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啟示:搶“風口”更要攻“關口”

“真正的核心科技是買不來的,想要掌握核心科技,必須要通過自主研發。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的項目成果是我國製造業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體現,這對提升我國整體智能製造水平非常有利。”在科技成果鑑定會上,東南大學教授程明如是點評。

近日於珠海舉行的“新時代·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2018再啟航”夢想盛典上,格力對外公佈了一批最新獲鑑定的“國際領先”技術。其中,由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經專家組一致認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伺服電機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的確,伴隨著全球工業4.0熱潮的掀起,面對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等新瓶頸,發展工業機器人已經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道必選題。當機器人時代漸行漸近,一場沒有硝煙的機器人大戰已悄然打響。然而有些尷尬的是,我國雖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卻不是機器人制造強國,一個突出表現即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於進口。

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的差距,正是國產工業機器人向高端製造邁進的一隻攔路虎。伺服系統作為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中的執行元件,是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可謂整個工業機器人的“心臟”。根據高工產研出具的《2017-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報告》,到2020年,預計6軸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5萬臺,按此需求量計算,需要伺服系統達到每年30萬套,若將其它類型機器人全部進行統計,則數目更加龐大。前景看起來很美,現實卻令人擔憂:根據有關統計,目前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85%的伺服電機是外資品牌,而本土企業,大多數仍處於研製試驗階段,幾乎沒有工業化的工業機器人伺服電機。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我國機器人產業大而不強的現狀。

“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發展,智能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和競相爭奪的制高點,工業機器人則是發展智能製造的重要支撐。

而給機器人產業插上翅膀,先要給機器人裝上一顆貨真價實的“中國心”。眾多周知,國產伺服系統存在產品體積大、運行精度低、響應速度慢、用戶體驗差等問題,這主要是由於高性能伺服系統主要有三大技術瓶頸:伺服電機關鍵零部件缺少自主研發,結構小型化受限,電機功率密度較低;伺服電機關鍵設計及工藝技術缺乏深入研究,電機齒槽轉矩等關鍵性能難以提升;伺服系統關鍵算法存在差距,響應速度慢、運行精度低。針對上述技術瓶頸,格力從功率密度、齒槽轉矩、電流環設計等三方面入手,堅持不懈,攻堅克難。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近日,經上海電器設備檢測所有限公司檢驗,對電機長度、功率密度等關鍵技術指標進行測試,格力伺服電機產品主要性能指標優於國際同類產品水平。其中,伺服電機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 水平,極大地提高我國機器人的市場競爭力。

從空調到機器人,一向敢作敢為的格力在跨界這條路上其實走得並非一帆風順。面對從未涉足的領域、面對外界一度的質疑,格力選擇邊佈局、邊突圍,因為自主創新,是董明珠的信仰,也是格力與生俱來的“成長基因”。即便董明珠曾坦言,這確實“很難”,也確實“來得很慢”,是在挑戰自我,但是她更渴望的正是那種“創造性的”,“不跟隨的”、“不依附的”貢獻。此次格力完全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成功扭轉了我國高端機器人用伺服系統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打破了國外品牌在高性能伺服系統產品上的技術壟斷,這為中國智造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是中國智能製造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搶“風口”更要攻“關口”。如今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未來中國機器人能否彎道超車,諸如“大腦”“心臟”等卡脖子問題能否順利突破是關鍵。而要真正取得突破,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堅持自主創新。“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願更多中國企業像格力一樣扛起自主創新的大旗,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