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可抗战中日军为何一寸土地都没占领过?

陕西是中国的十朝古都,历来都被视为军事重地,从秦汉到大唐,陕西一直都被视为统治核心地带。归结其根源还是陕西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西北咽喉,关中平原进可攻退可守,占据陕西足可成就一番霸业。

该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可抗战中日军为何一寸土地都没占领过?

可是让人疑惑的是,在八年抗战中,日本为何一直没有占领陕西这个地理要冲呢?据统计,在抗战期间,全国仅有8个省份和一个自治区没有被日军占领。这8个省份分别是:西康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和直辖市重庆。

从上面的省份可以看出,除了陕西之外,其他省份都是地处边疆,战略意义并不明显。而重庆则是因为陪都又是军事力量最为雄厚之地的缘故才幸免于难。当时,陕甘边区作为全国模范抗日基地,即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又是坚持抗日战争的后方大基地,日军不可能对这个地方不予重视。

事实上,日军非常重视陕西,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共出动飞机轰炸陕西560多次,投下炸弹至少数万枚,在轰炸中,陕西军民死伤无数,炸毁房屋数万间,要论轰炸程度之烈,次数之频繁,位居全国各省之首。

该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可抗战中日军为何一寸土地都没占领过?

可是,日军至始至终都没有占领过陕西的一寸土地。在日军鼎盛时期,华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咽喉基本上全部沦陷,在此基础上,日军又大举进攻南方。1937年,日军集重兵直扑陕西试图拿下陕西全境。可以这么说,一旦日军拿下陕西,那么便可进攻西北和西南,如此一来中国危矣。

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日军看来,陕西是抗日中坚,而省城西安又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之地,正是有了这次政变,才促进了国共两党合作一致抗日。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拿下陕西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致命一击,因此,对于陕西,日军是志在必得。

该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可抗战中日军为何一寸土地都没占领过?

可是,梦想是完美的,现实却很残酷。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陕西地处中国西北,地瘠民贫,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煤炭等资源,如果集重兵进攻陕西势必会分散兵力,这对日军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不过,当时的形势对日军还是有利的。因为八路军主力大部已经开向晋西北前线,杨虎城所部主力也集结在山西河北交界前线,事实上陕北留守的部队只还有万余人,这万余人却要防守300公里的黄河西岸,兵力可谓是捉襟见肘。

再来看看关中腹地,当时留守的部队也仅有6000余人,要想防守关中东部100多公里的区域更是杯水车薪。反观日军,他们集结了5个师团,3个旅团,兵力达5万人之多,加上空军、炮兵的配合,在日军看来,此次进攻似乎是稳操胜券。

该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可抗战中日军为何一寸土地都没占领过?

然而日军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黄河天堑。当日军兴奋地开到黄河边时,他们不得不停止了前进的脚步。汹涌澎湃的黄河水让日军心惊胆战,就算是能顺利渡过黄河,可是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孤军奋战的境地,这好比是背水一战,是否有必胜的把握,日军心里其实没底。

更何况,陕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仅有函谷关、潼关等要塞,就是真打进陕西,日本也会后悔,陕西沟壑纵横,山水相连,明明隔着一个沟,绕过去得好几天,别说日本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发挥作用,就是找个老乡问路都难,陕西民风又彪悍,别说遇上游击队就是遇到土匪也够日军喝一壶,玩不了几天捉迷藏日本就得崩溃,这笔买卖基本上稳赔不赚。

该省历来都是战略要地,可抗战中日军为何一寸土地都没占领过?

尽管如此,日本还是不死心。从1938年至1939年底,日军向陕西发起了数十次的攻击,但结局均以失败告终。1939年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敌后根据地,深入日军大后方。此时的日军已经无暇顾及陕西,于是攻占陕西的计划不得不胎死腹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