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省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可抗戰中日軍為何一寸土地都沒佔領過?

陝西是中國的十朝古都,歷來都被視為軍事重地,從秦漢到大唐,陝西一直都被視為統治核心地帶。歸結其根源還是陝西在全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西北咽喉,關中平原進可攻退可守,佔據陝西足可成就一番霸業。

該省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可抗戰中日軍為何一寸土地都沒佔領過?

可是讓人疑惑的是,在八年抗戰中,日本為何一直沒有佔領陝西這個地理要衝呢?據統計,在抗戰期間,全國僅有8個省份和一個自治區沒有被日軍佔領。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和直轄市重慶。

從上面的省份可以看出,除了陝西之外,其他省份都是地處邊疆,戰略意義並不明顯。而重慶則是因為陪都又是軍事力量最為雄厚之地的緣故才倖免於難。當時,陝甘邊區作為全國模範抗日基地,即是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又是堅持抗日戰爭的後方大基地,日軍不可能對這個地方不予重視。

事實上,日軍非常重視陝西,在整個抗戰期間,日軍共出動飛機轟炸陝西560多次,投下炸彈至少數萬枚,在轟炸中,陝西軍民死傷無數,炸燬房屋數萬間,要論轟炸程度之烈,次數之頻繁,位居全國各省之首。

該省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可抗戰中日軍為何一寸土地都沒佔領過?

可是,日軍至始至終都沒有佔領過陝西的一寸土地。在日軍鼎盛時期,華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咽喉基本上全部淪陷,在此基礎上,日軍又大舉進攻南方。1937年,日軍集重兵直撲陝西試圖拿下陝西全境。可以這麼說,一旦日軍拿下陝西,那麼便可進攻西北和西南,如此一來中國危矣。

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日軍看來,陝西是抗日中堅,而省城西安又是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之地,正是有了這次政變,才促進了國共兩黨合作一致抗日。從精神層面上來講,拿下陝西是對中國抗戰精神的致命一擊,因此,對於陝西,日軍是志在必得。

該省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可抗戰中日軍為何一寸土地都沒佔領過?

可是,夢想是完美的,現實卻很殘酷。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陝西地處中國西北,地瘠民貧,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膠、煤炭等資源,如果集重兵進攻陝西勢必會分散兵力,這對日軍來說是極其困難的。

不過,當時的形勢對日軍還是有利的。因為八路軍主力大部已經開向晉西北前線,楊虎城所部主力也集結在山西河北交界前線,事實上陝北留守的部隊只還有萬餘人,這萬餘人卻要防守300公里的黃河西岸,兵力可謂是捉襟見肘。

再來看看關中腹地,當時留守的部隊也僅有6000餘人,要想防守關中東部100多公里的區域更是杯水車薪。反觀日軍,他們集結了5個師團,3個旅團,兵力達5萬人之多,加上空軍、炮兵的配合,在日軍看來,此次進攻似乎是穩操勝券。

該省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可抗戰中日軍為何一寸土地都沒佔領過?

然而日軍忽視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黃河天塹。當日軍興奮地開到黃河邊時,他們不得不停止了前進的腳步。洶湧澎湃的黃河水讓日軍心驚膽戰,就算是能順利渡過黃河,可是這也意味著他們將面臨孤軍奮戰的境地,這好比是背水一戰,是否有必勝的把握,日軍心裡其實沒底。

更何況,陝西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僅有函谷關、潼關等要塞,就是真打進陝西,日本也會後悔,陝西溝壑縱橫,山水相連,明明隔著一個溝,繞過去得好幾天,別說日本的機械化部隊無法發揮作用,就是找個老鄉問路都難,陝西民風又彪悍,別說遇上游擊隊就是遇到土匪也夠日軍喝一壺,玩不了幾天捉迷藏日本就得崩潰,這筆買賣基本上穩賠不賺。

該省歷來都是戰略要地,可抗戰中日軍為何一寸土地都沒佔領過?

儘管如此,日本還是不死心。從1938年至1939年底,日軍向陝西發起了數十次的攻擊,但結局均以失敗告終。1939年八路軍在華北建立了敵後根據地,深入日軍大後方。此時的日軍已經無暇顧及陝西,於是攻佔陝西的計劃不得不胎死腹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