所,但除此之外,其它與會國家都不願意接受大規模的難民移民。

在猶太復國主義者看來,巴勒斯坦是受迫害的猶太人的避難所,他們有到這裡來的天賦權利。

早在1937年,當巴勒斯坦的英國託管當局開始限制猶太移民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就已經開始組織非法移民。

在這問題上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是團結的: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非法移民活動,以拯救歐洲的猶太人。

猶太難民船抵達

猶太工總於1938年起與哈加納一起組建了它的移民部(摩薩德)。在這兩個組織配合下,二戰爆發前有大約一萬兩千名非法移民進入巴勒斯坦。這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第一次集體從事違法活動。

在二戰頭幾年,由於地中海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海域,大規模營救仍然有可能進行,但英國當局很快成了中途攔截非法船隻的行家。

哈加納

儘管人們對二戰必然爆發已十分清楚,即使猶太復國主義領導集團中最悲觀主義者,也根本不曾料想過納粹“最後解決”猶太人問題的規模。在和平條件下,猶太復國主義不可能移動世界上大批猶太人。

當歐洲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發生時,本·古裡安把它看作猶太復國主義的關鍵時機。

在1939年夏,英國政府中止了巴勒斯坦的合法限額移民,二戰開始時,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問題安撫阿拉伯人,防止猶太復國主義問題把阿拉伯人推進納粹方面陣營。

對納粹的“最後解決”猶太人滅絕行動,巴勒斯坦猶太人卻處在一種憤怒和無能為力的痛苦感情之中。

哈加納和伊爾貢高價租用了幾十艘根本不適宜航行的船隻,打算衝破英國封鎖,讓數千名難民在巴勒斯坦登陸。

在這種偷渡活動中發生了好幾起重大災難,使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反英情緒高漲。

“帕特里亞號”和“斯特魯姆號”兩艘船隻的事件後來成了使群情激憤的口頭故事,並且一直繼續惡化著猶太復國主義者和英國的關係。

1940年11月,英國海軍在海法的海面上攔截了兩艘破舊的船隻“太平洋號”和“米洛斯號”,船上載有大約兩千名難民。英國當局拒絕允許這些難民登陸巴勒斯坦,並把他們轉移到一艘碰巧空著的大船“帕特里亞號”,目的是把他們運到毛里求斯去拘留起來。

猶太人協會執委會請求允許難民登陸的要求被拒絕後,便命令哈加納破壞這艘船,使它不能起航。哈加納的行動未奏效,船隻沉沒,使大約二百五十人死亡。

猶太人協會為了利用這次事故進行宣傳(公眾幾年後才瞭解真相),說難民由於不願離開巴勒斯坦的海岸而集體自殺。

當這次事故使倖存者得到了入境許可後,才減輕了猶太公眾的痛苦,但是,另一艘船“大西洋號”的乘客卻被不由分說地放逐到毛里求斯,這一下,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反英情緒馬上又高漲起來。

“斯特魯姆號”

在難民運送中發生的一系列較小的災難中,“斯特魯姆號”慘案最嚴重地損害了猶太復國主義者和英國政府的關係。

“斯特魯姆號”是一艘一百年以上的牲口船,1941年底載運著七百六十九名難民從羅馬尼亞駛出多瑙河。該船駛向土耳其,希望在那裡得到巴勒斯坦英國當局的移民簽證。

土耳其當局擔心他們得不到簽證,拒絕允許他們在那裡登陸,命令該船駛離土耳其領海。

船駛離土耳其領海,巴勒斯坦英國當局政府通知土耳其,願意接受所有十六歲以下的乘客。此時“斯特魯姆號”遇上魚雷或水雷,沉入黑海,僅有一人生還。

巴勒斯坦猶太人對英國託管當局的怒火又一次被激起。

二戰後,當人們得知有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種族滅絕後,全世界對猶太民族的悲慘命運非常同情,但各國對集中營中倖存的10多萬猶太人的安置,依然分歧重重。這些倖存者後來大部分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復國主義理想和二戰中猶太民族的悲慘命運,讓他們深信必須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而聯合國決議也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分別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和一個阿拉伯人的國家。

在聯合國決議生效之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宣佈成立以色列國。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這個追根溯源得從上古時期說起。

早在2000—3000年以前,希伯來人進入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經過與當地人的長期戰爭佔據了當今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一塊巴勒斯坦土地,然後在這裡建立王國,即大衛國。後來大衛國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南面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稱猶太國,北面稱以色列國。

後來猶太國和以色列國相繼被巴比倫王國和亞述帝國滅亡,原住居民除了被屠殺外有一部分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土地。猶太人從此開始了長達兩千年流落世界各地、被歧視、被壓迫的悲慘命運。羅馬帝國進入巴勒斯坦後,僅存的一部分猶太人被徹底趕出。

羅馬帝國滅亡後,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阿拉伯帝國興起並統治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開始進入巴勒斯坦並在此安居樂業近千年。而流落於世界各地(主要是歐洲)的猶太人還在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其中一些有識之士逐漸萌生了重回祖先生活過的巴勒斯坦和聖城耶路撒冷的願望,並認為這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

隨著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民族主義思潮也衝擊了猶太人的思想,重返巴勒斯坦和聖城的願望更加強烈。此時的巴勒斯坦被以殖民主義為代表的英國所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居住在這裡的阿拉伯人為了反抗英國人,甚至不惜與瘋狂屠殺猶太人的納粹德國合作,這就埋下了後來阿以衝突的禍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主義國家英國逐漸衰落,霸權主義國家美國興起,為了控制中東,利用本國猶太勢力開始進入巴勒斯坦。在美英的幫助下,二戰後猶太人開始從世界各地進入巴勒斯坦。據不完全統計,從二戰後至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前,進入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超過100萬。因為民族主義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猶太人剛進入巴勒斯坦就和當地的阿拉伯人爆發大規模衝突。加上美英操縱聯合國在解決民族問題上嚴重偏袒猶太人,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集體憤怒,導致這一地區戰爭衝突不斷,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猶太人都飽受其害。


世紀戰爭大揭秘

以色列選擇中東這塊絕地復國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古代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王國位於中東迦南地區,選擇回到祖先生活的故土復國利於以色列樹立民族自信,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子孫後代以色列祖先曾有過的輝煌和苦難。不過這並不是以色列選擇在中東復國的全部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選擇在中東復國無異於和全體穆斯林國家對抗,儘管多年來以色列憑藉自己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加上美國的支持一直對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國家保持壓制,但阿拉伯國家一再戰敗卻根基未損,而以色列只要戰敗一次對這個天然缺乏戰略縱深的國家而言就是滅頂之災。僅僅為了緬懷祖先就選擇在這塊幾乎是全世界戰亂衝突最多的地區建國未免太傲嬌了吧?

以色列人是世界聞名的商業民族,儘管多年顛沛流離和備受迫害的命運使他們一心渴望恢復故國,可在現實利益層面卻不可能不考慮在中東建國的後果,然而權衡利弊後以色列還是選擇了這塊看起來似乎是死地的地方建國。原因是這片看上去的死地其實暗藏生機:自從古代的以色列王國被羅馬帝國所滅以來猶太人就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各國他們都屬於被歧視被壓迫的對象,這意味著他們的復國行動很難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直到二戰後隨著美國崛起成為世界霸主才為以色列的復國行動提供了外部支持,那麼美國為什麼要支持以色列呢?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美國的猶太財團在美國政界商界的強大影響力,然而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如果以色列不能提供令美國心動的實實在在的好處,美國又怎麼會一直幹著對自己無利可圖之事呢?以色列選擇中東復國就是為了給美國提供好處。

這麼說或許有些費解:以色列在哪兒建國關美國什麼事?為什麼會給美國帶來好處?這主要是因為二戰後德國和日本作為戰敗國被徹底打敗,英、法作為老牌強國也在戰爭中被嚴重削弱,戰後出現了美蘇爭霸的冷戰格局。美、蘇為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爭相控制第三世界國家,具體到中東地區而言:其實美國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美國和中東遠隔大西洋,而且就算是越過大西洋先到達的也是歐洲而不是中東,這意味著美國和中東的地緣距離是相對疏遠的,這也大大提升了美國控制中東的難度;與之對應的蘇聯因為擁有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個外高加索加盟共和國,與中東地區可謂近在咫尺。除了蘇聯這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之外,美國還必須防止中東有強勢的本土勢力崛起進而威脅自己的中東利益,也就是說美國需要在中東建立一個橋頭堡以制衡蘇聯和阿拉伯本土勢力,而以色列恰恰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迦南,猶太人幾千年來的聖地,在出埃及記中,摩西帶著幾十萬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人的虐待,在迦南開始了新生活,地理上的迦南地區高溫缺水,大部分都是荒漠,而且南北狹長,東邊是敘利亞沙漠和約旦,西南方向是埃及,西邊是東地中海,北邊是強大的土耳其敘利亞等,戰略拓展的空間不足。迦南作為阿拉伯世界的中樞地帶—新月沃地,是西亞北非的連接要衝,以色列作為異教徒在此建國,註定要招致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仇恨。

但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猶太復國主義盛行於19世紀下半頁和20世紀上半頁,以色列國的先驅們嚐盡千辛萬苦,在全世界精挑細選可以建國的地方,但在帝國主義橫行的時代,作為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小民族,根本沒有能力從各大帝國的勢力範圍裡得到一塊棲身之所。而猶太人又不希望離歐亞文明圈太遠,畢竟他們的民族特性決定了他們必須在發達的文明圈層裡才能生存和發展,選來選去,最後他們決定在迦南復國。

迦南,雖然環境惡劣,但畢竟是祖先之地,依託迦南等文化傳承,猶太人在全世界顛沛流離幾千年卻依然保持了自己堅強的民族性格。在迦南建國,可以在意識上迅速團結全世界的猶太人,集中全球猶太人的力量為建國出錢出力。後來事實上也如此,一批批猶太復國主義者遷往迦南地區,為建國而發起各種運動甚至武裝鬥爭,一度和英國殖民者死磕了多年,而他們的活動受到了全世界猶太人在經濟上的幾乎無限支持。

迦南這個地方直面歐洲大陸,可以極其便捷地與歐洲文明融會貫通,依託大海,便於接受歐洲猶太人的各種支持,並且猶太人經歷了二戰的慘痛噩夢之後,更加急切地需要一塊民族的棲身之所,再加上當時世界也普遍同情猶太人在二戰中悲慘命運,趁著這個有利的時間窗口,猶太人快馬加鞭,義無反顧地在此復國了。

雖然從此以色列成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敵人,幾十年內經歷了5次中東戰爭,但這恰恰也成了以色列不斷強大和長久維持的因素,面對強敵環伺,猶太人遇強更強,團結一致,一次次擊敗了體量幾十倍於己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雖作戰勇敢,但實在過於內部不合和分裂,最終不得不接受了和以色列共存的事實。而令全世界頭疼了幾十年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也一直拖到了現在。


雲中史記



二戰後,猶太人在中東成立了以色列。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欲除之而後快。

多次戰爭後,以色列卻越戰越強,反之阿拉伯國家損兵折將,一蹶不振。

關於猶太人為什麼要選址中東的迦南來複國?這裡作些簡單的分析。 猶太人經過數千年的顛簸流離,分散於世界各地,而沒被所在國同化。

僅靠宗教作為紐帶,形成內部的小社會,除了經商,他們一無所有,歐洲一直都有打壓猶太人的傳統,二戰中德國更甚。

至從美國接納猶太人開始,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資本勢力,在美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佔據 著美國的頂端。

而在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開始興起,許多猶太人開始為復國作準備,在全球開始選址,考察了, 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也包括中國的東北。

非洲其實最簡單,雖有廣袤無垠的大地,原始的土著,周圍並無大國,強國相鄰,但也有弱點,交通 不便,原始地貌。

現代文明開發程度極低。國家一旦成立,就要面臨發展,非洲的狀況沒有一個自然,經濟政治基礎來建立一個現代國家,需要投入巨量的資源來維持國家的發展。

而南美洲是美國的後院,存在著阿根廷,巴西等雖不是一流強國,但卻稱得上是二流工業強國。

猶太人如果在此建國,必會引起這些國家的反感,會留下戰爭的禍根,雖有美國的支持,但新生的國家是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

要知道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工業實力,是國力的關鍵。並且美洲是美國的後花園,美國在此有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

猶太人不可以讓美國為難。 中國的東北也是猶太人考察的目的地,東北環境相對獨立,日本人苦心經營多年,有著相對完善的工農業基礎。自然條件也吻合建國的要求,無需投入太多。

美國的勢力相對薄弱,對美國也無重大利益衝突。

可週邊存在三個大國,日本,蘇聯,中國。三國對中國的東北是志在必得,日本,蘇聯是當時的強國,中國雖然羸弱不堪,衰弱之極,但只要一翻身,地緣政治決定了其必定是強國,並且是一流強國。

小小的猶太民族,是無法對抗這樣的龐然大物。所以中國的東北,猶太人放棄了。

最後就是中東。美國是全球霸主,美國想主導中東,是絕不希望中東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必須是四分五裂,各個擊破。

迦南是中東地緣政治條件的核心(為什麼是核心,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在此不贅述),天然擁有優良的地理條件,美國要想擊破這個核心,就必須下一個楔子,將其分裂,迦南也是猶太人的發源地,無論是情懷也好,還是現實的追求,現在已經跟美國的國家利益結合起來了,另一方面,迦南的四周並無工業大國,國家發展相當落後,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作支撐。猶太人可以放心的在此建國發展。至於後來的戰爭,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猶太復國運動最早並不是出現在美國,美國也不是當時猶太復國運動的中心。猶太復國運動主要是在歐洲,最早提出猶太復國概念的是俄國人猶大·勒布·平斯克1881年發表的文章《自我解放》。1897年8月,以西奧多.赫茨爾為首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之家”的復國綱領。英國支持猶太復國運動把一戰戰敗國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省的一部分土地交給猶太人建立猶太人之家(猶太國雛形)。(在此之前此地已有猶太人世代居住與阿族人和平相處)這裡我插一句,當時為了打敗奧斯曼帝國英國人與阿拉伯人達成交易,承認和支持奧斯曼帝國境內阿拉伯人在戰後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獨立國家。這是一國正式對第二國許願第三國的土地的宣言,得到當時協約國諸政府的確認,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與阿拉伯民族代表團團長、漢志王國(今沙特阿拉伯前身的一部分)的菲薩爾王子簽訂了《菲薩爾—魏茲曼協議》,明確規定阿拉伯民族承認《貝爾福宣言》的精神,支持猶太民族在不損害非猶太居民利益的同時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民族家園(包括向巴勒斯坦地區進行大規模移民),並且要求猶太人幫助當地居民以及未來成立的阿拉伯國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發展經濟,同時規定任何爭議都應交給英國託管當局仲裁決定。隨著該協議的簽訂不斷有歐洲猶太人遷移至此,陸續購買阿族土地。但英國人背棄了幫助阿拉伯人建國的協議,阿拉伯人不斷襲擊英國人發動暴亂,由於英國政府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和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區, 阿拉伯武裝分子將猶太人移民首先當成了洩憤的目標(沒有英國人武裝保護)1920年3月1日,數百名阿拉伯武裝人員進攻生命嶺猶太村,後來又增致2000多人圍攻村莊。互有傷亡,結果阿拉伯人被擊退。生命嶺戰鬥打響了阿以衝突的第一槍。這才是阿以衝突的起點。至於美國人的介入都是以後的事。


天使愛情人

早在1621年,英國猶太人亨利.勞斯就在他的著作中《猶太人的號召》一書中呼籲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重建猶太家園,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認為迴歸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是當時相當部分猶太人的思想只不過當時還算是美好的空想。

2、猶太教的經書裡也提到了巴勒斯坦是上帝賜予的,考慮到猶太教在猶太人中盛行,幾乎是所有的猶太人都信奉猶太教,所以從宗教層面上,選擇巴勒斯坦也是大勢所趨,而且耶路撒冷也是猶太教的聖城,以此為首都建立猶太國也是諸多猶太教徒的願望

3、1897年8月29日至31日在巴塞爾舉行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與會代表204人,俄國代表90人。大會通過了《巴塞爾綱領》,綱領中明確指出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就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


渡客

“回到上帝應許之地”

讀猶太人的建國史,真的會讓人感慨萬千。擁有虔誠信仰的猶太人稱本民族是上帝選中的人,很早就在巴勒斯坦地區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並且為人類貢獻了《聖經》和基督教。雖然巴勒斯坦地區現在看來是一塊沒有石油、缺水、炎熱的貧瘠土地,但是在《聖經》故事裡,這是一塊“流著奶與蜜的迦南地”。

猶太人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來由於外敵入侵,被趕出了故國,故國的宮殿等建築也被焚燬。猶太人流落世界各地,開始了長達2000多年的流亡。在數千年的流亡中猶太人被歧視、驅趕、壓迫甚至被屠殺。但是信仰堅定的猶太人始終保持自己獨特的文明和信仰,並且一直懷揣建立猶太國家的夢想。

猶太人獨立建國真正賣出實質性的步伐是在19世紀末的猶太復國運動,又稱錫安運動(錫安是耶路撒冷老城區猶太人聚居區城門外一座山丘的名字),該運動的核心人物是西奧多·赫茨爾。該運動的目標就是要在猶太人的故土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家,因為巴勒斯坦是“上帝對猶太人的應許之地”。


猶太復國運動的標誌,大衛星中間的人物就是該運動的靈魂-西奧多·赫茨爾。

在猶太復國運動的支持下,部分在歐洲的猶太人開始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大部分是阿拉伯人,猶太人以高於市價幾倍的價格買下阿拉伯人棄之如履的荒地、沼澤、沙地。然後用猶太人特有的智慧、勤勞和堅持在這些貧瘠的土地上生存。

隨著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越來越多,猶太人獨立建國的夢想開始隱約可見。但是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開始與這片土地上佔多數地位的阿拉伯發生衝突。當時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國英國傾向於支持阿拉伯人。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開始組織自己的武裝“哈加納”等,同時反抗阿拉伯人和殖民當局的壓迫。這些組織後來發展成了戰功赫赫的以色列國防軍。



哈加納在戰鬥中,從裝備上看就是一支游擊隊的水平。

納粹的上臺為猶太人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逾60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的迫害。而二戰的勝利也為猶太人建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由於在二戰中受到的巨大傷害,世界各國在戰後普遍同情猶太人,認為一個獨立的猶太國是保證猶太人不再遭迫害的基礎。在這樣有力的國際條件下,巴勒斯坦猶太人加快了建國的腳步,最終通過一系列出色的政治、外交活動,以聯合國決議的形式實現了建國夢。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成立。



以色列國成立儀式,簡單而隆重,典型的猶太方式。主持儀式的是以色列國父本-古裡安,懸掛的畫像正式猶太復國運動之父西奧多-赫茨爾。

在以色列建國當天,阿拉伯聯軍就打動了旨在將新生的以色列國扼殺在搖籃裡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新生的以色列在不力的力量對比條件下,憑藉對國家獨立的渴望和堅韌的精神,利用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矛盾和美國等國家的支持,打敗了阿拉伯聯軍,保住了新生的國家。後來以色列又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四次戰爭,全部取得了勝利,迫使阿拉伯國家接受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擁有獨立國家的現實。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

以色列除了在軍事上取得了傳奇的成就,在國家建設上的成績也堪稱奇蹟。巴勒斯坦地區自然資源缺乏、氣候乾旱,是整個中東地區條件最惡劣的區域。但是以色列人充分發揮國民素質高的特色,在這篇不毛之地中建立了一個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國家。目前以色列的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科技、精細化工、軍火工業都是世界領先。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以色列還是世界上現代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這片貧瘠、乾旱的土地上發展的水果種植、葡萄酒產業世界著名,每年都向世界出口大量的農產品。



以色列現代化的農業生產。

猶太人2000多年的復國史和以色列建國後的發展史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以色列國為人類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與它小小的規模不成比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